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辉
- 作品数:31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禅宗与文学的交融——论行端的禅诗被引量:1
- 2016年
- 行端禅师现存禅诗百余首,作为元代临济宗南方之善系的代表之一,他继承了临济宗的诗学传统,所创作的禅诗体现了禅宗与文学相交融的特征。其写景诗继承了陶、谢、韦、柳之风,深沉高旷;禅理诗通俗晓畅,以朴素语言道出佛教传统教义和禅宗本心的玄机;讽喻诗反映民生疾苦,讽刺社会矛盾,又是儒家爱民思想与佛教普救观念共同作用下的结晶。
- 张锦辉
- 关键词:写景诗讽喻诗
- 禅境与诗境的圆融:论唐代文人禅诗的审美涵蕴
- 2022年
- 禅境即参禅者获得的一种开悟超脱之境,于禅诗创作而言,是诗人建构的一种特殊审美艺术境界。唐代文人在禅宗独特的思维机制、审美方式以及表达方式的观照下,审美观亦受影响。他们以对自然、寂静、无我以及本心的追寻为旨归,在诗性与悟性思维的相互圆融下,禅境与诗境相互交融,其禅诗最终呈现出冲淡自然、空灵闲静、含蓄蕴藉的审美涵蕴。唐代文人对诗意化禅境的追求,既是他们排遣寂寞与寥落情绪的手段,又是开悟之后超越限境、触目菩提、立处皆真的生命境界的本来呈现,最终成为唐代诗歌审美追求的另一面,形成中国文学、禅学史上的瑰美景观,丰富了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理想范畴。
- 张锦辉
- 关键词:唐代文学
- 论唐代文人禅诗对古琴意象的审美创造
- 2019年
- 唐代禅风炙烈,古琴意象在儒家思想之外扩大了自己的情感含蕴,融进了禅的意趣或哲理。李唐文人抚琴、弹琴或赏琴,实质是琴以载道、琴以修心的参禅悟道的过程,在禅诗中完成了对古琴的审美创造。在唐代文人禅诗中,意象呈现为佛禅的代名词,促使禅诗诗意多样、语言朦胧、幽寂空灵等,为禅诗带来新的诗境和审美特色。
- 张锦辉
- 关键词:古琴唐诗意象
- 宋代禅宗对牧童意象的建构
- 2022年
- 牧童不仅是文人笔下常见的书写对象,而宋代禅宗也对牧童情有独钟。禅僧将自我修行感悟蕴含于牧童形象中,牧童既是禅僧本体的化身,又是禅僧主体精神所在。由于宗风各异,宋代临济宗、杨歧宗、曹洞宗、云门宗对牧童书写特色鲜明,牧童或自信,或朴实,或超脱,或野趣十足,呈现出人牛紧张对立、相伴相依和自在相忘的主客关系,象征着禅僧自我与内在心识的关系变化,反映出禅宗的修行旨趣,以及对佛法真如的独特理解。宋代禅僧以禅宗特有的书写方式赋予牧童宗教式的内涵,其笔下牧童形象的多样性亦呈现出禅僧自己的生命体验和修行信念,建构了一个明净、纯朴的童稚世界,让焦躁不安的心灵在童稚世界里得以藏、游、息、修,回归本心,于传统牧童意象之外,拓宽了牧童意象的含蕴。
- 张锦辉
- 关键词:禅宗牧童
- 论唐代文人禅诗莲意象的美学特色被引量:2
- 2016年
- 莲作为中国文学中常见的意象,随着佛教东传,莲的宗教意蕴产生了。禅宗诞生之后,莲亦沾染上禅宗的色彩。饱受禅佛思想沾溉的唐代文人,在禅宗独特的思维方式影响下,借助诗性智慧,使莲参与审美创造,最终形成了莲象征净洁无染的本心、建构诗意栖居的乐土、疏淡自然诗境的因子等美学特色。其中疏淡自然的诗境是净洁无染的本心和诗意栖居乐土的升华,三者之间是一种层递的关系。唐代文人在对莲的审美观照中将禅思与诗情融为一体,发展和丰富了莲意象的内蕴,为唐诗的创作开辟了一片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 张锦辉
- 关键词:美学特色唐代文学
- 禅学 哲学 诗学思想的集中绽放——吴言生《禅门经典》述评
- 2013年
- “禅”全称“禅那”,意是“静虑”、“思维修”、“摄念”等。在印度,主要指坐禅冥想的实修功夫。到了中国后,主要表现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命体验。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胡适说:“禅宗是一种运动。是中国思想史、中国宗教史、佛教史上一个很伟大的运动,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一个革新运动,也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革命运动”。其旨在通过禅的修行,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南怀瑾先生说:
- 张锦辉
- 关键词:诗学思想中国佛教哲学禅学
- 李白《宿巫山下》系年考辨
- 2013年
- 李白一生,作品甚丰,但因为他的生年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以及其一生经历丰富,踪迹复杂等因素的影响,现存的不少作品,仍存在系年方面的争议。系年上的争议也使得诗歌所表现的情感色彩出现了差异,《宿巫山下》就是其中一例。这首诗在季节上,大家没有什么分歧。
- 张锦辉
- 关键词:考辨情感色彩学术界诗歌
- 宋代雕版印刷与文学传播研究
- 由传统的作家—作品研究转向作家—作品—传播—接受的研究,是今后古代文学研究发展的一大趋势。雕版印刷术产生于唐代,发展于五代,兴盛于宋代,对中国文学的传播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宋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 张锦辉
- 关键词:雕版印刷文学个案
- 文献传递
- 论苏轼书论的美学思想被引量:2
- 2014年
- 作为北宋文坛的领军人物,苏轼不仅精通诗词、文赋,而且擅长书法、绘画。他重视书法创作理论,其书论集中在他的书画品评题跋文中。这类文章大都篇制短小,率性而发,兴会所至,不经意而为之,蕴藏着丰富的美学思想。苏轼崇尚"自然天成",认为书家应注重作书的心态,而不能刻意去追求字的"形";他重视"师法"前人,认为书法创作的出新必须以"宗法"为基础,讲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并融入书者的人格品性,力求达到"书如其人"的境界;与之相应,书法鉴赏者也须具备卓越的见识、高深的造诣以及求实的精神,并坚持"书以人重"的原则。
- 张锦辉刘永丰
- 关键词:传统文论道家思想
- 韵意所向寓其心——苏轼书法创作意境论
- 2019年
- 苏轼作为书法"宋四家"之首,不但有超凡的书法艺术创作实践,而且还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书法创作理论。苏轼在论书中,一方面提出创作时"神、气、骨、肉、血"五要素应相互依存,圆融统一;另一方面强调书家要具备"识""见""学"的综合素养和"聊寓其心"的洒脱心态,最终能够道艺结合,忘忧旷达,达到浑然天成之超逸至境。苏轼在书法创作中把晋人书法审美中的"尚韵"之风提升到新的高度,不仅求"韵"而且追"意",最终实现了"韵""意"合一,使书法创作既在尽美中有平淡、萧散之韵,也拥有主体个性追求的自然和自由的生命意味,韵味无穷,意趣横生,在为宋代"尚意"书风注入新内涵、引领新书风的同时,更对后世书法创作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 张锦辉
- 关键词:书法创作意境论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