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文华

作品数:21 被引量:107H指数:8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小麦
  • 13篇白粉
  • 9篇抗病
  • 8篇白粉病
  • 7篇育种
  • 7篇白粉菌
  • 6篇抗白粉病
  • 6篇基因
  • 5篇小麦白粉
  • 5篇小麦白粉菌
  • 5篇抗病育种
  • 3篇毒性结构
  • 3篇生理小种
  • 3篇小种
  • 3篇霉病
  • 3篇抗病基因
  • 3篇抗病性
  • 3篇抗性
  • 3篇贵州小麦
  • 3篇赤霉

机构

  • 21篇贵州大学
  • 2篇遵义师范学院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1篇朱文华
  • 14篇张庆勤
  • 13篇任明见
  • 4篇李小霞
  • 4篇徐如宏
  • 4篇肖仲久
  • 2篇张立异
  • 2篇佀胜利
  • 2篇杨昌河
  • 2篇张卫兵
  • 1篇杨正元
  • 1篇桑维钧
  • 1篇王宏梅
  • 1篇杨林
  • 1篇彭义
  • 1篇谢水仙
  • 1篇蒋选利
  • 1篇黄贵平
  • 1篇思彬彬
  • 1篇张超

传媒

  • 4篇种子
  • 4篇山地农业生物...
  • 3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学院学...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5篇199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赤霉病有性和无性世代致病性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1999~ 2 0 0 0年分别采用小麦赤霉病的有性世代 (Gibberellazeae)子囊孢子和无性世代(Fusariumgraminearum)分生孢子对 64份小麦品种 (系 )进行穗部注射法接种。结果表明 ,多数品种 (系 )用子囊孢子接种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比用分生孢子接种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略高 ,说明有性世代的致病性比无性世代的致病性强。与自然发病比较 ,两种菌源接种的结果是相似的 ,即自然发病重的品种 ,采用有性和无性世代接种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较高 ;反之自然发病轻的品种 ,有性和无性世代接种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较低 ,说明用有性和无性世代菌源接种都有效 。
任明见朱文华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无性世代抗病育种
三个小麦新品系抗白粉病基因分析被引量:7
2000年
用 4个具有不同毒力的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 ,分别接种 5个小麦品种 (系 )半双列杂交的 F1、F2和 BC1F1群体的幼苗离体叶段 ,初步鉴定出野二燕 3号具有 1对抗 1号和 11号小种的显性抗病基因 ;JYP- 2具有 2对独立的显性抗病基因 ,其中 1对基因抗 1、11和 311号小种 ,另 1对基因只抗 1和11号小种 ;贵农 2 1号具有 2对显性抗病基因 ,其中 1对抗 311和 313号小种 ,另 1对只抗 1和 11号小种 ,这对基因与 JYP- 2具有的抗 1和 11号小种的基因是相同的。 3个小麦新品系共鉴定出 4对不同的抗病基因。本文还讨论了采用幼苗离体叶段接种 ,同一批单株接种 2个以上小种 ,定单株编号 ,记载和统计的方法 ,在抗白粉病基因分析中的作用。
朱文华任明见张庆勤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基因分析抗病基因抗病育种
关于延长小麦抗白粉病基因使用年限的探讨──异地育种被引量:12
1997年
关于延长小麦抗白粉病基因使用年限的探讨──异地育种朱文华,张庆勤(贵州农学院,贵阳550025)ONDISCUSSIONOFPROLONGINGTHESERVICELIFEOFRESISTANTGENEOFWHEATTOPOWDERYMILDEW──...
朱文华张庆勤
关键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
贵阳地区小麦白粉菌毒性结构及变异的研究被引量:7
1997年
贵阳地区小麦白粉菌毒性结构及变异的研究朱文华,任明见,徐如宏,张庆勤(贵州农学院麦作研究中心,贵阳550025)ONTHEVIRULENCECONSTITUTIONANDVIRIATIONOFERYSIPHEGRAMINISF.SP.TRITICII...
朱文华任明见徐如宏张庆勤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菌毒性结构抗病育种
贵丰一号小麦良种应用推广
杨昌河杨正元张庆勤宋仁敬孙洪勋彭义朱文华
该课题组针对贵州省生态条件制定育种目标,选育了贵丰一号小麦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适广等优良的特性,适合该省不同生态下种植。自育成以来,贵丰一号小麦新品种在省内外58个县(市)区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408.7045万...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良种
小麦新抗源──贵农21抗白粉病基因分析被引量:5
1999年
用4个具有不同毒力的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分别接种贵在21与5个抗感不同白粉菌小种的品种杂交的F1、F2和部分组合的BC1F1,群体的幼苗离体叶段,定单株编号和统计,初步鉴定出贵农21具有2对独立的显性抗病基因,其中1对只抗1和11号小种,与P38携带的抗1和11小种的基因相同;另1对还抗311和313号小种,与P38携带的另1对基因不同。
任明见朱文华张庆勤
关键词:贵农21白粉病基因分析抗病性
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小麦品种(系)在贵州的抗性表现被引量:5
1997年
用采自贵州省的39个小麦白粉病菌株分别对9个鉴别品种和20个已知抗性基因的品种进行毒性频率测定,并于1995年-1996年将这些品种(系)种在3个点上进行异地鉴定,结果表明。抗白粉病基因pm1、pm3b、pm4a、pm4b、pm5、pm5和pm1+2+9、pm4+8在贵州已无效或失效;pm12、pm17、pm18、pm19、pm21、pm2+6、pm2+M1d、pm2+6+1、pm2+4、pm2十4+6、pm2+4b+8在贵州是有效的。pm2、pm6、pm7、pm11和pm2x+4在室内测定毒性频率较高,但在田间成株期严重率较低。小白冬(XBD)在室内外测定均表现很好的抗性.其抗谱与已知基因不同。
朱文华任明见张庆勤李思梅唐映军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性反应
贵州小麦白粉菌RAPD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采用RAPD方法,对24个来自贵州代表性小麦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的单孢培养物进行生物学特性指纹分析,并与传统生理小种鉴定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在筛选的30个引物中,每个引物对代表菌株分别扩增出3—7条带,选用条带比较明显的5条引物,扩增得到的39个RAPD位点,主要集中在分子长300—2500bp,其中28个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频率占71.8%。表明贵州小麦白粉菌遗传多态性丰富。从遗传距离的角度看.24个小麦白粉菌菌株的遗传距离变化幅度较大,分布在0.1719—0.8044。经0~1聚类分析,相同生理小种并不聚为一类,即小麦白粉菌毒性多态性与DNA多态性不形成对应关系,同一地域内的菌株在聚类图中近缘性更为紧密。
肖仲久徐如宏任明见李小霞佀胜利朱文华
关键词: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RAPD分析
小麦白粉菌有性和无性世代菌源毒性结构比较被引量:3
1997年
1995~1996年,从贵阳地区采集分离小麦白粉菌有性世代菌株45个,无性世代菌株62个,分别接种在9个鉴别品种上。鉴定结果表明,两类菌源在主要生理小种的组成、出现频率以及对9个鉴别品种的毒性频率等方面是相似的。
朱文华任明见张卫兵徐如宏张立异张庆勤
关键词:小麦白粉菌有性世代无性世代毒性结构
小麦品种(系)的抗赤霉病性鉴定被引量:15
2001年
1999~ 2 0 0 0年采用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鉴定。结果表明 ,在供试的 6 6份小麦品种 (系 )中 ,没有对赤霉病免疫的品种 ,多数品种不抗赤霉病 ,只有JYP 1抗赤霉病性比苏麦 3号强 ,92R149、 92R178、毕麦 10号、小白冬、 80 (10 7)、黔麦14、黔麦早 2号和JYP - 3的抗赤霉病性与苏麦 3号近似。
任明见朱文华张庆勤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抗病性小麦品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