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岚

作品数:34 被引量:192H指数:9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8篇教育
  • 10篇教师
  • 9篇学术
  • 6篇高校
  • 5篇博士生
  • 4篇学术责任
  • 4篇学位
  • 4篇专业学位
  • 4篇教师发展
  • 4篇教学
  • 4篇高等教育
  • 3篇研究生培养
  • 3篇育发
  • 3篇身份
  • 3篇审思
  • 3篇生命
  • 3篇生命教育
  • 3篇追问
  • 3篇教育博士
  • 3篇教育发展

机构

  • 32篇厦门大学
  • 7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34篇徐岚
  • 7篇卢乃桂
  • 3篇宋宸仪
  • 3篇陶涛
  • 1篇李颖
  • 1篇严弋

传媒

  • 6篇高等教育研究
  • 4篇教育发展研究
  • 2篇全球教育展望
  • 2篇学位与研究生...
  • 2篇大学教育科学
  • 2篇高校教育管理
  • 1篇教育与职业
  • 1篇教育研究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高等理科教育
  • 1篇上海教育科研
  • 1篇国际高等教育...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研究生教育研...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教师教育学报
  • 1篇高等教育评论
  • 1篇大学与学科
  • 1篇第三届全国中...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师父、师傅还是老板——从教师角色看研究型大学师生关系被引量:14
2013年
高校教师评价体系重科研轻教学、研究生需求的多元化和功利主义的校园文化,构成了现代研究型大学师生关系的背景因素。根据教师在师生关系中自身角色认知不同,大致可将教师分为"不愿妥协的清高者"、"信奉适者生存的现实主义者"和"主动搏击的操控者"3类,而这3类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有显著区别。研究发现,在师生利益的博弈中,学生正沦为教师制造科研业绩的工具,忽视教师在道德和人格上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全人发展非常不利。唯有在教师评价中增加道德实践的标准,通过大学教师发展树立起教师的学术责任意识,加强师生沟通,才有可能挽救逐渐淡漠甚至异化的师生关系。
徐岚
关键词:学术责任师生关系
“成长的窗户”还是“冰冷的制度”?——一所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质性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为了增加教师和本科生的课外接触,配合学分制的实施,许多高校都推行了本科生导师制。而今,该项制度已经经历了十年左右的实践,成效如何有待检验。本研究以一所研究型大学为例,通过访谈等途径了解本科生和教师的看法,以现象学和建构的方法展现零散事件的结构和意义。研究发现,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适应了加强课外交流的需要,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不仅内容上远离了"以学业辅导为主"的初衷,师生关系也仍然停留在"制度性接近"的程度,形式化的规章掩盖了该制度本身蕴含的追求责任和关爱的精神。
徐岚卢乃桂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导师教师专业发展
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的学生学业评价模式:构成、特征与推广
2023年
学生学业评价是课程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其中有效的课程考核是进行学业评价的关键。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是在中国加入WTO背景下引入的最早的国际教育项目,早于中外合作办学,其学业评价采取标准化的课程考核模式,以统一的课程标准、标准化的考试模式和严格的内外审制度为鲜明特色。标准化课程考核模式特别适用于以应用性专业知识为主、采取小班授课方式、课程标准统一的本科教育课程,进而为特定类型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其实施经验可总结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理念、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及时的评价结果反馈与课程质量改进、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协同治理和全过程的评价保障。
吴泓王馨然徐岚
关键词:学生学业评价
研究型大学师德建设的途径被引量:10
2010年
师德建设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对于处于不同生涯阶段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师德建设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策略。师德建设应着力于整合教师各种角色和职能,将育人融入课堂;开展学术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学术责任观;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满足教师发展"以人为本"的需求;完善与教师薪酬待遇、聘任评价相关的管理制度。将学术作为理想的事业,保持"为学术而学术"的态度是需要物质基础的;建立起师德的调控监管机制,将教师德行纳入学生评价内容,进一步体现在教师的评聘考核体系中。
徐岚卢乃桂
关键词:教师发展师德建设学术责任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的制度设计、模式特征与实践启示——基于台北科技大学的个案研究
2024年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秉持实务创新原则,重视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台北科技大学技术导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四个特点:培养目标凸显行业需求与技术导向,课程设置兼顾实践实训与理论创新,产学合作依托多元主体和联合培养,评价考核强调成果应用与科技转化。台湾地区在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内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完善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明确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强化职业教育研究生的培养特色,树立应用能力本位的培养理念;创新产学合作的培养模式,完善产学合作的配套保障措施;构建应用导向的评价体系,鼓励职业教育进行技术创新。
徐岚王馨然
关键词: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
台湾地区有组织的大学教师发展策略及其经验借鉴被引量:1
2015年
近十年来,台湾通过"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推动大学追求教学卓越,各校成立了大学教师发展的专责机构,整合校内外资源、持续改进发展策略。研究发现,教师发展机构的建制完整性与学校资源水平和对教师发展的重视程度有关,教师发展成效与学校文化氛围有关,各校发展模式与其自身特色有关,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强烈的持续进修理念是推动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徐岚
关键词:大学教师发展
教育博士作为专业学位的身份再审思被引量:7
2013年
EdD与PhD的差别主要在于培养目标、探究过程、知识范式的哲学基础三个方面。EdD教育因应了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中对教师赋权和解放的需求,强调以应用为目的的个人实践知识,主要研究方法是批判性反思和参与行动研究等。要转变人们对EdD是"次等学位"、"非研究型学位"的误解,就必须通过建立合作研究社群等凸现其改变世界的工具性,发挥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的独特作用。
徐岚
关键词:教育博士专业学位
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内涵建构与实施——基于中美比较的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我国与美国对高校教师角色的认识基础不同,我国侧重于教师内在德性和良心的“道德”层面,而美国注重外部社会规范要求的“伦理”层面,认识论的不同使得两国对师德失范行为的监督方式有所差异。为了使立德树人职责更好地落地,可借鉴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来建构与实施我国高校教师的行为规范:立足三大职责、根据宁繁勿简原则制定严谨和详细的教师伦理规范,尤其是对导师建立指导行为准则;实施保障教师道德得以落实的制度,包括设立专业性强的服务部门,提供层次丰富、类型多样的培训,完善对失范行为的处理制度。由此提出我国大学教师专业伦理的提升路径,即赋予“师德”更丰富的层次内涵,建立规范、透明、公平的制度体系,并充分发挥教师的实践智慧。
徐岚徐岚
关键词:立德树人师德教师专业伦理学术责任
追问生命的意义——台湾生命教育发展之经验与启示被引量:5
2013年
台湾地区于1997年开始推动生命教育,使其由中等学校的一项专案计划发展成为各级学校教学系统的一部分,并逐渐成为社会终身教育的一环。其内涵包括终极关怀领域、伦理思考领域和人格统整领域。大陆生命教育的开展可以学习台湾的经验,明确界定生命教育的范围,借鉴政府、学校、民间团体共同作用的"三角模式",改变社会对技术性知识的盲目崇拜,从而使生命教育从根本上摆脱被边缘化的命运。
徐岚宋宸仪
关键词:生命教育
教育博士作为专业学位的身份再审思
2013年
我国在近年来引入了教育博士(简称EdD)这一专业学位,但无论是相关领域的学生、教师还是学校管理人员对此的认识都还比较模糊,也缺乏实践经验。常常听到的一种私下说法是,PhD(哲学博士的简称)才是真正的博士学位,而EdD是提供给学校高级管理人员(通常是校长)或教育部门官员的“山寨博士学位”,因为他们无需也没有那个能力从事真正的学术研究工作。此处对“真正”的理解,反映了EdD在身份认同上的尴尬地位。但也有人认为,
徐岚
关键词:专业学位教育博士再审学术研究工作博士学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