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辰武

作品数:144 被引量:959H指数:18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3篇农业科学
  • 30篇生物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文化科学
  • 5篇理学
  • 3篇建筑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7篇性状
  • 39篇基因
  • 25篇玉米
  • 25篇水稻
  • 15篇胚乳
  • 15篇QTL
  • 14篇数量性状
  • 14篇胚乳性状
  • 13篇稻米
  • 11篇品质性状
  • 10篇植物
  • 10篇小麦
  • 9篇稻米品质
  • 9篇似然估计
  • 9篇极大似然
  • 9篇极大似然估计
  • 9篇EM算法
  • 8篇QTL作图
  • 7篇稻米品质性状
  • 7篇性状基因

机构

  • 131篇扬州大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江苏沿江地区...
  • 7篇江苏农学院
  • 6篇江苏里下河地...
  • 5篇连云港职业技...
  • 4篇如皋市农业科...
  • 3篇苏州大学
  • 3篇盐城工学院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台州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40篇徐辰武
  • 40篇杨泽峰
  • 20篇汤在祥
  • 17篇顾世梁
  • 17篇胡治球
  • 16篇徐扬
  • 13篇宋雯
  • 12篇陈志军
  • 10篇莫惠栋
  • 9篇孙长森
  • 9篇张恩盈
  • 9篇王学枫
  • 9篇敖雁
  • 7篇李韬
  • 7篇周勇
  • 7篇梁国华
  • 7篇张丹
  • 7篇王伟
  • 6篇薛林
  • 6篇肖静

传媒

  • 2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8篇作物学报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中国水稻科学
  • 5篇江苏农业学报
  • 5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江苏农学院学...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扬州大学学报...
  • 3篇科技导报
  • 3篇Journa...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种子
  • 2篇科学通报
  • 2篇遗传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玉米科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4篇2016
  • 5篇2015
  • 13篇2014
  • 9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8篇2005
  • 2篇2004
1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杂性状遗传分析策略和方法研究进展
<正>复杂性状是指由多基因和非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类性状的总称,包括表型呈连续分布的经典数量性状,多基因控制但表型呈间断分布的二歧或多歧性状,以及难以准确度量的动
汤在祥徐辰武
关键词:遗传资源数量性状
文献传递
水稻籼粳交DH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被引量:11
2004年
利用籼粳交组合Nanjing 11号×Balilla创建的F1代DH群体,应用Joinmap 3.0作图软件构建一张含有136个标记(10个STS、22个CAPs和104个SSR)的连锁图,检测产量相关性状的具有加性和上位性效应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考察132个DH株系产量相关的6个性状,通过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软件QTLmapper 1.0,共检测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的50个数量性状位点(QTL),其中7个QTL仅具有加性效应,3个QTL既有加性效应又参与上位性效应的形成,40个QTL仅具有上位性效应。在加性和上位性效应中,各QTL贡献率差异较大,变幅为3.87%~24.62%。结果表明:贡献率较大的QTL在不同群体和环境中能够稳定表达,相关性状QTL的位置往往集中在染色体上相同或相近的区域,呈成簇分布。
封功能李东霞周建民何颖徐辰武徐明良
关键词:水稻DH群体QTL产量相关性状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2014年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是农学、生物科学等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扬州大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自2010年获批国家精品课程以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研究性教学为导向,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提高本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着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该课程组建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协同建设团队,从教学队伍、教材建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教育质量与教学效果等方面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努力完成由国家精品课程向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升级。
徐辰武杨泽峰顾世梁
糯玉米单交种籽粒淀粉黏度性状的相关和聚类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淀粉品质常用淀粉黏度性状度量,对当前主要糯玉米单交种开展籽粒淀粉黏度性状的相关和聚类分析有助于了解糯玉米品种淀粉的特征,改良糯玉米品质以及推动糯玉米淀粉深加工产业的发展。选用30个糯玉米单交种为供试材料,对籽粒淀粉黏度性状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糯玉米单交种的7个黏度性状均呈极显著差异,说明供试单交种间淀粉黏度性状存在较大变异。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3个性状两两之间,糊化温度与糊化时间2个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3个性状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2个性状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强;崩解值和回复值2个性状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3个性状之间也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但崩解值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呈显著负相关,而回复值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则相关不显著。30个单交种根据淀粉黏度性状可聚为2类,2类单交种数分别为22个和8个;各类之间的差异主要反映在黏度值的大小上,第Ⅰ类单交种黏度较大,但类内变异系数较小,第Ⅱ类单交种黏度较小,但类内变异系数较大。因此,本研究明确了各个单交种淀粉黏度性状参数,有利于推广和利用糯玉米品种,同时可避免因盲目使用不同糊化特性的糯玉米品种进行淀粉深加工而影响产品质量,从而利于推动糯玉米淀粉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薛林刘丽君李健张丹徐辰武
关键词:糯玉米单交种聚类分析
非线性方程的Excel拟合及其应用被引量:9
2005年
介绍了如何利用Excel软件中的“规划求解”工具进行非线性方程的最优拟合以及应用注意事项。采用Gause的4组草履虫数据,研究了用Excel的“规划求解”工具进行非线性方程拟合的有效性,并以莫惠栋的《农业试验统计》一书中的12个非线性方程实例,比较了用Excel拟合与用常规线性转换方法拟合的差异,结果表明:用Excel进行非线性方程的拟合不仅简单易行、获得更优的参数估计,而且可以拟合各种复杂的非线性方程。
汤在祥高清松徐辰武
关键词:EXCEL软件
谷物胚乳性状QTL区间作图的贝叶斯方法被引量:6
2008年
将贝叶斯统计原理和胚乳性状的数量遗传模型相结合,以分离群体中各植株的分子标记基因型以及植株上若干粒种子胚乳性状的单粒观测值为数据模式,提出胚乳性状QTL区间作图的贝叶斯方法。该方法通过Gibbs以及Metropolis-Hastings抽样实现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CMC)算法获得QTL效应和位置的估计。方法的有效性用染色体水平和基因组水平2套模拟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贝叶斯方法能够准确地估计胚乳性状QTL的位置和效应,并同时区分2种显性效应。
王亚民孙长森汤在祥胡治球徐辰武
关键词:数量性状基因座位贝叶斯统计胚乳性状GIBBS抽样
基于株平均值的胚乳性状QTL作图的极大似然方法被引量:10
2005年
根据三倍体胚乳性状的数量遗传模型,发展出一种新的专用于胚乳性状数量基因座位(QTL)区间作图的统计方法。该方法以分离群体中各植株的分子标记基因型以及植株上若干粒种子胚乳性状的平均值为数据模式,采用基于平均值混合分布理论的极大似然方法进行QTL分析。QTL效应估计通过EM算法实现。由于该方法利用标记基因型内QTL基因型的混合分布特性,因此,它比同样基于株平均值的最小平方QTL分析方法以及迭代重新加权最小平方QTL分析方法具有更高的统计功效和精确度。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计算机模拟数据分析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徐辰武王伟胡治球孙长森
关键词:胚乳性状三倍体极大似然估计EM算法
水稻三角颖突变体tri1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克隆
2013年
籽粒形状与大小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经60Co-γ射线辐射粳稻品种台北309的后代中分离获得一个三角颖突变体tri1(triangularhull1).与野生型相比,tri1籽粒颖壳呈三角形,粒厚增加,蛋白质含量升高,株高和千粒重降低.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能稳定遗传,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采用图位克隆法将目的基因精细定位于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上分子标记CHR0122与CH0127之间,物理距离约47kb,并与分子标记CHR0119共分离.在该区域内共有6个候选基因,测序分析表明tri1突变体中一个释义基因OsMADS32的第3外显子内缺失了一个碱基A,导致移码突变和翻译提前终止;RT-PCR分析表明,OsMADS32主要在水稻幼穗中表达,在根、茎、叶和发育的种子等组织中的表达量极低,说明OsMADS32基因与花的发育与关.据此,推测OsMADS32基因可能为TRI1的候选基因.
封功能张昌泉唐明勇张桂云徐辰武顾铭洪刘巧泉
关键词:水稻基因克隆
苗期玉米叶片响应非生物逆境的转录组分析
曹维李鹏程方慧敏徐辰武杨泽峰
玉米抗粗缩病自交系种质的发掘和遗传多样性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25
2011年
玉米粗缩病是近十年来危害我国部分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挖掘抗粗缩病玉米种质,进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粗缩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选用184份常用玉米自交系(包括111份普通玉米和73份糯玉米)于2009—2010年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田间自然鉴定;同时利用117对SSR引物对供试的玉米自交系进行多态性检测,按UPGMA方法,利用Powermarker 3.0软件对184份自交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筛选出2份高抗(T877和YJ7)、6份抗病普通自交系和2份糯玉米抗性种质。基于644个SSR多态性位点,结合系谱资料和育种实践,将184份自交系划为9个杂种优势亚群。自交系4S及其衍生系(第VI亚群)和来源于美国杂交种78599的玉米自交系(第VIII亚群)为玉米抗粗缩病育种的重要种质。
薛林张丹徐亮金萌萌彭长俊徐辰武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粗缩病抗性鉴定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