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栓红
- 作品数:31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云冈石窟艺术中的佛教文化解读
- 2023年
- 云冈石窟是北魏佛教石窟建筑,作为北魏佛教圣地,承载展现了丰富的中国早期佛教文化。云冈石窟早期造像多体现小乘佛教思想,中期、晚期石窟造像多体现大乘佛教思想。云冈石窟佛教文化理念常通过具体的佛造像、极具象征的符号化的装饰物等传递出丰富的佛教教义。云冈石窟是佛教石雕艺术瑰宝。
- 彭栓红
- 关键词:佛教思想佛造像
- 城市化背景下《甘家洼风景》人与村的困境被引量:1
- 2018年
- 王保忠《甘家洼风景》立足当代农村城镇化发展,以城乡文化对比的视野关注一个正在萧条的传统农村。王保忠通过"甘家洼"的艺术构建,给我们多角度地呈现了当代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过去乃至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之村与人的当代困境:外出农民工的艰辛和农村留守者的困惑以及农村不可阻遏的空心化与精神变异。作品对打工文学也作了一定探索。正是强烈的农村忧患意识和对时代特征的敏感把握,王保忠乡土小说一定程度上有了"社会学"的意义和历史纪实性特征。
- 彭栓红
- 关键词:城市化农民工
- 生命的叙写:《厚土》民俗纠葛情节的艺术展现
- 2015年
- 李锐的《厚土》聚焦吕梁山,借助民俗纠葛,展现民众的生存困境。《厚土》民俗纠葛情节的运用注重地域性与普泛性,往往把地域、时代的特性与人性、传统文化的共性相结合。《厚土》在构建故事、塑造人物,展现民间生活时采用了情感叙事和生存叙事两种叙事策略,并且共同构成了李锐创作的完整叙事体系——生命叙事。李锐借助民俗纠葛情节,实现以上叙事策略的同时,始终不忘对底层人物的生存、命运、人性、文化的深切反思,使作品具有突破地域的文学永恒价值。
- 彭栓红樊晋希子
- 关键词:厚土
- 多元文化孕育下的云冈石窟造像模式被引量:7
- 2018年
- 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族南下扩张,建立起北魏王朝逐渐封建化,向西拓展打开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首都平城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云冈石窟作为北魏皇家工程,气势恢宏,体现鲜卑族的文化取向,也是追想北魏气象的历史遗迹。云冈石窟作为佛教圣地,是早期佛教东传的重要遗迹,对研究佛教中国化意义非凡。其造像模式以佛教信仰为旨归,
- 彭栓红
- 关键词:石窟造像多元文化北方游牧民族历史遗迹佛教圣地佛教中国化
- 期待视野中的民歌教育
- 2010年
- 凌建英彭栓红
- 关键词:民歌教育文艺接受接受美学
- 多元文化共存的边塞古城:右卫镇
- 2014年
- 边塞古城右卫镇,军事文化影响随处可见,堡子、长城、古城等军事设施至今犹在;右卫镇是走西口必经之地,边地商贸文化值得研究;有满汉回等民族,民族信仰复杂,但和谐共存。不管是商业文化、宗教文化还是戏曲文化都有着浓厚的军事历史背景。
- 彭栓红
- 关键词:军事多元文化
- 文学地理学视野下“人”的生存困境
- 2022年
- 文学地理学重视地理空间。王祥夫小说创作具有明显的空间意识,体现为乡土空间、城市空间和仪式空间。通过不同空间下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景的设置,王祥夫小说揭示出人的生存焦虑和困惑,展现出作家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 杨虹彭栓红
- 关键词:民俗
- 云冈石窟北魏造像题记的叙述特征被引量:1
- 2017年
- 现存云冈石窟造像题记是研究云冈石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冈石窟和洛阳石窟造像题记同源异流,互为补充,共同展现、佐证北魏历史、文化。云冈石窟北魏造像题记虽然存世较少,但其叙述上具有民间化、范式化的特征,内容上宗教性与世俗性并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北魏的宗教、历史、习俗以及民族融合等社会现实。
- 彭栓红
- 关键词:造像题记北魏文化
- 元杂剧中的女真民俗文化
- 2015年
- 元杂剧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女真民俗文化的作品有十几部,这些剧作承载了大量的女真民俗文化,成为今天重要的民族史料,也是了解一个民族的心灵密码。元杂剧中女真民俗在彰显民族个性的同时,也体现了北方游牧狩猎民族的文化共性特征,还体现出宋元民族融合的大趋势。
- 彭栓红
- 关键词:元杂剧女真民族民俗
- 民俗文化圈与元杂剧中民俗趋同现象
- 2014年
- 元杂剧中民俗元素出现频率较高的往往是各个民族认同的文化;反之,出现率低。元杂剧所反映的民俗文化有很大相似性,具备多民族共同的审美接受心理,这是与元代多民族杂处、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环境相适应的,为了争取更广的观众群体的民俗文化认同而采取的策略。这种增强民俗认同的策略就是在体现个性民俗的同时,不忘彰显共性民俗文化,充分考虑民族的、地域的民俗文化圈因素。
- 彭栓红
- 关键词:元杂剧民俗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