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启明

作品数:11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61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缺血
  • 3篇疗效
  • 2篇心肌缺血
  • 2篇心绞痛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型心
  • 2篇型心绞痛
  • 2篇药物治疗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衰竭
  • 2篇微循环
  • 2篇稳定型心绞痛
  • 2篇氯吡格雷
  • 2篇慢性
  • 2篇慢性心力衰竭
  • 2篇绞痛
  • 2篇灌注
  • 2篇灌注损伤

机构

  • 11篇解放军第16...

作者

  • 11篇朱启明
  • 9篇丁宇慧
  • 8篇马志强
  • 6篇丁翔
  • 3篇王志权
  • 2篇徐李
  • 2篇周木秀
  • 1篇刘力
  • 1篇马燕妮
  • 1篇余秋实
  • 1篇王荣

传媒

  • 2篇中国微循环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临床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04年
马志强朱启明丁宇慧丁翔
关键词:心绞痛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对比观察
2004年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与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3例口服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45例口服阿斯匹林治疗。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用药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情况,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24h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次数、缺血时间及缺血总负荷明显减少。两组在临床总有效率和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方面无显著差异。对照组4例因严重的胃肠道不适或出血而退出研究。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减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临床疗效与阿斯匹林相似。
马志强朱启明丁宇慧丁翔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氯吡格雷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阿斯匹林胃肠道
国产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2004年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分成两组 ,比索洛尔组 (n =6 4 )口服比索洛尔 1.2 5~ 10mg/d。对照组 (n =16 )口服安慰剂 ,疗程均为12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和 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 比索洛尔组 3个月后血压及心率明显下降 ,6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 ,射血分数和 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提高 ;与对照组比较比索洛尔组有效率明显提高 ,死亡率明显下降。随时间延长 ,疗效更显著 ,不同剂量的比索洛尔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长期使用比索洛尔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逆转心室重构、降低死亡率。不同剂量的比索洛尔疗效相似。
丁宇慧马志强王志权朱启明丁翔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比索洛尔药物治疗临床疗效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测定39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调脂治疗(阿托伐他汀,10mg/d,疗程4周)前后及27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脂、血浆神经肽Y、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分析神经肽Y与空腹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的相关性。结果:①冠心病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神经肽Y、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明显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②冠心病组神经肽Y与空腹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密切相关性;③冠心病组调脂治疗后血浆神经肽Y水平显著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提高,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且调脂疗效肯定。
马志强朱启明丁宇慧
关键词:冠心病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胰岛素抵抗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分析
2000年
目的:总结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体会,了解溶栓法对下壁心肌梗塞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1996年中华心血病杂志编委会推荐的尿激酶(UK)溶栓方案对1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溶栓患者18溶栓成功16例,成功率87%。溶栓时间均在发病后4小时以内,平均2.5小时,18例患者溶栓前心功能Killip分级均为2级,溶栓成功者均恢复至1级,无1例发生心衰。
丁宇慧朱启明
关键词:心肌梗塞静脉溶栓尿激酶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932例临床对比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的患者932例,其中494例经桡动脉途径,438例经股动途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穿刺部位止血包扎时间、肢体制动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6%︰97.1%);经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略低于经股动脉组(P<0.05);经桡动脉组在鞘管置入时间上长于股动脉组,而止血包扎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则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经桡动脉组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而动脉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丁翔王志权朱启明马志强王荣刘力余秋实
关键词:桡动脉经桡动脉途径股动脉经股动脉途径
老年人外科围手术期常见心血管问题处理
2000年
马燕妮朱启明
关键词: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老年人
人工心室按需型心脏起搏器安装前后的微循环研究
2000年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安装心室按需型起搏器时血液动力学与微循环的关系。方法 :对安装人工心室按需型起搏器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血压、体表心电图及球结膜微循环进行观察。结果 :起搏器安装后与安装前比不仅在临床症状、动脉血压、心电图方面有较大的改善 ,而且在微循环方面也有很显著的改善。结论 :安装起搏器术后的微循环变化不仅能间接的反应心脏血管功能的情况 ,而且还可以作为起搏器安装术后随访的一项重要检查指标。
丁宇慧朱启明徐李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微循环
心肌微循环改变在缺血与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探讨
2002年
目的探讨缺血与再灌注时心肌组织微循环的改变。方法采用家兔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模型 ,观察心肌组织毛细血管腔内和管壁的变化以及心肌细胞与间质的形态学改变 ,并测定血浆神经肽Y和内皮素水平及心肌组织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截面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心肌组织毛细血管腔显著扩张 (P<0.001) ,微动脉、微静脉显著收缩 (P<0.05)。实验组心肌缺血时神经肽Y和内皮素水平显著上升 (P<0.001) ,再灌注时进一步上升 (P<0.001)。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固缩、变性和坏死 ,管腔内血细胞排列呈串 ,心肌细胞水肿、变性、坏死 ,肌浆溶解 ,心内膜和心外膜下心肌间质广泛出血 ,心肌间质中性粒细胞呈小片状浸润 ,部分形成微脓肿。
丁宇慧马志强朱启明丁翔王志权周木秀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微循环改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探讨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探讨缺血与再灌注时心肌组织微循环的改变。方法采用家兔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模型 ,观察心肌组织毛细血管腔内和管壁的变化以及心肌细胞与间质的形态学改变 ,并测定血浆神经肽Y和内皮素水平及心肌组织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截面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心肌组织毛细血管显著扩张 (P<0.001) ,微动脉、微静脉显著收缩(P<0.05),实验组心肌缺血时血浆神经肽Y和内皮素水平显著上升(P<0.001) ,再灌注时进一步上升 (P<0.001)。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固缩、变性和坏死 ,管腔内血细胞排列成串 ,心肌细胞水肿、变性、坏死 ,肌浆溶解 ,心内膜和心外膜下心肌间质广泛出血 ,心肌间质中性粒细胞呈小片状浸润 ,部分形成微脓肿。结论心肌组织微循环的改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中可能占重要地位。
丁宇慧马志强朱启明丁翔周木秀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微循环内皮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