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亚莉

作品数:79 被引量:448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0篇艾滋病
  • 21篇病毒
  • 14篇抗病毒
  • 14篇抗病毒治疗
  • 14篇病毒治疗
  • 11篇HIV/AI...
  • 10篇影响因素
  • 9篇艾滋病病毒
  • 8篇HIV
  • 7篇性行为
  • 6篇疫情
  • 6篇吸毒
  • 6篇感染者
  • 6篇安全套
  • 6篇HIV/AI...
  • 6篇HIV感染
  • 5篇吸毒者
  • 5篇家庭
  • 4篇性病
  • 4篇随访

机构

  • 67篇四川省疾病预...
  • 21篇四川大学
  • 10篇中国疾病预防...
  • 6篇凉山彝族自治...
  • 5篇成都市疾病预...
  • 5篇乐山市疾病预...
  • 5篇凉山州第一人...
  • 4篇凉山州疾病预...
  • 3篇成都医学院
  • 3篇四川省妇幼保...
  • 3篇广元市疾病预...
  • 3篇布拖县人民医...
  • 2篇南充市疾病预...
  • 2篇四川省卫生厅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大竹县疾病预...
  • 1篇成都市武侯区...
  • 1篇泸州市疾病预...
  • 1篇绵阳市疾病预...

作者

  • 74篇曾亚莉
  • 36篇赖文红
  • 24篇张灵麟
  • 20篇杨薇
  • 18篇刘莉
  • 18篇喻航
  • 14篇龚毅
  • 12篇冯燎
  • 11篇胡莹
  • 11篇李恬
  • 11篇梁姝
  • 10篇刘伦皓
  • 9篇黄惋莉
  • 8篇杨一挥
  • 7篇苏玲
  • 7篇栾荣生
  • 6篇黄俊
  • 5篇罗映娟
  • 5篇王菊
  • 5篇范黎

传媒

  • 29篇预防医学情报...
  • 14篇中国艾滋病性...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寄生虫病与感...
  • 3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疾病监测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国卫生事业...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13篇2022
  • 3篇2021
  • 1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凉山州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及时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了解凉山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HIV/AIDS)接受抗病毒治疗及时性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提高治疗及时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截至2019年底现住址在凉山州,已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为研究对象。共有41384例病例纳入本研究。从数据库中采集病例的基本情况、随访与治疗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及时性的主要因素。结果41384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74∶1(26298/15086),小学及以下占87.28%,已婚或同居者居多(73.72%),以异性传播为主(53.83%),开始治疗时平均年龄(35.42±10.47)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始治疗时年龄<20岁、样本来源为检测咨询、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是及时治疗的有利因素,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传播是及时治疗的不利因素。结论抗病毒治疗及时率在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感染途径、样本来源、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有统计学差异,在促进HIV/AIDS患者及时治疗时,需根据其所在地域、疾病状况等采取针对性综合干预措施,进一步加强早期检测,使更多患者能够在疾病早期得到确诊并及时纳入治疗。
杨薇袁业伟黄小青黄玉玲卓玛拉措曾亚莉喻航向成戈杨一挥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时性
利用连续行为监测数据对暗娼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估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索利用连续开展的行为监测数据对暗娼艾滋病干预工作进行定量评估的方法。[方法]在Z市开展针对暗娼的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每年开展行为监测,收集有关干预情况、艾滋病知识、行为改变等数据,并评估防治效果。[结果]暗娼对5个艾滋病关键知识的知晓率从2003年的22.8%上升到2005年的77.8%,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的安全套使用率从78.0%增加到92.1%;最近1个月坚持使用安全套率从36.3%增加到的65.5%,改变均具有增长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行为改变与干预因素有关。[结论]针对暗娼的综合防治措施起到一定效果,应充分利用每年开展的行为监测数据对现有的各种防治活动进行评估。
康均行周久顺张灵麟周鼎伦赖文红刘莉刘刚曾亚莉
关键词:艾滋病干预
性服务男性顾客艾滋病相关行为定性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了解性服务男性顾客的社会背景,艾滋病相关行为及其行为意识。方法:在社区和性病门诊分别通过“滚雪球”抽样和方便样本招募37名性服务男性顾客,对其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性服务男性顾客大多为2 5~4 0岁,初中文化以上的已婚成年男性。大部分性服务男性顾客认为寻求商业性服务是一种正常和普遍的现象。发生商业性行为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指个人人格特征,外因包括包括需求、职业、收入和年龄。商业性行为中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阻碍安全套使用的因素包括:缺乏快感、与商业性伴相互信任以及当时身边没有安全套等。结论:性服务男性顾客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他们是可以接近和研究的,能够作为艾滋病行为干预的目标人群。
曾亚莉栾荣生黄涌范黎王斌唐刘红陈晓宇梁伯衡梁剑李苑曾刚苏丹婷余海涛
关键词:艾滋病商业性行为个人深入访谈安全套使用性病门诊相互信任
四川省HIV配偶/固定性伴间传播现状调查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大竹县、达县和乐山市中区HIV在配偶/固定性伴间传播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有配偶或固定性伴的HIV感染者/患者及其配偶或固定性伴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配偶/固定性伴的静脉血样检测HIV抗体。结果配偶/固定性伴间性接触感染HIV的比例为37.8%(48/127);男性传染给女性的HIV传播率为43.6%(44/101),女性传染给男性的传播率为15.4%(4/26),男传女的传播率高于女传男(χ2=6.984,P<0.05);异性性接触感染者的配偶/固定性伴间传播率为38.2%(29/76),略低于注射吸毒感染者的41.5%(17/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HIV后,与配偶/固定性伴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72.8%(107/147)。结论四川省配偶/固定性伴间HIV性传播率较高,男传女概率大于女传男;部分感染者/患者存在多性伴现象,且未坚持使用安全套,应进一步规范HIV阳性告知程序,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内传播干预。
曾亚莉赖文红张灵麟罗映娟钟晓东陈均罗玲冯燎梁姝奚竟婧宛云英
关键词:性传播
凉山州艾滋病高流行县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凉山州艾滋病高流行县(布拖县、昭觉县、越西县和美姑县,以下简称“四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四县2005—2019年入组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HIV/AIDS)为研究对象,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病例报告、治疗及随访相关信息;以抗病毒治疗满12个月病毒载量小于400拷贝/ml为研究结局,采用SAS9.4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凉山州四县HIV/AIDS接受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治疗有效率为49.09%(9622/19600),随开始治疗年份变化治疗有效率呈上升趋势(χ^(2)=345.57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18,95%CI:1.11~1.25)、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OR=1.12,95%CI:0.98~1.27)、身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OR=1.15,95%CI:1.03~1.29)、HCV抗体阴性(OR=1.12,95%CI:1.04~1.21)、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500个/μl(OR=1.25,95%CI:1.14~1.38)、开始治疗时间在2016年及之后(OR=1.43,95%CI:1.31~1.57)是病毒有效抑制的的保护性因素;彝族(OR=0.66,95%CI:0.53~0.82)、基线CD4^(+)细胞计数≤350个/μl(OR=0.89,95%CI:0.83~0.96)、抗病毒治疗开始时间在2016年之前(OR=0.48,95%CI:0.43~0.52)、治疗过程中发生脱失(OR=0.84,95%CI:0.79~0.88)是病毒有效抑制的危险因素。结论凉山州四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有效率呈逐年上升趋势。HIV/AIDS启动抗病毒治疗时较低的CD4^(+)细胞值,治疗脱失等因素影响了治疗效果,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喻航王菊何丽曾亚莉毛昂卓玛拉措杨薇黄玉玲袁丹赖文红杨一挥唐雪峰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2010—2019年凉山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州2010—2019年初始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选取2010—2019年现住址在凉山州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患者,共12460例,数据核查后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20±11.88)岁,至随访观察终止时间,抗病毒治疗成功10074例,成功率为80.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174)、初中文化程度(OR=1.357)、治疗前BMI<18.5(OR=1.280)或≥24(OR=1.404)和攻坚后(OR=2.421)是患者治疗后艾滋病病毒载量(virus load,VL)有效抑制的保护性因素;汉族(OR=0.812)、离异或丧偶(OR=0.796)、静脉吸毒(OR=0.874)、启动治疗时WHO临床Ⅱ期(OR=0.733)或启动治疗时WHO临床Ⅲ期(OR=0.593)、县级及以上医院治疗随访机构、治疗过程中曾脱失是患者治疗VL有效抑制的危险性因素。结论凉山州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成功率提高显著,还应针对病毒学失败影响因素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抗病毒治疗成功率。为进一步提高凉山州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可以通过及早发现影响因素早期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干预,加强追踪随访和管理进而提高抗病毒治疗成功率。
车双双黄玉玲曾亚莉杨薇任建华张芹高鑫蒋勇何丹杨一挥
关键词:HIV/AIDS患者影响因素
2010—2019年凉山州初始抗病毒治疗HIV/AIDS育龄妇女生存分析
2022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州2010—2019年初始抗病毒治疗HIV/AIDS育龄妇女患者生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艾滋病基本防治信息系统选取2010—2019年现住址在凉山州并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育龄妇女患者,共10684例,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率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病死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9年现住址在凉山州实施抗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育龄妇女患者平均年龄为(32.00±7.37)岁,至随访观察终止时间,死亡683例,病死率为1.67/100人年;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0~49岁[AHR(95%CI)=2.299(1.144~4.619)]、静脉吸毒传播[AHR(95%CI)=1.482(1.228~1.788)]、治疗前BMI<18.5 kg/m^(2)[AHR(95%CI)=1.796(1.482~2.178)]、WHO临床Ⅳ期[AHR(95%CI)=2.411(1.575~3.692)]、抗病毒治疗方案TDF/AZT+3TC+NVP[AHR(95%CI)=4.175(3.137~5.558)]、确证至启动治疗时间间隔≥12月[AHR(95%CI)=1.352(1.006~1.818)]、治疗前感染乙肝或丙肝、县级及以上医院治疗随访机构、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入组治疗地区为州内和启动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为降低凉山州育龄妇女中HIV/AIDS患者死亡风险,应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提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进一步扩大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和提升服务及治疗质量,加强追踪随访和管理。关注40岁及以上静脉吸毒、样本来源医疗机构、治疗前BMI<18.5 kg/m^(2)、启动治疗时WHOⅣ期、确证至启动治疗时间间隔≥12月、治疗前感染乙肝或丙肝和初始治疗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的对象,优化治疗方案,提高其生存质量。
车双双黄玉玲王鑫张芹张波曾亚莉任建华杨薇李天露卓玛拉措高鑫杨一挥
关键词:育龄妇女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
一大型HIV-1分子簇在某低流行县传播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四川省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也称艾滋病)低流行县HIV-1分子簇的特征,为开展精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四川省某AIDS低流行县2011年1月―2019年3月新诊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AIDS病人(HIV/AIDS)测定其感染HIV-1 pol基因区序列,进行分子簇分析,并对存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新诊断的113个HIV/AIDS中,有49.6%(56/113)属于同一分子簇(CRF01AE4),该簇平均基因遗传距离为0.006 1,2011年发现首例,并呈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χ2趋势=11.626,P=0.001)。簇内病例以中老年[平均年龄(50.5±13.0)岁]、文盲或小学文化(42.9%)、已婚(67.9%)、男性(76.8%)为主,感染前鲜有外出史(17.0%),45.5%经异性商业性行为感染,性交易主要发生在本地(87.5%)、低档场所(55.0%),性交易从未坚持使用安全套。75.0%经异性商业性行为感染的簇内病例为2016年及之后诊断发现;1例在得知感染后仍保持高危性行为且拒绝抗病毒治疗,在分子传播簇中与多个病例有连接关系。结论一大型传播网络在某低流行县内持续快速扩张,本地低档场所性交易是导致该网络扩张的主要原因。
曾亚莉米家君吕丹卓玛拉措严图李菊梅朱俊康发扬赖文红侯雪芹梁姝苏玲
关键词:分子簇
2009-2012年四川省艾滋病疫情估计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估计四川省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人数。方法 2009-2012年,应用工作簿方法对15-49岁6类高危人群和低危人群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人数进行估计,同时对模型未能涵盖的既往暗娼及其配偶、输血/血制品使用者、母婴传播人群、50岁以上男男性行为者及其配偶4类人群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人数应用病例报告和专题调查等数据进行调整估计。结果四川省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估计人数从2009年的85 300人上升至2012年的110 400人,历年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1.5%,9.1%,6.4%,增长速度趋缓;感染率从2009年的0.097%上升至2012年的0.137%;性传播居全省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首位,其中同性性传播呈上升趋势,注射吸毒居次位,母婴传播构成逐年增高,献血构成稳定。结论多轮疫情估计的开展及完善有助于掌握全省的艾滋病真实疫情,工作簿方法是基层易于掌握,适用的疫情估计方法。
刘莉裴晓迪张子武曾亚莉张灵麟张静瑜冯燎梁莉胡莹罗映娟
关键词:艾滋病疫情
四川省综合医院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现状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综合医院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现状。[方法]回顾性和前瞻性收集10家综合医院过去一年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相关资料。[结果]总检测率为0.79%,总阳性率为0.10%;医院级别越高,地区疫情越严重,其检测率越高;样本主要来源于术前检查、输血前检查和临床检查,自愿咨询检测仅占0.28%;开展检测的科室主要为外科、内科、妇科,而感染科、皮肤性病科等科室开展检测较少;检测方法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论]该省综合医院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在基层和疫情较轻地区的覆盖面不足,综合医院内部可能接触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相关科室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力度还有待加强,推行由提供者发起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和咨询是可行办法,同时有必要收集综合医院艾滋病抗体检测相关信息,为全面掌握艾滋病疫情服务。
刘莉胡莹旷翠萍曾亚莉魏东兵冯燎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