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伟
- 作品数:14 被引量:6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预测脑血管痉挛的价值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的价值,寻找判断有无脑血管痉挛及其严重程度的简易方法。方法动态监测4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浓度,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TCD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浓度随病情及脑血管痉挛加重而增高,与TCD检查结果表现出一定相关性。结论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可作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 蔡涛李昌王冬梅陈桂增张拔山方志伟邓海亮谭媛
- 关键词:溶血磷脂酸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 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治疗的疗效与临床优越性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并探讨立体定向穿刺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6年6月,选取某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实施立体定向穿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致残率、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采用立体定向穿刺技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 罗灼明方志伟朱灼坤罗伟鹏刘云江耿思王沃锋陈桂增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内科保守治疗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行低位颞部大骨瓣减压术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行低位颞部大骨瓣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低位颞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评价两组间疗效差异,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根据GCS评分,实验组患者疗效与对照组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平均发生率5.7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平均发生率1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颞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以取得与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相似的临床疗效,并且其可以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适合进行推广使用。
- 朱灼坤翁绮贞罗灼明方志伟陈桂增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疗效
- 颅内压监测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诊治的98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外科治疗,观察组患者依照ICP变化情况制定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甘露醇使用量[(925.32±301.28)g vs(1 455.83±311.25)g]、使用时间[(7.64±4.58)d vs(14.35±4.59)d]、ICU监护时间[(21.48±4.13)h vs(40.39±4.12)h]、急性肾功能不全及水电解质紊乱(4.1%vs 26.5%)、颅内感染发生率(2.0%vs 12.2%)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ICP监测能及时准确判断幕上脑出血患者病情变化,指导临床诊疗,从而改善预后。
- 罗灼明方志伟朱灼坤罗伟鹏刘云王振宁陈桂增
- 关键词:甘露醇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压监测
- 3D-CTA容积再现技术在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3D-CTA容积再现技术在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5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者,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DSA技术检测患者颅内占位性病变,观察组患者采用3D-CTA容积再现技术进行检测,分析两组患者血管情况、术中出血量、栓塞发生率及供血血管供血区发生缺血的情况等。结果经过诊断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灵敏度和符合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TA容积再现技术应用于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的指导手术准确定位、保护重要血管并减少手术出血风险,模拟最佳手术入路,为外科手术治疗减少创伤及提高手术安全性。
- 方志伟陈桂增何锡华罗灼明
- 关键词:3D-CTA容积再现技术颅内占位性病变
- 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脑膜瘤术前评估的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256层CT对40例脑膜瘤患者行容积扫描,行MPR、MIP、CPR及VR显示脑血管,分析脑膜瘤血供情况、脑膜瘤与脑动脉之间的关系,并与手术对照。结果:CT后处理图像显示33例脑膜瘤有供血血管,其中颈外动脉(硬脑膜动脉)供血10例,颈内动脉(软脑膜动脉)供血9例,颈内外混合供血(硬脑膜血管、软脑膜动脉混合供血)14例;供血动脉数目1~6支不等。显示脑膜瘤周围动脉(脑组织供血动脉)36例,24例有分支血管向脑膜瘤供血、12例未见分支进入肿瘤;15例过路动脉受肿瘤包绕、狭窄,23例血管被推移。19例脑膜瘤显示引流静脉及其静脉窦汇入点。结论:MSCT容积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能较全面显示脑膜瘤供血血管、引流静脉及其数目,并能显示肿瘤周围脑血管与肿瘤之间的关系,能减少手术所致的大出血、大面积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对手术有指导意义。
- 何锡华郑晓林肖利华陈桂增方志伟
- 关键词:脑膜瘤脑血管造影术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及其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对颅脑肿瘤患者采用不同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颅脑肿瘤患者,分别采用不同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脑桥小脑角区肿瘤、鞍区肿瘤、蝶骨脊区肿瘤患者手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其手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手术后患者的头痛(6.00%)、肿瘤压迫(3.00%)、恶心呕吐(4.00%)与手术前患者的头痛(51.00%)、肿瘤压迫(49.00%)、恶心呕吐(53.00%)症状明显较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方志伟
- 关键词:颅脑肿瘤显微外科
- PBL教学方法在神经外科实践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PBL教学方法在神经外科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在该院神经外科进行实习的86例学生进行分组带教,每组各为43例。实施PBL教学方法的作为观察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的作为对照组。比较并分析两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成绩为(94.05±3.7)分,对照组平均成绩为(82.53±4.7)分,明显观察组成绩更高,P<0.05;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95.35%,对照组总体满意度为83.72%,观察组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实践带教中实施PBL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见习成绩及知识掌握程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较高评价,应推广实施。
- 方志伟陈桂增罗灼明
- 关键词:神经外科PBL教学法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及方式与疗效的关系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及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40例,依据患者从发病到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50例,出血时间〈7 h,B组患者40例,出血时间7~24 h,C组患者50例,出血时间〉24 h。根据患者出血部位以及出血量的不同而选择骨瓣开颅术、颅骨钻孔术和小骨窗开颅术等手术方式,观察并比较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2.00%(46/50)显著高于B组和C组的75.00%(30/40)和50.00%(25/50)(P〈0.05);B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P〈0.05);A组好转率88.00%(44/50)显著高于B组和C组的70.00%(28/40)和36%(18/50)(P〈0.05);B组的好转率显著高于C组(P〈0.05);A组病死率为2.00%(1/50)显著低于B组和C组的7.50%(3/40)和16%(8/50)(P〈0.05);B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
- 方志伟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疗效
- 阿托伐他汀联合钻孔引流改进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及对血清NSE、IL-6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钻孔引流改进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入院后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病人采用钻孔引流改进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血清NSE和IL-6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7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两组病人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ADL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C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两组病人血清NSE和IL-6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血清NSE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钻孔引流改进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临床疗效良好,且可调节病人神经功能,改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降低血清NSE和IL-6水平。
- 罗伟鹏梁文彬罗成焕方志伟叶泽驹陈桂增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阿托伐他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