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雁
- 作品数:22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菏泽学院音乐系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高等学校音乐教师培养与基础音乐教育发展适应性研究
- 2009年
- 高校音乐教师培养与基础音乐教育发展二者相互链接。但是目前基础音乐发展迅速,而作为培养师资的高等学校却存在许多与之不相适应的地方。本文从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师与学生的定位、地方音乐文化课程建设等几方面来论述,指出高等学校应从这几方面来进行改革,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 张雁
- 关键词:基础音乐音乐教育
- 传统性 民族性 人文性——中国电子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探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电子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大约滞后四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使得中国的电子音乐创作在一开始就越过了西方带有实验性质的"具体音乐"阶段,体现出传统性、民族性、人文性的新特征。比如,我们常常能够从中国电子音乐作品找到传统乐器的影子,如琵琶、古筝、竹笛等等,其中就隐含着电子音乐同民族传统的关系。此外,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带有"原生态"性质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也常常成为电子音乐创作的重要素材。再者,
- 张雁
- 关键词:电子音乐音乐创作传统乐器民族性人文性艺术特征
- 河曲民歌中的民俗文化解析被引量:2
- 2011年
- 民歌是民俗的重要载体,民俗又是民歌的物质依托。本文从分析河曲民歌入手,透视在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双重浸润下的河曲独特的人文地理,通过解读其中蕴含的民俗事象,以便更清晰地了解其产生的生态环境和历史背景,为进一步研究其艺术特点和功能价值提供参照。
- 张雁
- 关键词:河曲民歌物质民俗社会民俗
- 《包楞调》的历史渊源及发展传承探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包楞调》是一首山东成武民歌,其曲风俏丽活泼、跳动泼辣,被誉为"中国民间的花腔女高音独唱曲",几十年来久唱不衰。《包楞调》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它已被编入《中国民歌》,成为全国各大音乐学院及艺术院校的必修曲目以及青歌赛的规定比赛曲目,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合唱、器乐、舞蹈、交响乐等艺术形式。本文将从《包楞调》的渊源及传承角度,对其进行历史探源及未来关照,以期对大家重新认识《包楞调》提供一些参考。
- 张雁
- 关键词: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历史渊源发展传承
- 民族声乐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借鉴被引量:2
- 2013年
- 传统声乐艺术是根,是脉,在学术界呼唤传统、呼吁非遗保护的当下,面临窘境、出现文化断层的民族声乐要保持民族特色、实现多元化发展,应汲取传统声乐艺术的精髓。本文即以传统戏曲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中蕴含的演唱技巧和表演实践对于当今民族声乐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以期对民族声乐的发展有所启示,为实现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贡献力量。
- 张雁
- 关键词:民族声乐戏曲
- 枣梆与上党梆子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枣梆和上党梆子都是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梆子剧种,二者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枣梆源于上党梆子,系上党梆子流入山东菏泽后受当地方言及音乐影响发展演变而成。由于各自成长环境的不同,枣梆和上党梆子虽然在某些方面还保留有相同的特质,但已差别较大。本文从音乐特征、唱腔板式、演出剧目、行当分工与乐队配置等几大方面对二者进行音乐本体的当代发展之分析比较,探寻其各自的发展特点,以期对剧种的发展及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 张雁
- 关键词:枣梆上党梆子渊源关系
- 浅析民族声乐对戏曲艺术的借鉴被引量:3
- 2012年
- 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关于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上曾有过几次大的争论,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土洋之争”和近年来的关于“民族声乐千人一腔”现象的讨论最为激烈。专家学者各抒己见,总的主旨就是:学院派的民族唱法不足以成为民族声乐的代名词,其主流地位确立的背后存在很大的弊端,民族声乐不应该仅此一种。近年来随着青歌赛的推波助澜,关于民族声乐如何发展的议题愈演愈烈。有的学者主张学院派唱法和民间唱法并行发展,有的主张多途径发展。近年来大家似乎达成共识,那就是民族声乐应在继承传统声乐艺术的基础上多元化发展。
- 张雁
- 关键词:民族声乐戏曲艺术专家学者民族唱法千人一腔
- 马上又电影音乐的创作特点
- 2014年
- 作为国内新生代作曲家,马上又为电影《建党伟业》《赵氏孤儿》所做的音乐,引起了业界及广大歌迷的认可和好评,主题曲《有一天》《不说》更是以颠覆传统的独特气质,占据了各音乐榜单的头筹。他的电影音乐风格独特、别具一格。本文即从这两部电影音乐的分析入手,阐述马上又电影音乐的创作特点,并指出他的电影音乐创作对于中国电影音乐以及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和意义,旨在为中国电影音乐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 张雁
- 关键词:电影音乐
- 枣梆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传承
- 2013年
- 枣梆,因其以“枣木”做梆击节伴奏而得名,是鲁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主要流行于山东菏泽、郓城、梁山、巨野等地以及河北、河南、山西的部分地区,2007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唱腔高亢激昂、委婉活泼,板式丰富多变,剧目中的人物充满了扶正惩恶、清正爱民、侠胆义肠、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 张雁
- 关键词:历史渊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方剧种传统美德
- 地方戏曲与当地农村文化建设被引量:2
- 2014年
- 地方戏曲是群众喜闻乐见并易于接受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在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又具有教化民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建设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农村是地方戏曲传承和发展的广阔舞台,但由于各种原因,地方戏曲在农村的传播遭遇了困境和尴尬。如何构建良性的传播机制,使地方戏曲真正发挥对于当地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是本文创作的主旨和目的。
- 姚蒲怀张雁
- 关键词:地方戏曲农村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