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淑彬 作品数:69 被引量:155 H指数:6 供职机构: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结扎阻塞性黄疸大鼠肝动脉的安全性及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1年 目的通过比较阻塞性黄疸大鼠行胆肠内引流时切断肝固有动脉与不切断肝固有动脉动物模型的血清胆红素、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及肝细胞凋亡率改变,初步探讨阻塞性黄疸大鼠行胆肠内引流时结扎或切断肝固有动脉的安全性及其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结扎大鼠胆总管造成阻塞性黄疸模型,7d后行胆肠内引流。A、B组不结扎切断肝固有动脉,C、D组结扎切断肝固有动脉。A、C组胆肠内引流后7d处死,B、D组胆肠内引流后14d处死。收集血液和肝脏组织送检测。结果 A组大鼠死亡1只,死亡时间为胆肠内引流后第3d,死亡率8.33%;D组死亡2只,为胆肠内引流后第10、12d,死亡率16.67%。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TBIL)、凋亡率(AI)C组高于A组,D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理形态学改变(如肝脏组织纤维化、肝细胞坏死及炎细胞浸润)肝固有动脉结扎组均重于非结扎组。结论阻塞性黄疸大鼠行胆肠内引流时结扎切断肝固有动脉不安全,对肝细胞凋亡率有较大影响。 程利 房淑彬关键词:阻塞性黄疸 肝动脉结扎 胆肠内引流 进展期胃肠癌根治术传统与刮吸法淋巴结清扫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传统解剖法和刮吸解剖法在进展期胃癌和大肠癌(简称胃肠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效率。方法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将收治的97例进展期胃肠癌病人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和刮吸手术组,分别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清除淋巴结数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传统手术组和刮吸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03.62min和209.60min;两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30.64mL和245.00mL,输血者平均输血量分别为683.33mL和504.50mL;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数分别为11.60枚和17.48枚。两组分别有39例和41例得到平均3年的随访,肿瘤复发率分别为48.72%和26.83%,3年存活率分别为56.41%和75.61%。结论刮吸解剖法可提高进展期胃肠癌淋巴结清扫程度和清扫效率,减少出血量;并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病人生存时间。刮吸法淋巴结清扫应掌握多功能手术解剖器的结构特点及其操作技巧。 陈晓鹏 张国政 李树仁 张帆 王东 王冠男 房淑彬 李涛关键词:刮吸解剖法 胃癌 结直肠癌 淋巴结清扫术 胆道再手术10年变迁及其新认识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总结十年间胆道再手术变化规律及防治成果,探索新认识。方法比较分析1993年1月-2002年12月十年间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86例,第二阶段107例)193例胆道再手术病人胆道再手术率、再手术原因和再手术方式的差异。结果两个阶段再手术原因均以胆道结石(或伴胆管狭窄)为主要原因,其次为胆道相关肿瘤和胆道损伤;但第二阶段胆总管结石和胆漏比例均低于第一阶段。两个阶段均有近半数再手术与初次手术直接有关;但第二阶段因残余胆囊或胆囊结石而再手术的比例高于第一阶段,其他残余结石比例低于第一阶段。两个阶段再手术术式相似;第二阶段行胆囊切除和肝叶切除比例高于第一阶段,胆总管切开取石的比例则低于第一阶段,新发现肿瘤切除率高于第一阶段。结论10年间胆道再手术是有进步的,但成效并不大。初次手术时要注意手术安全性和病灶清除彻底性的合理统一;也要重视防止继发性病变及其非手术治疗。 陈晓鹏 史良会 芮景 房淑彬 吴佩 赵国海 李涛关键词:胆道再手术 胆道疾病 胆管结石 胆道损伤 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提高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有效途径。方法 对我院 1992~ 2 0 0 2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囊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诊断率 73 9% ,B超和CT是诊断胆囊癌的主要检查手段。手术切除率 5 2 2 % ,1年生存率 39% ,5年生存率 6 %。结论 Ⅰ期、Ⅱ期胆囊癌可仅作单纯胆囊切除术 ;Ⅲ期和Ⅳ期需行扩大胆囊切除术 ;Ⅴ期如伴阻黄则尽可能行姑息性胆道内或外引流手术。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术式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的主要手段。对胆囊癌高危人群应积极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 梅振宇 房淑彬关键词:原发性胆囊癌 胆囊切除术 手术方式 胆囊不全切除56例应用体会 被引量:14 1998年 讨论胆囊不全切除的可行性、适应证及操作要点。对56例胆囊不全切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6例均为结石性胆囊炎,急诊手术17例,择期手术39例,均痊愈。指出Calot三角区紧密粘连,胆囊严重萎缩,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及Mirrizi综合征等为其手术适应证;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包括:果断决策,胆囊壁切除范围应以胆囊床对拢缝闭为依据,困难胆囊管处理采用“一针缝扎法”、荷包关闭及胆囊颈造瘘等。胆囊不全切除可减少胆道损伤和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姚凯 房淑彬 陈晓鹏关键词:胆囊疾病 外科手术 手术适应征 一氧化氮等自由基在梗阻性黄疸及其并发SIRS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一氧化氮等自由基反应在梗阻性黄疸 (以下简称阻黄或OJ)及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4 0例阻黄病人按胆红素水平、梗阻的良恶性以及有无并发SIRS分别分组 ,另取3 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检测外周静脉血一氧化氮 (NO)、维生素C(VitC)、维生素E(VitE)、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变化。结果 阻黄病人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NO含量明显增加 ,而VitC、VitE、GSH的含量及SOD的活性明显减少 (P <0 .0 1) ;有SIRS的阻黄组与无SIRS的阻黄组良性梗阻比较得出相同的结果 (P <0 .0l)。胆红素浓度对各检测值有明显的影响 ,而良性梗阻与恶性梗阻各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体内的自由基释放清除机制和氧化 抗氧化机制紊乱可能在阻黄及并发SIR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胡明华 李涛 房淑彬关键词:一氧化氮 自由基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梗阻性黄疸 环扎法致大鼠脊髓损伤后早期不同时段减压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5 2011年 因脊髓急性不完全性、压迫性因素导致脊髓损伤(SCI)是临床上常见的瘫痪原因之一。SCI早期脊髓减压时机对于神经功能恢复是否有显著影响是个有争议的课题,目前早期不同时机减脉疗效如何仍无确切的结论。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早期不同时段减压的疗效。 徐祝军 王兵 杨民 房淑彬关键词:脊髓损伤 疗效 时段 环扎法 神经功能恢复 脊髓减压 肿瘤病人手术前后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的观察 1998年 肿瘤病人手术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的观察房淑彬陈晓鹏姚凯β2-微球蛋白(β2-MG)是一种分子量较小的新型免疫球蛋白。正常人血清β2-MG主要由淋巴细胞合成,且比较稳定。本研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观察58例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β2-MG的水... 房淑彬 陈晓鹏 姚凯关键词:肿瘤 手术前 Β2-微球蛋白 血清 结扎阻塞性黄疸大鼠肝动脉对肝细胞凋亡影响 2011年 目的通过比较阻塞性黄疸大鼠行胆肠内引流时,切断肝固有动脉与不切断肝固有动脉动物模型的血清胆红素、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及肝细胞凋亡率改变,初步探讨阻塞性黄疸大鼠行胆肠内引流时结扎或切断肝固有动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D 4组。结扎大鼠胆总管,建立阻塞性黄疸模型,7 d后行胆肠内引流。A、B组不结扎切断肝固有动脉,C、D组结扎切断肝固有动脉。A、C组胆肠内引流后7 d处死,B、D组胆肠内引流后14 d处死。收集血液和肝脏组织送检测。结果 A组大鼠死亡1只,死亡时间为胆肠内引流后第3 d,病死率8.33%;D组死亡2只,为胆肠内引流后第10、12 d,病死率16.67%。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TB IL)、凋亡率(AI)C组高于A组,D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形态学改变(如肝脏组织纤维化、肝细胞坏死及炎细胞浸润)肝固有动脉结扎组均重于非结扎组。结论阻塞性黄疸大鼠行胆肠内引流时结扎切断肝固有动脉不安全可行。阻塞性黄疸大鼠行胆肠内引流时结扎切断肝固有动脉对肝细胞凋亡率有较大影响。 程利 房淑彬关键词:阻塞性黄疸 肝动脉结扎 胆肠内引流 TUNEL 胃底贲门癌经腹根治性切除术中淋巴清扫技巧的探讨 2009年 目的:根据贲门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淋巴转移规律,探讨经腹根治性切除时淋巴清扫的程序化操作和手术技巧。方法:对我科在2005年9月--2008年6月间收治的38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发病部位均属于Siewert JR的AEGⅡ、Ⅲ(adenocarcinomas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型,形态上以BorrmannⅢ型病例为主,组织学类型均为腺癌。术中出血量为50~200ml,手术时间为210~250min。结论:贲门癌根治术中应确保清扫第1站和第2站淋巴结,程序化淋巴清扫可以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损伤,达到无血手术的目的。 鲍胜华 姚凯 王亚兵 房淑彬关键词:胃底贲门癌 无血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