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驰

作品数:18 被引量:46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土壤
  • 4篇多环芳烃
  • 4篇污染
  • 3篇稻米
  • 3篇绿地
  • 3篇CD
  • 2篇蔬菜
  • 2篇土壤环境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镉(CD)
  • 2篇镉污染
  • 2篇敏感性
  • 2篇环境因子
  • 2篇健康风险评价
  • 2篇暴雨径流
  • 2篇GAUSSI...
  • 2篇城市
  • 2篇城市土壤
  • 1篇典型土壤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生...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山西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18篇彭驰
  • 14篇陈卫平
  • 11篇王美娥
  • 5篇杨阳
  • 4篇李艳玲
  • 3篇焦文涛
  • 3篇刘文
  • 2篇廖晓兰
  • 2篇王铁宇
  • 1篇侯振安
  • 1篇李奇锋
  • 1篇王晓军
  • 1篇潘能
  • 1篇欧阳志云
  • 1篇蔡怡敏
  • 1篇李蕾
  • 1篇侯鹰

传媒

  • 9篇环境科学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年份

  • 5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区尺度绿色基础设施暴雨径流消减模拟研究被引量:25
2016年
当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城市地区内涝事件频繁发生。绿色基础设施是减轻城市洪涝的有效措施之一。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等模型的复杂性使得规划管理者对模型的操作和应用存在困难,而且缺乏对绿色基础设施径流消减机制的展现。目前的研究中,比较单个与综合绿色基础设施配置径流消减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水量平衡和城市水文过程,开发了社区尺度绿色基础设施消减作用的暴雨径流模型,并以北京市一典型社区为例,模拟研究了一年一遇和五年一遇两种暴雨条件下不同绿色基础设施配置对暴雨径流流量和峰值的消减效率。结果表明:用两场野外监测的降雨和径流数据验证模型得到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8和0.71,纳什效率系数分别达到0.99和0.96,表明模型是可靠的。在一年一遇和五年一遇两种暴雨条件下,将常规绿地改造成5 cm深度的下凹式绿地,径流量分别减少了8.23%和23.30%,径流峰值分别减少了20.31%和29.11%;在建造300 m3调蓄池的情景下,径流量分别减少了84.90%和20.97%,径流峰值分别减少了88.99%和0.10%;在50%的不透水地表铺装透水砖情景下,径流量分别减少了46.51%和38.52%,径流峰值分别减少了39.96%和35.48%。3种绿色基础设施都可以较好的消减社区暴雨径流,但是随着暴雨强度的增强,下凹式绿地的消减效果略增强,调蓄池的消减效果变差,透水砖铺装的消减效果较稳定。综合3种措施对暴雨径流具有显著消减效果,可以100%消减一年一遇暴雨产生的径流,在五年一遇设计暴雨条件下,分别消减75.47%的总径流量和64.52%的径流峰值。
刘文陈卫平彭驰
关键词:暴雨径流下凹式绿地调蓄池
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被引量:45
2014年
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城市人居环境的恶化,城市生态风险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尚缺乏有关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的深入系统研究.本文依据城市生态学原理及生态风险评价框架从驱动力、风险源、风险受体与评价终点,以及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方法等方面对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行综述.指出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类型与程度是城市生态风险产生的主要驱动力;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等级功能实体和城市整体是城市生态风险评价中的风险受体;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终点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要素,以及城市整体水平的性质和功能变化;耦合了社会经济需求的生态系统模型是城市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未来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应明确生态风险管理具体目标,确定综合性评价终点,建立多指标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
王美娥陈卫平彭驰
关键词:城市生态学
北京市土壤多环芳烃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日趋严重,许多多环芳烃对人类有着致癌和致畸毒性,而城市又是人口高度集中的地区,因此城市中多环芳烃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土壤是多环芳烃一个最主要的汇,其污染状况往...
彭驰
关键词:多环芳烃土壤健康风险评价
文献传递
基于转移方程的蔬菜镉累积预测和土壤风险阈值推导被引量:5
2017年
重金属镉(Cd)在土壤-蔬菜系统中转移方程的建立是农田Cd污染控制和风险评估的关键.本研究通过调查湖南省攸县745个土壤-蔬菜样品Cd含量,应用转移方程、敏感性分布曲线(SSD)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不同类别蔬菜Cd累积特征和影响因素,预测不同土壤条件下蔬菜Cd含量并推导相应土壤Cd风险阈值.结果表明:叶菜对Cd胁迫较根菜敏感;土壤pH、土壤总Cd和土壤有机质(SOM)是影响蔬菜Cd富集的3个主要因子;转移方程对叶菜和根菜的解释程度分别为54.2%和69.1%.土壤Cd风险阈值随土壤pH和SOM的增加而增加,根菜在严重酸化土壤区Cd累积风险较高.当前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于严重酸化、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过于宽泛.
杨阳王美娥李艳玲陈卫平彭驰
关键词:土壤-蔬菜系统镉污染
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和风险评价研究进展被引量:44
2010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日趋严重.本文从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和来源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影响城市土壤多环芳烃分布的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常见的多环芳烃源解析方法,以及城市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风险评价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尤其对地统计学在多环芳烃空间分析及风险评价上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未来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研究的重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彭驰王美娥廖晓兰
关键词:多环芳烃有机污染城市土壤
湖南攸县稻米镉(Cd)富集特征及原因解析被引量:14
2017年
攸县大米富镉(Cd)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应用路径分析模型(PA),多元回归分析和K-means聚类方法分析Cd在土壤-稻米系统中的富集特征,潜在风险和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攸县稻米Cd平均含量为0.47 mg·kg^(-1),约为国家粮食安全质量标准的2.5倍.稻米Cd富集因子(PUF)服从自然对数分布,变化范围较大.回归分析和PA分析显示土壤pH、土壤Mn和土壤Zn含量为影响PUF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土壤Mn对PUF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稻米Cd的直接作用,土壤pH和土壤Zn对PUF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Cd含量而间接影响稻米Cd含量.K-means聚类分析显示土壤pH=5.6和土壤Mn含量=333 mg·kg-1可作为研究区对生产严重超标Cd米的土壤进行治理的初步调控阈值.
杨阳李艳玲王美娥陈卫平彭驰
关键词:土壤环境因子K-MEANS聚类
绿地再生水灌溉土壤微生物量碳及酶活性效应研究被引量:28
2012年
再生水灌溉引起了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其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备受关注.以再生水利用较典型的北京为研究区,分层采集了不同再生水灌溉历史的城区公园绿地与城郊农田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并分析了一些常规理化指标、土壤微生物量碳及5种土壤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探讨长期再生水灌溉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下公园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均高于其自来水对照灌区,农田上升不明显.与对照相比,公园绿地与农田再生水灌区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平均含量分别上升了60.1%和14.2%,公园绿地再生水灌区0~20 cm土层中土壤酶活性平均增幅为36.7%,而农田为7.4%.调查区土壤微生物量碳及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公园绿地0~10 cm与10~20 cm土层间差异极显著.因此,北京地区城市绿地使用再生水长期灌溉有助于提高土壤生物活性.
潘能侯振安陈卫平焦文涛彭驰刘文
关键词:再生水灌溉绿地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
蔬菜镉(Cd)富集因子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6
2017年
本研究以湖南省攸县为例,测定重金属镉(Cd)在585个灌溉水样品和625对土壤蔬菜样品中的含量水平,结合农业与气象调查数据,应用典型相关分析及路径分析模型研究各环境因子对于Cd在土壤-蔬菜系统累积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灌溉水、土壤、蔬菜中Cd含量差异较大.蔬菜Cd富集因子(PUF)服从自然对数分布,有10%的概率大于1.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对PUF有着显著的直接效应,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灌溉水pH,降雨量和氮肥施肥量通过与pH及土壤有机质的相关关系间接影响PUF变化.研究区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对于Cd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累积风险应给予一定关注.
杨阳李艳玲陈卫平王美娥彭驰
关键词:环境因子
顺德水道土壤及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29
2016年
水源地周边土壤及河道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状况极大程度影响着河流饮用水安全.为调查顺德水道水源地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来源,本研究采集了顺德水道周边表层土壤及其主要支流入河口沉积物,并测定各样品中Cd、Zn、Pb、Cu、Ni、Cr等6种重金属浓度,最后基于两种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顺德水道表层土壤中Zn、Cr、Pb、Cu、Ni和Cd平均含量分别为186.80、65.88、54.56、32.47、22.65和0.86 mg·kg^(-1),除Cu、Ni外其它重金属均超过顺德土壤背景值;8个主要支流入河口间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依次为:Zn(312.11 mg·kg^(-1))>Cr(111.41mg·kg^(-1))>Pb(97.87 mg·kg^(-1))>Cu(92.32 mg·kg^(-1))>Ni(29.89 mg·kg^(-1))>Cd(1.72 mg·kg^(-1)),除Ni之外其余均高于顺德土壤背景值.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表层土壤中Cr、Ni含量主要受自然母质影响,Zn、Pb、Cu和Cd主要来源于该地区制造业的废水排放;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均来源于外源输入,受顺德水道周边的工业活动影响.基于环境生物可利用态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发现顺德水道周边表层土壤中Cd呈现轻微的潜在生态危害,而入河口沉积物中Cd呈现中度的潜在生态危害,土壤和沉积物中Zn、Pb、Cu和Ni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均表现为轻微.由于基于环境生物可利用态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充分考虑了土壤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形态,其结果低于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可避免对重金属的潜在危害程度的高估.
蔡怡敏陈卫平彭驰王铁宇肖荣波
关键词:土壤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城市雨洪管理低影响开发技术研究与利用进展被引量:75
2015年
低影响开发(LID)作为一种新兴雨水管理技术,在消减城市雨洪和滞留污染物等方面效果显著.本文系统介绍了LID技术体系,综述了国外关于3类典型LID设施(生物滞留池、绿色屋顶和透水路面)对暴雨径流和主要污染物的消减效果研究,以及LID技术在模型模拟、成本效益分析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LID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不足;最后从LID技术的研究方向、合理设计和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通过国外研究的成果和经验为LID技术在国内的标准制定和广泛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刘文陈卫平彭驰
关键词:暴雨径流绿色屋顶透水路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