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洋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干细胞
  • 5篇细胞
  • 5篇间充质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充质干细胞
  • 3篇干细胞移植
  • 2篇细胞移植
  • 2篇免疫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
  • 1篇单倍体
  • 1篇单倍体相合
  • 1篇单倍体相合造...
  • 1篇蛋白
  • 1篇电泳
  • 1篇移植物抗宿主
  • 1篇移植物抗宿主...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细胞

机构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曾洋
  • 6篇赵春华
  • 2篇刘星霞
  • 1篇孔圆
  • 1篇李智立
  • 1篇陈春
  • 1篇黄姗
  • 1篇黄晓军
  • 1篇孙琪云
  • 1篇侯瑞琴
  • 1篇艾辉胜
  • 1篇曲学彬
  • 1篇边春景
  • 1篇陈育红
  • 1篇刘开彦
  • 1篇王婧
  • 1篇郭梅
  • 1篇毕培轩
  • 1篇周虹
  • 1篇林瑞竹

传媒

  • 4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2
  • 3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可注射PEG微冰胶装载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退行性椎间盘的实验研究
陈春曾洋阮狄克杜亚楠
microRNA-373参与调控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用microRNA-373(miR-373)的模拟物转染人脂肪来源Flk1+间充质干细胞(MSC),探讨microRNA-373对Flk1+MSC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作为载体,用miR-373模拟物瞬时转染Flk1+MSCs,然后对其进行成骨诱导,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情况,real-time PCR技术检测成骨标志性基因的表达。结果 ALP染色和茜素红可见明显差异;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miR-373组)成骨标志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0.543±0.021)、ALP(0.556±0.024)和骨钙蛋白(OC)(0.499±0.017)的表达都明显低于对照组(NC组)(P<0.05)。结论 miR-373参与调控Flk1+MSC向骨细胞分化。
曾洋刘星霞林瑞竹赵春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骨髓Sca-1^+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减轻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骨髓Sca-1+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小鼠中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MSCs注射组。注射组于0、2及6 d腹腔注射Sca-1+BMSCs,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所有小鼠在7和14 d时分别于背部皮下与足跖注射C57BL/6小鼠脾细胞。24 h后用千分尺测量小鼠足跖的肿胀,ELISA法测外周血细胞因子及FACS法测脾脏免疫细胞比例。结果注射组小鼠足跖的肿胀程度[(0.368±0.126)mm]显著轻于对照组[(0.731±0.111)mm,P<0.01]。注射组外周血中IL-10和TGF-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2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注射组小鼠脾脏调节型T细胞和树突细胞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MSC通过上调抑炎因子和调节型免疫细胞的数量而减轻DTH小鼠的免疫反应。
曲学彬曾洋刘星霞赵春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迟发型超敏反应免疫反应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患者造血微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3
2010年
本研究探讨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造血微环境的影响。选择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5名患者为研究组,单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0名患者为对照组,抽取35名患者移植后不同时期骨髓标本47份,进行MSC培养,观察MSC能达到原代融合的例数及其融合时间;从移植前开始抽取患者外周血以检测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水平;每隔4天留取患者外周血浆标本,用ELISA检测SDF-1α、TPO及IL-11的浓度,观察两组之间浓度动态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组MSC体外原代融合率(60%)明显高于对照组(27.3%)(p<0.01),且两组原代融合时间分别为27.13±4.41天与36.09±11.84天(p<0.05)。回输组SDF-1α浓度在移植第8天达最高峰(2975.19±681.56pg/ml),较移植前(2403.70±522.39pg/ml)升高(p<0.05),对照组SDF-1α浓度在移植后第16天达最大值(2280.60±701.25pg/ml),较移植前(2701.46±483.21pg/ml)减少(p<0.05)。从移植后第16天至第28天,研究组TPO和IL-11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明显改善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微环境的损伤状态。
侯瑞琴王婧孔圆陈育红黄晓军曾洋葛健刘全华赵春华刘开彦
关键词: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微环境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硬皮病样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4例免疫机制变化被引量:4
2010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具有免疫调节能力使其能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特别是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已获临床成功,但是对于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特别是硬皮病样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ScGVHD)的研究报道还很少。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ScGVH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探讨取得疗效的免疫学机制。方法:于2006-09/2008-08在解放军307医院血液移植科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髓内注射ScGVHD患者4例,男3例,女1例;中位年龄41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髓内注射具体方法:取右髂前上棘为穿刺注射点,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4例患者的给药剂量基本控制在(1.0~2.0)×107个细胞/次,行间断多次给药。合并用药亦有差异,但都为治疗ScGVHD的传统药物,且用量大为减少。结果与结论:经过多次骨髓内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Th细胞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Th1的比例上调,Th2的比例相应的下调,从而使两者达到了新的平衡点。与之相应,患者的临床症状也逐渐好转。而且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随访期内,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未发现异常,也未出现白血病的复发。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ScGVHD是有治疗效果的,为临床治疗ScGVHD开辟了一个新的方法,从而能提高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的存活率。但由于样本数较少,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进行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证实其安全性和疗效。
周虹郭梅孙琪云黄姗杨卓边春景曾洋艾辉胜赵春华
关键词: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机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
基于触珠蛋白变化的白血病干细胞移植治疗疗效初探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的干细胞移植法对白血病患者血浆触珠蛋白(Hp)变化的影响。方法以4例进行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共移植(MSC/HSCT)的患者和2例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对其不同治疗阶段的血浆中的触珠蛋白进行分离,利用MALDI-TOF/TOF MS进行鉴定。结果治疗过程中触珠蛋白β链和α链的血浆含量在移植后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并伴有多种翻译后修饰,这种变化趋势在MSC/HSCT治疗的患者中更为显著。结论触珠蛋白有可能成为白血病干细胞移植治疗疗效评价及疗程监测的标志物。
毕培轩曾洋李智立赵春华
关键词:干细胞治疗触珠蛋白双向凝胶电泳白血病质谱法
明胶微冰胶支架有利于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干性维持并提高其体内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s)与明胶微冰胶材料体外联合培养时,材料是否能维持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ADSCs种植于明胶微冰胶材料后进行Calcein-AM和PI活细胞染色检测细胞活力,细胞滴度蓝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定量PCR检测干性基因OCT4、Nanog、SOX2表达情况,以及在成脂成骨诱导过程比较ADSCs在二维环境和种植于明胶微冰胶材料后的分化潜能。结果 ADSCs在三维明胶微冰胶支架材料中能保持较高活性,增殖能力不受影响,干性基因表达上调,成脂成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比二维诱导环境低。结论明胶微冰胶可以为ADSCs提供一个较二维培养更好的微环境,有利于ADSCs体外干性维持,从而在干细胞移植法治疗相关疾病时以非侵入性的细胞传递方式发挥更长期的应用价值。
毛晓晶曾洋韩钦赵春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