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梦莹

作品数:19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种群
  • 8篇寄生
  • 5篇种群生态
  • 5篇吸虫
  • 4篇鱼类
  • 4篇生态学
  • 4篇生态学研究
  • 3篇指环虫
  • 3篇种群动态
  • 3篇种群生态学
  • 3篇寄生虫
  • 2篇鱼类寄生
  • 2篇梭鲈
  • 2篇区系调查
  • 2篇系统发育
  • 2篇类寄生
  • 1篇毒性
  • 1篇毒性试验
  • 1篇新记录种
  • 1篇新纪录种

机构

  • 19篇新疆农业大学
  • 5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9篇朱梦莹
  • 18篇岳城
  • 14篇焦丽
  • 12篇郝翠兰
  • 11篇王新
  • 7篇周颖
  • 5篇贾舒安
  • 4篇宋洋
  • 4篇王娜
  • 4篇秦莉
  • 4篇张斐
  • 3篇殷建国
  • 2篇刘晓辰
  • 2篇张薇
  • 1篇姚卫建

传媒

  • 4篇新疆农业科学
  • 3篇水生态学杂志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年份

  • 2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额尔齐斯河鲈科鱼类复口吸虫研究
本文采用传统的鱼类寄生虫学调查方法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额尔齐斯河鲈科鱼类寄生复口吸虫(Diplostomum)的种类鉴定,种群生物学及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本次共剖检鲈科鱼类样本467尾,其...
朱梦莹
关键词:种群生物学系统发育学
文献传递
额尔齐斯河东方欧鳊寄生奇异双身虫的种群生态学研究
引言/目的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中、下游地处西伯利亚与北欧相邻。东方欧鳊(Abramis brama orientalisBerg)分布于里海和咸海水域,20世纪60年代扩散到我国额河,由于东方欧鳊适应性广,生长...
王新朱梦莹周颖张斐张薇岳城
关键词:种群生态学
新疆额尔齐斯河河鲈肠道寄生的结节三枝钩绦虫的种类鉴定及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
2015年
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采自新疆额尔齐斯河河鲈肠道的三枝钩绦虫幼虫进行了鉴定。通过对采集的绦虫幼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虫体头节有2条浅的吸沟,前端有1个不明显的吸盘,盘上有4个三叉形的小钩,初步鉴定为三枝钩绦虫属的种类。通过扩增18SrDNA序列,发现采集的三枝钩绦虫幼虫与GenBank上公布的结节三枝钩绦虫的18S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9.5%,该序列已在GenBank中提交,获得的登录号为KM272003.1。同时,利用GenBank中三枝钩科的8个属的代表虫种的18SrD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本研究中采集的绦虫与新西兰和瑞士报道的结节三枝钩绦虫聚在同一分支。上述结果表明,新疆额尔齐斯河的河鲈肠道寄生的三枝钩绦虫幼虫为结节三枝钩绦虫。
贾舒安王新焦丽郝翠兰朱梦莹岳城
关键词:系统发育树
中国复殖吸虫二新纪录种(异肉科)记述
2014年
记述了采自额尔齐斯河高体雅罗鱼(Leuciscus idus Linnaeus)和尖鳍鮈(Gobio gobio acutipinnatus Men’schikov)消化道内的斜睾目(Plagiorchiida)、异肉科(Allocreadiidae)、异肉属(Allocreadium)的山地异肉吸虫(Allocreadium montanum Sidorov et Butenko)和伸长异肉吸虫(Allocreadium elongatum Achmerov)。其主要形态特征与原始描述一致,仅部分量度方面略有差异,经检索在我国尚未报道,为我国异肉属二新纪录种。
张斐刘晓辰朱梦莹焦丽宋洋岳城
关键词:复殖吸虫
额尔齐斯河高体雅罗鱼指环虫的空间分布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解指环虫在高体雅罗鱼鳃部寄生的空间分布特点,于2012年6月到2013年5月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高体雅罗鱼寄生的指环虫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在检查的87尾鱼中共检出3种指环虫,分别为号筒指环虫(Dactylogyrus tuba)、小刺指环虫(Dactylogyrus micracanthus)和大翼指环虫(Dactylogyrus alatus),指环虫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分别为67.8%和7.58±8.48,左鳃及右鳃的感染率分别为60.9%和52.9%;各鳃片中除鳃Ⅰ外左鳃片指环虫的感染率均大于右鳃片,除鳃Ⅳ外指环虫的平均感染强度右鳃均大于左鳃;各体长段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呈现不同的趋势,指环虫种群在宿主种群中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略有不同,指环虫在各体长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右鳃各鳃片间差异显著。
郝翠兰岳城殷建国焦丽朱梦莹王新
关键词:指环虫感染率
三种常用渔药对河鲈幼鱼急性毒性试验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随着新疆水产业的迅速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河鲈的集约化养殖也不断增多,确定三种常用渔药(氯杀宁、阿维菌素、氯氰菊酯)对河鲈幼鱼的敏感性,为人工养殖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静水生物毒性测试,用氯杀宁(三氯异氰尿酸消毒剂)、阿维菌素(杀虫剂)、氯氰菊酯(拟菊酯类杀虫剂)分别对河鲈幼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河鲈幼鱼三种常用渔药的安全浓度分别是0.259 mg/L、0.114μg/L和0.007μg/L。【结论】三种常用渔药对河鲈幼鱼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氯杀宁。
宋洋秦莉张斐朱梦莹焦丽岳城
关键词:渔药急性毒性
喀什兰干水库鱼类寄生虫区系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水库鱼类寄生虫病现状,对喀什地区兰干水库鱼类寄生虫的种类及区系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鱼体及虫体的采样、鉴定及统计均采用常规方法。【结果】采集兰干水库鱼类7种,共计446尾,发现寄生虫14种,隶属于4门,6纲,9目,10科,10属。【结论】14种寄生虫在寄主鱼的寄生情况:复口吸虫和页形指环虫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分别为33%和38%,其中复口吸虫的感染强度最高,寄生在草鱼眼部的高达93只/尾,通过优势度计算得出复口吸虫是优势虫种。
周颖郝翠兰宋洋王新朱梦莹焦丽岳城
关键词:水库寄生虫区系调查
额尔齐斯河河鲈寄生虫种群生态学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的寄生虫组成及感染情况与寄生特性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于2009年4月~2010年1月分四次对额尔齐斯河171条河鲈进行剖检,进行了对其寄生虫感染的种群生态学研究。【结果】共发现寄生虫8种,分别为鲈锚钩吸虫(Ancyrocephalus percae Eegens)、复殖吸虫幼虫未定种(Trematoda larva)、复口吸虫未定种(Diplostomulum sp.)、三枝钩绦虫幼虫(Triaenophorus Rudolphi larva sp.)、湖沼驼形线虫(CamallanusLacustris)、泡吻棘头虫未定种(Pomphorhynchus laevis sp.)、椭圆尾鲺(Argulus ellipticaudatus)、锚头鳋未定种(Lerraea cyprinacea sp.)。【结论】其中复口吸虫(Diplostomulum sp.)、三枝钩绦虫幼虫(Triaenophorus Rudolphisp.)的年感染率分别为32.75%和10.53%,为河鲈寄生虫群落的核心种。复口吸虫在体长小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不感染,在体长大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呈现聚集分布。三枝钩绦虫在体长小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呈现随机分布,在体长大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呈现聚集分布。
贾舒安朱梦莹王娜郝翠兰焦丽秦莉岳城
关键词:寄生虫种群生态学
鱼类寄生复口吸虫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复口吸虫感染鱼类的是其吸虫后囊蚴,寄生于鱼类眼球中,可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严重时可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是危害严重的鱼类寄生虫之一。复口吸虫具有广适性,分布广泛,生活史复杂等特点。目前,复口吸虫在我国多地均有发现,但国内对其研究较少,多集中在病原调查,形态,生活史等方面。缺少对复口吸虫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及宿主特异性的研究。论文重点就这两方面进行了综合叙述,并且对复口吸虫的分类学、流行病学、致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朱梦莹贾舒安王娜郝翠兰焦丽岳城
关键词:宿主特异性致病机理
额尔齐斯河粘鲈感染复口吸虫的种群动态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对额尔齐斯河粘鲈( Acerina cernua)的取样调查研究,揭示了其感染复口吸虫( Diplostomum)的种群生态学的部分特点。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随机选取额尔齐斯河河段内的北屯、哈巴河为采样点进行采样调查。共采集解剖体长5~13 cm粘鲈129尾。结果表明,复口吸虫的总感染率为38.76%,平均感染强度为16.06±30.85,感染0、1~5、6~10、11~15、16~20和20只以上复口吸虫的粘鲈占粘鲈总数的比率分别为61.24%、24.03%、3.88%、1.55%、1.55%和7.75%。复口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随着粘鲈体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感染率在13 cm以上的粘鲈中达到最大,为80%;平均感染强度在11 cm≤L<13 cm范围内最大。感染强度在体长段5 cm<L≤7 cm与9 cm<L≤11 cm和11 cm<L≤13 cm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复口吸虫种群在宿主不同体长段中的分布类型均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宿主体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朱梦莹王新周颖宋洋秦莉郝翠兰张斐岳城
关键词:种群生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