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忠
- 作品数:10 被引量:103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系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克拉申“输入假说”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7
- 2010年
- 克拉申是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他创立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要由五条关于第二语言的假说构成,即:习得——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输入假说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本文参阅各方的见解,结合作者对输入假说的理解,粗略阐述了输入假说的主要内容、特点、存在的缺陷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影响,目的是对这一理论进行共同学习和探讨。
- 戴明忠
- 关键词:克拉申二语习得输入假说
- 《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文献情报计量分析与学科发展预测被引量:1
- 2010年
- 文章讨论了《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学术代表性,并对之进行了详细的文献计量分析,探讨了21世纪初(2000-2008)中国外语教学与研究主要学术力量在地区、院校、学科等方面的分布、学科结构和研究热点;评价核心著者以及著者群代表的知识结构、学术能力、情报能力和著述能力,并据此预测了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各学科在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为外语教学与研究的科学管理和发展提供的情报参考包括6份统计表格等方面的情报数据。
- 戴明忠向仍东
- 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文献计量分析情报研究学科
- ESP及大学英语教学被引量:52
- 2009年
- 英语教学必须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ESP教学因其成熟的理论体系和自身特点,非常适合我国现阶段英语教学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和今后尤其是四六级考试后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 戴明忠涂孝春
- 关键词:ESPEGP大学英语教学
- There Be…结构及其教学
- 2008年
- 在英语语法中,简单句可以被分为六大基本句型。"There be…"结构是其中一种。但就这一结构的分析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不同的语法学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分析了多种不同的观点,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1.就结构而言"There be…"结构可以被分析为"There+be+n./n.phrase+adv./prep.phrase."2.就句子成份而言,它可以被看成是倒装句。"There"是引导词,是形式主语,真主语是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be"是一般的谓语动词,有自己的含义;副词或介词短语是地点或时间状语。
- 戴明忠
- 关键词:MEMBERSSENTENCESTRUCTURE
- 林肯《葛底斯堡演说》中语篇衔接手段浅析
- 2010年
- 衔接是语篇分析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衔接指通过词语的选择运用,在语篇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来表达连贯,旨在增强语篇连贯的能力,分为两大块:一是语法衔接手段;二是词汇衔接手段。以林肯《葛底斯堡演说》为例,探讨了各种衔接手段在语篇连贯中的重要作用。
- 戴明忠
- 关键词:衔接语篇连贯葛底斯堡演说
- 詹姆士·乔伊斯的早期作品及象征主义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早期的詹姆士.乔伊斯是一个象征主义作家,创立、发展了"意识流"这一文学手法,并使之达到了巅峰,然而他最终却变成了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原因何在?作者通过对詹姆士.乔伊斯的生平、早期作品及其早期作品中象征主义的研究,找到了这一转变的原因:是时代使然,是他自己的觉醒使然。
- 戴明忠涂孝春
- 关键词:象征主义
- 浅谈跨文化交际教学及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被引量:8
- 2010年
-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主要讨论了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跨文化教学薄弱及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缺乏的原因,探讨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方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跨文化交际教学和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 戴明忠
-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 浅谈跨文化交际教学及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主要讨论了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跨文化教学薄弱及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缺乏的原因,探讨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方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跨文化交际教学和...
- 戴明忠
-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 文献传递
- 网络英语构词方式浅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际手段。作为大众媒体,网络要求人们采用方便快捷的用语来进行交际。英语是一种世界性语言,也是因特网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语种。他们都起着传播信息的作用,因此结合也就势在必然,于是网络英语应运而生。研究网络英语尤其是构词有着现实的和长远的意义。
- 戴明忠
- 关键词:网络网络英语构词方式
- 英汉语中“火”的意义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中大部分的表达都是隐喻的。隐喻来源于人们的身体和生活经验,同时也受制于环境和文化。"火"是英汉语的基本词汇之一,英汉语中"火"的隐喻意义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语中"火"的意义进行对比分析,能够进一步验证人类的认知来源于身体和生活经验的观点,揭示英汉两个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 刘思危白解红戴明忠
- 关键词: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