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佳宁

作品数:90 被引量:388H指数:8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5篇动脉
  • 23篇心肌
  • 15篇冠状
  • 15篇冠状动脉
  • 13篇心病
  • 13篇心肌梗死
  • 13篇梗死
  • 13篇冠心病
  • 11篇血压
  • 11篇高血压
  • 10篇心房
  • 8篇心房颤动
  • 8篇心室
  • 8篇综合征
  • 7篇电图
  • 7篇心电
  • 7篇心电图
  • 7篇主动脉
  • 6篇动脉内
  • 6篇血管

机构

  • 42篇无锡市第二人...
  • 3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苏州大学
  • 3篇苏州医学院附...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无锡市第五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北京市海淀医...

作者

  • 88篇曹佳宁
  • 53篇杨承健
  • 29篇金艳
  • 25篇徐欣
  • 20篇叶新和
  • 19篇徐欣
  • 16篇杨政杰
  • 14篇张月军
  • 14篇胡世文
  • 12篇刘文娴
  • 11篇郑义通
  • 11篇董丰
  • 11篇黄伟
  • 9篇王仁荣
  • 7篇张月军
  • 7篇陈英
  • 6篇全文超
  • 6篇杨承建
  • 6篇李麟
  • 5篇陈英

传媒

  • 5篇齐齐哈尔医学...
  • 5篇山东医药
  • 5篇中国微循环
  • 5篇中国医药
  • 3篇心肺血管病杂...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人民军医
  • 3篇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南通医学院学...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心脏杂志
  • 2篇镇江医学院学...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6
  • 2篇2015
  • 10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血压所致心力衰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高血压所致心力衰竭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78例高血压所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伴随疾病、入院相关检查结果等,并进行随访了解目前生存状态,经单因素分析、ROC曲线分析及Cox生存分析确定高血压所致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结果 178例患者中男136例,女42例;其中163例生存,15例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及是否合并心房颤动是高血压所致心衰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对于患者死亡有预测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房颤是高血压所致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房颤是高血压所致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彭沛驰刘文娴赵晗任燕龙曹佳宁朱佳佳
关键词:预后影响因素心房颤动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IVT发作时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定位起源部位,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寻找稳定诱发IVT的条件,对起源于左室间隔部的特发性左室室速(ILVT)采用激动标测法或窦性心律下直接标测Purkinje电位(P电位);对特发性右室室速(IRVT)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相结合的方法标测靶点,标测靶点后放电消融。结果25例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时均诱发出VT,ILVT消融的靶点在左心室间隔面中、下部,IRVT消融靶点在右室流出道的间隔部及游离壁,24例消融成功,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访期间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技术能够根治IVT,成功率高、安全,可作为治疗IVT首选方法。
曹佳宁胡世文黄伟张月军杨政杰叶新和徐欣杨承健
关键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间隔及多瓣膜赘生物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女性,50岁,因“发热及呼吸困难20d”于2014年1月15日入院。既往有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入院时体温37.8℃,
杨军金艳徐欣曹佳宁叶新和由春媛冯雪红杨承健
关键词: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房间隔主动脉瓣狭窄
心肌桥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评价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受压迫时冠脉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11例冠脉造影显示心肌桥患者运用冠脉内多普勒检查即刻测定冠脉前降支的血流储备与28例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差异,11例心肌桥患者均有心绞痛病史,心肌桥均位于前降支(中段8例、中远段3例),收缩期及舒张期冠脉狭窄分别为(79.3±7)%和(13.7±3)%,血流储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1±0.5和3.6±0.7,P<0.01)。结论心肌桥患者血流储备降低可能是患者心绞痛的主要原因。
叶新和杨承健徐欣曹佳宁丁弘钱晓军
关键词:心肌桥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多普勒
心肌桥患者乙酰胆碱试验与~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左心室心肌灌注显像的评价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心肌桥患者乙酰胆碱试验与静息-负荷99 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左心室心肌灌注显像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9-01-2011-12入选43例先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心肌桥患者,并进行乙酰胆碱试验;观察心肌桥患者99 Tcm-MIBI静息及负荷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分布特点。结果 43例患者中,位于前降支心肌桥占86.0%(37/43),收缩期狭窄NobelⅡ级、Ⅲ级分别占55.8%(24/43)和30.2%(13/43)。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痉挛29例(67.4%),乙酰胆碱试验阳性占81.4%(35/43)。43例心肌桥患者中出现异常心肌灌注显像37例(86.0%)。其中29例患者左心室心肌出现2处不同部位的放射性分布改变。6例收缩期狭窄NobelⅠ级心肌灌注正常;24例收缩期狭窄NobelⅡ级出现异常心肌灌注显像,17例表现为中度、重度心肌灌注减少,6例表现为轻度心肌灌注减少,1例表现为反向再分布;13例收缩期狭窄NobelⅢ级出现异常心肌灌注显像,10例表现为中度、重度心肌灌注减少,1例表现为轻度心肌灌注减少,2例表现为反向再分布。结论心肌桥患者心肌桥严重程度与心肌缺血有关,乙酰胆碱可诱发壁冠状动脉痉挛,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肌桥NobelⅡ、Ⅲ级患者均出现心肌血流灌注异常。
叶新和杨承健徐欣曹佳宁董丰王仁荣胡大一
关键词:心肌桥乙酰胆碱
冠心病患者在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前后热休克蛋白60抗体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2010年
[目的]比较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热休克蛋白60(HSP60)抗体在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前后的浓度变化,探讨基线HSP60抗体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入选98例稳定性冠心病,收集临床资料.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冠状动脉介入(PCI)前后血浆HSP60抗体浓度.根据基线HSP60抗体水平分层,随访8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DES置入8个月后随访HSP60抗体浓度明显低于于基线水平(33.65±1.94 vs 39.94±2.73 U/mL,P=0.019).HSP60高水平组死亡、非致死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再入院、再次PCI及复合终点与低水平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HSP60抗体水平显著降低,HSP60水平与短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无明显相关.
杨政杰杨承健曹佳宁张月军全文超
关键词:监控蛋白60
2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消化道大出血(GIB)的相关危险因素,为ACS患者预防GIB的发生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将2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消化道大出血(GIB)患者作为GIB组;同期30例未并发GIB的ACS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ACS合并GIB的危险因素,对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GIB组临床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ACS组之前有心血管事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GIB组以STEMI型为主,其次为NSTEMI型,UA型所占比例最低。长期使用抗凝剂GIB组明显高于对照组;GIB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是ACS并发GIB的主要危险因素;ACS并发GIB以急性胃粘膜糜烂或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出血量大,死亡率高。
李麟杨承健曹佳宁金艳董丰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消化道出血
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446例分析
2003年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经验和教训,以提高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6年3月~2003年2月治疗的446例RFCA。快速心律失常类型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47例,占33%,房室旁道参与心动过速272例,占61%,其中显性旁道60例(A型预激43例,B型预激17例),隐匿性旁道212例(左侧隐匿性旁道139例,右侧隐匿性旁道73例),左室特发性室速5例,占1.1%。右室特发性室速4例占0.9%,房性心动过速7例占1.6%,心房扑动5例占1.1%,均先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寻找最佳靶点进行消融。结果 消融总成功率为97.4%,总复发率为2.6%,并发症发生率为1.3%,无死亡病例。结论 RFCA已成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简捷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目的地预测和降低并发症,识别和正确处理分析特殊病例,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杨承健张月军曹佳宁徐欣杨政杰黄伟胡世文郑义通
关键词: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97例分析
2001年
对临床诊断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 97例行冠脉造影检查并与临床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阳性 5 9例 (6 0 .8% ) ;典型心绞痛 46例及心电图 ST- T动态改变或动态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者造影阳性 35例 (76 .1% )显著高于不典型心绞痛 6例 (18.8% )。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严格掌握心绞痛诊断标准及心前区不适时常规心电图动态变化是提高冠心病临床诊断正确率的关键。
曹佳宁杨承健胡世文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病例分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晚期蛋白氧化产物升高的机制及意义
2009年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的水平来探讨氧化应激损伤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入选102例冠心病患者及10例非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分为AMI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5例、AMI急诊PCI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3例;分别于入院即刻、24h和48h3个时间点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在紫外荧光340nm及酸性条件下测定血清标本的吸光度,并以相应氯胺T浓度来表示AOPP浓度。结果AMI择期PCI组入院即刻、入院24h和入院48hAOPP浓度分别为(236.42±30.41)、(207.84±29.50)、(227.79±35.18)mmol/L.UA组分别为(239.95±39.94)、(175.92±29.46)、(156.54±28.29)mmol/L,非冠心病组分别为(57.41±13.60)、(56.11±11.90)、(61.75±12.28)mmol/L,AMI急诊PCI组分别为(97.58±23.41)、(91.77±17.40)、(113.39±17.24)μmol/L。AMI择期PCI组、UA组分别与非冠心病组对应各时间点比较,AOPP浓度明显升高(均P〈0.05);入院即刻与入院24h(P均〈0.01)及入院48h(P〈0.05),AMI择期PCI组较急诊PCI组AOPP浓度显著升高;AMI急诊PCI组与U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AOPP浓度比较,仅uA组48h后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AOPP浓度显著升高,氧化应激是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AOPP是反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较好的血清学指标。
曹佳宁王仁荣张月军黄伟金艳董丰徐欣杨承健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