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丽莎

作品数:9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药物
  • 3篇用药
  • 3篇菌药
  • 3篇抗菌
  • 3篇抗菌药
  • 3篇抗菌药物
  • 2篇药品
  • 2篇药师
  • 2篇药物应用
  • 2篇切口
  • 2篇临床药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细胞
  • 1篇心肌细胞肥大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药动学
  • 1篇药动学参数
  • 1篇药浓度
  • 1篇药品不良反应

机构

  • 5篇川北医学院
  • 4篇川北医学院第...
  • 3篇南充市中心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乐山职业技术...
  • 1篇核工业四一六...
  • 1篇乐山市老年病...

作者

  • 9篇朱丽莎
  • 6篇苏强
  • 5篇杨思芸
  • 4篇李林
  • 3篇唐志立
  • 2篇胡晓燕
  • 1篇张利平
  • 1篇陈杰
  • 1篇王丽
  • 1篇袁浩宇
  • 1篇赵光凤
  • 1篇李胜前
  • 1篇曾友志
  • 1篇张富东
  • 1篇李勇
  • 1篇李勇

传媒

  • 2篇中国药房
  • 2篇西部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药业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用于临床药学实习培训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教学(PBL)法的教学模式在临床药学实习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参加实习的临床药学实习生5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PBL法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评分、教学质量评分及教学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实习生培训后的考核成绩(理论知识、临床实践),综合能力(沟通交流、信息收集检索、发现并解决问题、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评分,教学质量(教学安排、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评分及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教学满意度中,激发学习兴趣、锻炼临床思维、拓展知识面、巩固理论水平、发展团队协作及自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沟通能力的满意度均显著升高(96.00%比76.00%,88.00%比64.00%,92.00%比68.00%,88.00%比60.00%,92.00%比64.00%,96.00%比72.00%,96.00%比68.00%,P<0.05)。结论基于PBL法的教学模式用于临床药学实习培训中,有助于提高实习生的理论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促进综合能力发展,提高培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
张仕瑾朱丽莎胡晓燕胡晓燕吴利玲
关键词:教学满意度教学质量
LEF1介导的microRNA-26b抑制H9C2心肌细胞肥大机制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microRNA-26b(miR-26b)调控H9C2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靶基因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传代培养H9C2心肌细胞,分别转染miR-26b模拟物(miR-26b mimic)和淋巴样增强因子1(LEF1)siRNA(si-LEF1),以增加H9C2心肌细胞中miR-26b水平或抑制LEF1的表达水平。采用FITC-鬼笔环肽染色检测H9C2心肌细胞表面积,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鉴定miR-26b与潜在靶基因LEF13′端非翻译区(3′UTR)的结合作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miR-26b、LEF1及心肌细胞肥大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过表达miR-26b可明显增加H9C2心肌细胞中肥厚相关基因ANP,β-MHC的表达水平,缩小H9C2心肌细胞表面积;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提示miR-26b与LEF13′UTR具有相互结合作用,miR-26b在转录水平抑制LEF1的表达;miR-26b mimic和si-LEF1均能抑制H9C2心肌细胞肥大基因的表达。结论:LEF1是miR-26b的作用靶基因,LEF1参与miR-26b抑制H9C2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
唐春梅赵海霞随何欢梁婧朱丽莎苏强
关键词:心肌细胞肥大H9C2心肌细胞
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对比评价临床药师对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全程持续干预前后的效果。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实施的一系列措施来改变临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状,从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品种选择、用药时机、用法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干预效果,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医师对围术期患者预防用药在适应证、具体品种、用法用量、使用权限、溶媒选择、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给药时机和禁忌症等方面较干预前均明显得到规范;人均住院药品总费用占总住院费用的比例由29.4%降至9.33%,人均抗菌药物总费用占总住院费用的比例由13.20%降至0.00%;人均总住院时间由12.3天降至6.3天;人均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由5.2天降至0.16天。结论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实施干预是切实可行的,可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
杨思芸杨思芸曾友志李胜前苏强曾友志
关键词:临床药师围手术期抗菌药物
我院2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2014年我院上报的262例ADR报告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2例ADR中,ADR发生最多的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46.56%;静脉滴注239例,占91.22%;抗感染药引发的ADR 97例,占37.02%,其中头孢菌素有48例,占49.48%;皮肤及附件损害病例最多,有96例,占36.64%。262例ADR患者及时停药好转的有132例(占50.38%),未出现药物后遗症或死亡病例。结论:掌握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有助于减少或避免ADR重复发生。
李勇李勇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药师对Ⅰ类切口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价值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规范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为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药师干预前医院2012年6~8月符合条件的1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例资料与药师干预后2013年6~8月的1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例资料,对两次调查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品种选择、给药时机、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评价及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前的100例患者全部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率为100.00%;术前0.5~2小时开始用药者78例(占78.00%),术前2~24小时开始用药者14例(占14.00%),术后开始用药者8例(占8.00%),预防围手术期感染的用药疗程合理为8例(占8.00%),平均抗菌药物总费用为934.70元,平均住院总费用为7083.10元,人均住院时间为295.20小时;干预后100例患者中有16例(占16.00%)使用抗菌药物,术前0.5~2小时开始用药者100例(占100.00%),术后无患者用药,预防围手术期感染的用药疗程合理为100例(占100.00%),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2.00元,平均住院费用为4671.40元,人均住院时间为162.20小时,感染率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师干预可使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品种选择、分级管理、用药疗程更加规范合理。
杨思芸苏强唐志立李林陈杰朱丽莎
关键词:药师合理用药抗菌药物
伊曲康唑对双氯芬酸在比格犬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2016年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对双氯芬酸钠在比格犬体内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试验方法,一组口服双氯芬酸钠,另一组同时口服双氯芬酸钠和伊曲康唑,清洗期1周后,两组交叉服用药物。用HPLC法测定比格犬合用伊曲康唑前后双氯芬酸的血药浓度,并对其药动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较单独给予双氯芬酸钠,合用伊曲康唑使双氯芬酸钠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_(0–∞))与最大血药浓度C_(max)分别降低31%和42%。而达峰时间和半衰期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伊曲康唑可能通过影响双氯芬酸的胃肠道吸收过程,来影响AUC_(0–∞)和C_(max)。
杨思芸胡晓燕袁浩宇吴亮李林苏强朱丽莎
关键词:药动学参数血药浓度双氯芬酸伊曲康唑
2010-2012年我院口服降糖药物应用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了解我院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10-2012年医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数据,以口服降糖药的消耗量和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药品日均使用费用(DDC)为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三年我院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排序列前3位的是阿卡波糖、格列齐特、瑞格列奈;DDDs排序前3位是盐酸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齐特;DDC最大的3位是罗格列酮、阿卡波糖、瑞格列奈。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基本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原则,主要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磺酰脲类药物为主。
朱丽莎朱丽莎赵光凤
关键词:口服降糖药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
南充市城区消化性溃疡患者抗幽门螺杆菌规范治疗情况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分析南充市城区消化性溃疡患者抗幽门螺旋杆菌(Hp)规范治疗情况,为制定抗Hp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分析南充市城区符合纳入标准的30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抗Hp治疗不合理使用情况原因,同时将142例规范治疗患者分为5组。A_1组为三联疗法治疗7 d;A_2组为三联疗法治疗14 d;B_1组为三联+铋剂四联疗法治疗7 d;B_2组为三联+铋剂四联疗法治疗14 d;C组为序贯疗法。并对实验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2例均完成抗Hp治疗周期及随访。A_1组、A_2组、B_1组、B_2组、C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70.83%、79.41%、91.67%、93.34%和71.43%;A_1组、A_2组、B_1组、B_2组、C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62.50%、67.65%、91.67%、93.33%和64.29%;B_1组和B_2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及Hp根除率明显高于A_1组、A_2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遍均能耐受。结论在南充市城区范围内,加铋剂的四联疗法更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根除Hp感染,并无明显不良反应,且7d疗程更为理想。
张富东杨思芸苏强朱丽莎潘昭平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不同治疗方案铋剂疗效
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机对剖宫产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机对剖宫产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择期行剖宫产术。对照组患者于胎儿断脐后立即给予注射用头孢硫脒2.0 g,静脉注射,术后6 h内再给予2.0 g,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切皮前0.5~2 h给予注射用头孢硫脒2.0 g,静脉注射,术后6 h内再给予2.0g,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及术后6、12、24、48 h体温,术后48 h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以及术后子宫内膜炎、切口感染、尿路感染、产褥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6、12、24、48 h体温,术后48 h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4.8±1.60)h]明显短于观察组[(5.5±1.6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子宫内膜炎(0 vs.2.00%)、伤口感染(0 vs.0)、尿路感染(2.00%vs.2.00%)、产褥病(4.00%vs.6.00%)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皮前和断脐后使用抗菌药物对剖宫产患者术后感染预防效果相当,但切皮前用药延长了抗菌药物预防时间。
杨思芸李林张利平唐志立苏强朱丽莎
关键词:剖宫产术抗菌药物用药时机术后感染头孢硫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