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朐蕊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腺瘤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直肠
  • 1篇十二指肠
  • 1篇十二指肠腺
  • 1篇十二指肠腺瘤
  • 1篇通路
  • 1篇肿瘤
  • 1篇肿瘤相关
  • 1篇肿瘤相关性
  • 1篇胃腺
  • 1篇胃腺瘤
  • 1篇息肉
  • 1篇腺瘤性
  • 1篇腺瘤性息肉
  • 1篇小檗
  • 1篇小檗碱
  • 1篇结肠

机构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2篇曹海龙
  • 2篇朐蕊
  • 2篇王邦茂
  • 1篇王涛
  • 1篇高翔
  • 1篇张慧
  • 1篇杨博丽
  • 1篇宋淑莉
  • 1篇荆洋

传媒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上消化道腺瘤与结直肠肿瘤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估上消化道腺瘤患者中结直肠肿瘤(腺瘤和癌)的患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1年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选取经病理证实为上消化道腺瘤并且行结肠镜检查的39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行胃肠镜检查而胃镜示无腺瘤并且性别年龄匹配的7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结直肠肿瘤患病情况的差异。结果病例组结直肠肿瘤的检出率为51.3%(20/39),其中腺瘤的检出率为38.5%(15/39),癌的检出率为12.8%(5/39)。对照组中结直肠肿瘤的检出率为14.1%(11/78),其中腺瘤的检出率为12.8%(10/78),癌的检出率为1.3%(1/78)。病例组结直肠肿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结肠腺瘤和结肠癌的检出率也均分别高于对照组(50.0%比12.5%和52.2%比15.2%)。分别将胃、十二指肠腺瘤进行单独比较,亦发现两组结直肠肿瘤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结论上消化道腺瘤的患者结直肠肿瘤的检出率较高,建议及时行结肠镜检查。
朐蕊曹海龙王邦茂王涛
关键词:胃腺瘤十二指肠腺瘤结肠镜
小檗碱干预Wnt通路抑制Apc(Min/+)小鼠息肉生长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小檗碱防治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动物模型Apc(Min/+)小鼠息肉生长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16只4周龄Apc(Min/+)小鼠均分为对照组(不予处理)和小檗碱组(剂量为150mg·kg^-1·d^-1)。12周后处死小鼠,记录小鼠肠道息肉数量、大小及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肠道息肉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β-链蛋白和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肠道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情况。两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小檗碱组小肠及结肠息肉总数较对照组减少66%(10.38±1.85比30.50±1.73,t=16.727,P〈0.01)。小檗碱组息肉最大径[(1.08±0.65)mm]小于对照组[(1.54±0.62)mm,t=2.114,P=0.041]。小檗碱组小鼠肠道息肉中PCNA阳性细胞比例(44.60%±2.88%)较对照组(65.80%±3.27%)减少32%(t=10.875,P〈0.01),β-链蛋白染色异常细胞比例(43.20%土1.63%)较对照组(63.00%士3.08%)减少31%(t=13.956,P〈0.01),细胞周期素D1阳性细胞比例(24.80%±3.11%)较对照组(54.40%±3.78%)减少54%(t=13.510,P〈0.01)。小檗碱组肠道细胞周期素D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小檗碱可通过干预wnt通路抑制Apc(Min/+)小鼠肠道息肉的生长,可能成为FAP化学预防的备选药物。
宋淑莉曹海龙王邦茂张慧朐蕊杨博丽荆洋高翔
关键词:小檗碱腺瘤性息肉WNT蛋白质类疾病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