- 黄连素调节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对慢性湿疹大鼠皮肤损伤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慢性湿疹大鼠皮肤损伤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慢性湿疹组,黄连素低、中、高剂量组和泼尼松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背部涂抹2,4-二硝基氯苯(DNCB)构建慢性湿疹模型。进行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组胺、胃泌素释放肽(GRP)、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皮损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皮损组织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湿疹组大鼠皮损组织受损严重,血清组胺、GRP、IgE、IL-4、IL-6、TNF-α水平以及皮损组织IL-4、IL-6、TNF-α蛋白表达和p-PI3K/PI3K、p-AKT/AKT、p-NF-κB p65/NF-κB p65、p-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IκBα比值升高,血清和皮损组织IFN-γ降低(P<0.05)。与慢性湿疹组比较,黄连素各剂量组和泼尼松组大鼠皮损组织病理损伤有所改善,EASI评分下降,血清组胺、GRP、IL-4、IL-6、TNF-α水平以及皮损组织IL-6、TNF-α蛋白表达和p-PI3K/PI3K、p-AKT/AKT、p-NF-κB p65/NF-κB p65、p-IκBα/IκBα比值降低,血清和皮损组织IFN-γ升高(P<0.05),同时黄连素中、高组和泼尼松组大鼠血清IgE和皮损组织IL-4降低(P<0.05),且黄连素高剂量组效果更好;黄连素高剂量组和泼尼松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尤其是高剂量黄连素可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激活,减轻免疫失衡和炎症反应,改善慢性湿疹大鼠皮肤损伤。
- 秦宗碧徐爱琴蔡翔邱百怡王首帆李伶华朱立宏
- 复方黄柏液调节AKT/eNOS信号通路对皮肤破损大鼠血管生成和创口愈合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观察复方黄柏液对皮肤破损大鼠创面细胞因子表达、血管生成和创口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复方黄柏液促进伤口愈合的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黄柏液组、复方黄柏液+GSK组(复方黄柏液+GSK-690693 20 mg/kg),每组12只。构建皮肤缺损大鼠模型后,复方黄柏液组采用复方黄柏液冲洗创面,复方黄柏液+GSK组在用复方黄柏液冲洗创面的同时灌胃GSK-690693,对照组给予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和灌胃,1次/d,连续干预21 d。在干预后第7、14和21天观察创面恢复情况,计算伤口愈合率;HE染色观察伤口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计算再上皮化率;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血管生成;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伤口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表皮生长因子(EGF)、Ⅰ型胶原α2(COL1α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伤口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磷酸化eNOS(p-eNOS)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复方黄柏液组大鼠伤口愈合速度较快,伤口愈合率、再上皮化率、血清IL-10水平、CD31阳性细胞率、伤口组织VEGF、FGF-2、EGF、COL1α2的mRNA水平和p-AKT/AKT、p-eNOS/eNOS比值显著升高,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伤口组织MMP-2和MMP-9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使用AKT抑制剂GSK-690693抑制AKT活化,可抑制eNOS磷酸化,并显著减弱复方黄柏液的促血管生成和伤口愈合作用(P<0.05)。结论 复方黄柏液可能通过激活AKT/eNOS通路,促进血管生成,加速皮肤伤口组织修复。
- 蒋晓蕾朱立宏
- 关键词:皮肤伤口愈合复方黄柏液血管生成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 复方黄柏液调节NF-κB/MAPK信号通路对皮肤溃疡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从核转录因子(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探究复方黄柏液对皮肤溃疡大鼠皮肤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皮肤溃疡模型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黄柏液组、NF-κB阻断剂组、MAPK阻断剂组、复方黄柏液+MAPK阻断剂组,每组15只。检测皮肤溃疡面积、愈合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创面肉芽组织及毛细血管生长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8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组织NF-κB磷酸化蛋白(p-NF-κB)、MAPK磷酸化蛋白(p-MAPK)阳性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NF-κB及p-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MK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溃疡面积升高,创面愈合率降低,创面肉芽组织、毛细血管网及胶原纤维形成明显较少,p-NF-κB及炎症因子表达明显升高,p-MAPK及生长因子VEGF、bFGF、TGF-β表达明显降低,MAPK去磷酸化调节因子MKP-1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复方黄柏液组及NF-κB阻断剂组溃疡面积明显减小,创面愈合率明显增高,创面肉芽组织、毛细血管网及胶原纤维形成增多,p-NF-κB、TNF-α、IL-1β、IL-8、p-NF-κB/NF-κB、MK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MAPK阳性、p-MAPK/MAPK、VEGF、bFGF、TGF-β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MAPK阻断剂组溃疡面积明显升高,创面愈合率明显降低,创面肉芽组织、毛细血管网及胶原纤维形成明显减少,p-MAPK、p-MAPK/MAPK、VEGF、bFGF、TGF-β表达明显降低,p-NF-κB、MKP-1、TNF-α、IL-1β、IL-8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复方黄柏液组相比,复方黄柏液+MAPK阻断剂组溃疡面积升高,创面愈合率降低,创面肉芽组织、毛细血管网及胶原纤维形成较少,p-NF-κB、THF-α、IL-1β、IL-8表达升高,p-MAPK、p-MAPK/MAPK、VEGF、bFGF、TGF-β表达降低,p-NF-κB/NF-�
- 蒋晓蕾朱立宏
- 关键词:复方黄柏液皮肤溃疡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炎症损伤
- 巴马汀对干扰素γ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巴马汀对干扰素γ(IFN-γ)诱导的人角质成细胞(Ha Ca T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Ha Ca T细胞分为12组:空白组(未做任何处理)、模型组(IFN-γ:50 ng·mL^-1处理24 h),较低、低、中、高4个浓度实验组[模型细胞+4个浓度(0.20,0.39,0.78和1.56μg·mL^-1)巴马汀处理],IFN-γ+miR-NC组(IFN-γ50 ng·mL^-1预处理+转染miRNC),IFN-γ+miR-15a-5p组(IFN-γ50 ng·mL^-1预处理+转染miR-15a-5p),低浓度巴马汀+anti-miR-NC组(IFN-γ50 ng·mL^-1预处理+巴马汀0.39μg·mL^-1+anti-miR-NC),低浓度巴马汀+anti-miR-15a-5p组(IFN-γ50 ng·mL^-1+巴马汀0.39μg·mL^-1+转染anti-miR-15a-5p),低浓度巴马汀+pc DNA3.1组(IFN-γ50 ng·mL^-1+巴马汀0.39μg·mL^-1+转染pc DNA3.1),低浓度巴马汀+pc DNA3.1-CXCL10组(IFN-γ50 ng·mL^-1+巴马汀0.39μg·mL^-1+转染pc DNA3.1-CXCL10),CXCL10野生型组(WT-CXCL10和miR-15a-5p共转染至Ha Ca T细胞)和CXCL10突变型组(MUT-CXCL10和miR-15a-5p共转染至Ha Ca T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和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IL-10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miR-15a-5p表达水平。结果空白组、模型组、IFN-γ+miR-NC组、IFN-γ+miR-15a-5p组、低浓度巴马汀+anti-miR-NC组、低浓度巴马汀+anti-miR-15a-5p组、低浓度巴马汀+pc DNA3.1组、低浓度巴马汀+pc DNA3.1-CXCL10组和较低、低、中、高4个浓度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86±0.82)%,(21.83±2.51)%,(21.64±2.21)%,(13.67±1.42)%,(13.58±1.42)%,(18.56±1.87)%,(14.58±1.42)%,(17.86±1.71)%,(18.86±1.67)%,(13.38±1.41)%,(11.66±1.23)%和(9.97±0.99)%;这12组的IL-6蛋白表达分别为0.24±0.02,0.96±0.09,0.90±0.09,0.52±0.05,0.51±0.05,0.74±0.07,0.50±0.08,0.78±0.07,0.80±0.08,0.50±0.05,0.41±0.04和0.35±0.03;这12组的IL-10蛋白表达分别为0.84±0.08,0.19±0.02,0.20±0.02,0.47±0.04,0.44±0.04,0.30±0
- 王首帆徐爱琴徐宜厚朱立宏秦宗碧邱百怡
- 关键词:干扰素Γ人角质形成细胞炎症凋亡
- 复方黄柏液激活Notch1/Twist1轴对皮肤溃疡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究复方黄柏液对皮肤溃疡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皮肤溃疡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黄柏液低、中、高剂量组(复方黄柏液L、M、H组)、红霉素软膏组,10只/组;另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复方黄柏液L、M、H组分别给予2.5 ml、5 ml、10 ml复方黄柏液;红霉素软膏组使用棉签将红霉素软膏均匀涂抹在创面;模型组和正常组不给予药物处理。在给药0 d、3 d、7 d和14 d时分别拍照记录大鼠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给药14 d时,通过HE、Masson染色法检测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变化及胶原蛋白沉积情况;试剂盒检测创面组织中IL-1β、TNF-α、一氧化氮(NO)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羟脯氨酸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创面组织Notch1、Twist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给药7 d、14 d时,与模型组比较,复方黄柏液L、M、H组和红霉素软膏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提高(P<0.05),且给药14 d时大鼠炎症细胞浸润等现象明显获得改善,大鼠创面胶原蛋白沉积也明显增加。给药14 d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1β、TNF-α、NO、羟脯氨酸、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Notch1、Twist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黄柏液L、M、H组和红霉素软膏组IL-1β、TNF-α、NO水平明显下降(P<0.05),羟脯氨酸、TGF-β水平及Notch1、Twist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能够通过激活Notch1/Twist1轴促进皮肤溃疡大鼠伤口愈合。
- 蒋晓蕾朱立宏
- 关键词:复方黄柏液皮肤溃疡伤口愈合
- 血清中的免疫炎症生物标志物与慢性湿疹病人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病人血清免疫炎症生物标志物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湿疹病人纳入研究,包括局限性湿疹69例、泛发性湿疹31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7例、中度组34例和重度组29例;将同期该院4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免疫炎症生物标志物白细胞介素(IL)-2、IL-4、IL-5、IL-6、γ干扰素(IFN-γ)、IL-10、IL-17、IL-18、IL-2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分化抗原(CD)4+、CD8+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慢性湿疹病人血清免疫炎症生物标志物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慢性湿疹病人血清IL-2[(10.51±2.10)μg/L比(12.94±2.26)μg/L比(15.03±2.34)μg/L比(17.94±2.56)μg/L]、IL-4、IL-5、IL-6、IL-10、IL-17、IL-18、IL-23、IL-33、TNF-α、IFN-γ、CD8+依次升高,CD4+[(43.24±6.79)%比(37.04±4.25)%比(29.12±2.78)%比(25.62±2.35)%]依次降低(P<0.05)。局限性与泛发性慢性湿疹病人血清IL-2、IL-4、IL-5、IL-6、IL-10、IL-17、IL-18、IL-23、IL-33、TNF-α、IFN-γ、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湿疹病人EASI评分与血清IL-2、IL-4、IL-5、IL-6、IL-10、IL-17、IL-18、IL-23、IL-33、TNF-α、IFN-γ、CD8+呈正相关,与CD4+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免疫炎症生物标志物与慢性湿疹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考虑将各指标作为病情评估的相关辅助指标,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秦宗碧李伶华蔡翔邱百怡王首帆徐爱琴朱立宏
- 关键词:湿疹免疫炎症分化抗原严重度指数
- “三防”调补皮肤病
- 2008年
- 皮肤病特别是慢性皮肤病和老年性皮肤病者都适宜于冬季调补,调补的原则是依据中医养生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治未病”的思想设立的,具体意思分三层: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化、病愈防复发。
- 朱立宏
- 关键词:慢性皮肤病调补老年性皮肤中医养生学未病先防
- 复方黄芩“水膜”治疗急性湿疹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复方黄芩"水膜"治疗急性湿疹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80例急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随机分为黄芩组(n=60)、黄蒲组(n=60)以及硼酸组(n=60),分别采用复方黄芩"水膜"、黄蒲洁肤洗液以及硼酸液进行湿敷,用量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应用,2次/d,2周为1个疗程,患者均治疗至少2个疗程。评价比较3组疗效、皮损消失时间、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变化,并统计比较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黄芩组治疗后血清IL-2、IL-5水平、CD4+T细胞均值以及CD4+/CD8+比值均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血清IL-4水平和CD8+T细胞均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黄蒲组及硼酸组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IL-2、IL-4、IL-5、IFN-γ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黄蒲组及硼酸组,皮损消失时间短于黄蒲组及硼酸组,治疗后血清IL-2、IL-5水平、CD4+T细胞均值以及CD4+/CD8+比值均值较黄蒲组及硼酸组升高,血清IL-4水平和CD8+T细胞均值较黄蒲组及硼酸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瘙痒、发红、溃破、嗜睡、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芩"水膜"治疗急性湿疹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良好,可能通过调节急性湿疹患者的Th1/Th2分化失衡以及细胞免疫功能而达到效果。
- 王首帆徐爱琴徐宜厚朱立宏秦宗碧邱百怡
- 关键词:急性湿疹可行性安全性
- 从清肝化湿法探讨对寻常性痤疮的治疗
- 徐爱琴张压西王圣祥朱立宏石新华杜雪光陈金兰戴蜀平俞秋荣邬媖源沈莉芬
- 一、选题目的: 寻常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疾病,中医称为“肺风粉刺”、“粉疵”、“酒刺”、“谷嘴疮”,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在青春期发病率高,可引起瘙痒疼痛,妨碍面容的美观,严重者导致炎症毁容性皮损。 现代医学认为寻常...
- 关键词:
- 关键词:寻常性痤疮
- 综合疗法治疗脱发100例疗效观察
- 2003年
- 陶喜莲何金明朱立宏
- 关键词:综合疗法脱发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