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贤珍

作品数:10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九江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生物学冶金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矿业工程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硅酸盐细菌
  • 3篇酸浸
  • 3篇铝土矿
  • 2篇氧化剂
  • 2篇生物浸出
  • 2篇提钒
  • 2篇脱硅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群落
  • 2篇微生物群落结...
  • 2篇细菌群落
  • 2篇浸出
  • 2篇感器
  • 2篇传感
  • 2篇传感器
  • 1篇代谢
  • 1篇代谢产物
  • 1篇胆碱
  • 1篇敌百虫
  • 1篇电传感器

机构

  • 10篇九江学院
  • 4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10篇张贤珍
  • 9篇孙德四
  • 2篇林海
  • 2篇肖国光
  • 2篇孙剑奇
  • 1篇张立明
  • 1篇刘作华
  • 1篇余盛禄
  • 1篇莫志宏
  • 1篇周小霞
  • 1篇张强
  • 1篇张敏

传媒

  • 2篇矿冶工程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功能材料
  • 1篇稀有金属与硬...
  • 1篇有色金属
  • 1篇压电与声光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接/间接接触模式下1株硅酸盐细菌铝土矿脱硅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为考察铝土矿生物浸出脱硅的机制,比较了硅酸盐细菌JY03在细菌-矿物接触/非接触模式下与铝土矿的作用,分析浸出过程中铝土矿表面形成的生物膜与钝化膜对溶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细菌浸出的前期(0~6d),铝土矿表面生物膜与钝化膜还未形成,Al与Si的溶出主要受间接接触模式的影响;在6~12d内,铝土矿表面的生物膜逐渐显现,Si的溶出速率明显较非接触模式快,Si的溶出主要受接触模式的影响,12d后,浸出液中SiO2的浓度高于非接触模式17mg/L左右;在8~12d,Al2O3沉淀产生,接触模式下Al的溶出速率明显变缓,非接触模式下明显下降;浸矿12d后,Al2O3絮凝沉淀在铝土矿表面形成钝化膜,浸出液中Al2O3浓度显著下降,SiO2的浓度达到最大值并趋于稳定。因此可以认为,生物膜的形成有利于细菌浸矿溶硅,钝化膜则抑制Al与Si的溶出。
张贤珍林海孙德四
关键词:铝土矿硅酸盐细菌生物膜钝化膜脱硅
“钾”细菌浸出富钾火成岩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摇瓶浸出与连续浸出2种方式,研究3株"钾"细菌(胶质芽孢杆菌,即Bacillus mucilaginosus,简称BMN;环状芽孢杆菌,即Bacillus circulans,简称BCM;根瘤菌,即Rhizobium spp.,简称RHJ07)对富钾火成岩的单一与混合菌浸出效果,并对浸矿过程中混合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合"钾"细菌对富钾火成岩中K,Si和Al的浸出率明显要高于各单一"钾"细菌的浸出率;与摇瓶浸出方式相比,连续浸出方式可以显著促进"钾"细菌对富钾火成岩的风化分解,混合"钾"细菌CMR对富钾火成岩中的K2O,SiO2和Al2O3的浸出率分别到达52.36%,33.62%和40.55%,而在摇瓶浸出方式中,对应的浸出率分别为30.67%,21.49%和9.91%;在富钾火成岩混合菌浸出前期,没有明显的优势菌种;浸矿中期,BCM与BMN同为优势菌种,而到浸矿后期,Bacillus mucilaginosus BMN在群落中的比例显著上升,并最后取代Bacillus circulans BCM和Rhizobium spp.RHJ07成为优势菌种。
孙德四张贤珍肖国光
关键词:生物浸出微生物群落结构
硅质石煤钒矿无污染氧化剂氧化-酸浸法提钒工艺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确定了"氧化剂氧化—硫酸浸出提钒工艺"的最优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氧化剂二氧化锰用量为5%、硫酸浓度为40%、浸出温度为90℃、矿物粒度-74μm、浸出时间为9h、液固比为2.5∶1的条件下,钒的浸出率可达72.4%。比起传统的钠化焙烧工艺高出10%以上。
孙德四孙剑奇张贤珍
关键词:氧化剂提钒
压电乙酰胆碱酯酶传感器检测敌百虫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实验用固定化乙酰胆碱酯酶作识别元件,制备了压电生物传感器,考察了压电乙酰胆碱酯酶传感器对敌百虫的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研究的传感器频率和敌百虫浓度(质量百分比浓度)范围内,传感器的频率变化值与敌百虫的浓度成线性关系。当抑制时间为10 min时,敌百虫的检出限达到2 ng/mL。
张贤珍莫志宏周小霞刘作华
关键词:压电生物传感器乙酰胆碱酯酶敌百虫
硅酸盐细菌代谢产物对硅酸盐矿物的浸溶作用研究被引量:31
2006年
研究发现,硅酸盐细菌JXF菌株在含有石英粉的培养基中能合成有机酸、氨基酸、多糖等各种代谢产物并分泌释放到发酵液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中4种有机酸(草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含量逐渐降低,说明细菌又以它们为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在菌种的不同发酵期,合成氨基酸的种类不同,在无氮或含石英粉的培养基中,有利于细菌大量合成多糖类物质。摇瓶试验表明,有机酸、氨基酸、多糖均具有破坏高岭石晶格结构的能力而释放出其中的铝、硅,原因是这些有机物具有络合矿物中各种金属离子的有机基团并有一定的酸溶作用。试验还表明,各种代谢产物在浸出硅酸盐矿物中具有协同作用,三者的混合物的浸矿效果明显好于它们各自对矿物的作用效果。
孙德四张贤珍张强
关键词:硅酸盐细菌有机酸氨基酸多糖
“硅酸盐”细菌浸出铝土矿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摇瓶浸出、分批搅拌浸出与连续浸出3种方式,研究3株"硅酸盐"细菌(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BMN;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BCM;根瘤菌Rhizobium spp.HJ07)对铝土矿中硅的单一浸出和混合浸出效果,并对浸矿过程中混合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合菌对铝土矿中硅的浸出率高于单一菌对铝土矿中硅的浸出率;连续浸出方式的脱硅率最高,其次为搅拌浸出,摇瓶浸出的脱硅率最低,浸出15 d后,3种混合菌对铝土矿中Si O2的浸出率分别为71.3%,49.5%和39.2%,铝土矿的m(Al)/m(Si)从5.17分别提高到13.51,10.2和8.76;在铝土矿混合菌浸出前期,没有明显的优势菌种,而到中后期,Bacillus mucilaginosus的比例则会上升,并最后取代Bacillus circulans和Rhizobium spp.成为优势菌种。
满李阳肖国光张贤珍孙德四
关键词:铝土矿生物浸出微生物群落结构
酸浸除铁提纯钾长石粉的工艺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硫酸作为浸出剂,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与正交试验,对河南洛阳嵩县金都矿业公司的钾长石粉进行了硫酸酸浸除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体积分数40%,温度94℃,酸浸时间为210 min的优化条件下,钾长石粉铁的浸出率为93.2%,除铁效果显著。
孙德四张贤珍孙剑奇
关键词:钾长石除铁硫酸浸出
硅酸盐结构对硅酸盐细菌生长代谢及脱硅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硅酸盐矿物的结构会影响硅酸盐细菌的生长。选用一株硅酸盐细菌JG-02,观察该细菌分别在含高岭石、石英、铝土矿的培养基中生长规律,监测培养过程中的理化参数以及浸出前、后固体矿样的表面变化,来了解硅酸盐细菌对不同结构的硅酸盐矿物的作用。结果表明:该菌株在不同矿物环境中生长规律基本一致,但细菌数量、产酸、产多糖的能力差别较大,菌株在含高岭石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产酸产多糖较多,浸出液中SiO2含量最多(40.8mg/L),而在含石英的培养基中则较少,但红外结果显示试验菌株与高岭石、石英发生了相似的作用。因此,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比架状结构的更利于JG-02的生长、侵蚀。
张贤珍林海孙德四张敏
关键词:硅酸盐细菌高岭石铝土矿生长代谢脱硅
光引发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膜的原位合成及性能测试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寻求检测氯霉素的简单方法。[方法]用紫外光引发,在压电传感器电极上原位合成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膜。分析功能单体的种类、用量对聚合膜的影响,考察传感器对氯霉素的作用。[结果]在氯霉素作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酯作功能单体、氯霉素与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酯用量1∶2时,分子印迹聚合膜的响应最佳。在30~160μg/L时传感器对氯霉素的响应呈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30μg/L。[结论]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膜可以用作压电传感器的识别元件。
张贤珍余盛禄孙德四
关键词:氯霉素分子印迹原位压电传感器
硅质石煤钒矿提钒新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确定了"空白焙烧-碱浸"和"氧化剂氧化-酸浸"这两种提钒工艺的最优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空白焙烧-碱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矿样粒度0.074 mm、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3 h、氧分压10~100Pa、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3 h、烧碱浓度40 g/L、液固比1.5∶1.0,在此条件下钒的浸出率可达到83.8%,比传统的钠化焙烧-酸(碱)浸工艺提高20%以上。在矿物粒度0.074 mm、氧化剂MnO2用量为5%、硫酸浓度为40%(质量分数)、浸出温度为90℃、浸出时间为9 h、液固比为2.5∶1.0的条件下,氧化剂氧化-酸浸提钒工艺的钒浸出率可达72.4%,比传统的钠化焙烧工艺高出10%以上。
孙德四张立明张贤珍
关键词:碱浸氧化剂酸浸提钒工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