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训华

作品数:303 被引量:1,190H指数:19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9篇期刊文章
  • 9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3篇天文地球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生物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6篇地质
  • 53篇南黄海
  • 52篇盆地
  • 40篇海盆
  • 36篇海盆地
  • 31篇地球物理
  • 30篇南黄海盆地
  • 21篇海区
  • 20篇地震
  • 19篇油气
  • 18篇陆架
  • 18篇勘探
  • 17篇地层
  • 17篇海槽
  • 17篇海底
  • 17篇冲绳海槽
  • 15篇重磁
  • 14篇海域
  • 13篇第四纪
  • 12篇块体

机构

  • 258篇青岛海洋地质...
  • 120篇国土资源部
  • 72篇中国海洋大学
  • 3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1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1篇山东科技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广州海洋地质...
  • 6篇同济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青岛海洋大学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 4篇石家庄经济学...
  • 4篇中国国土资源...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广东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03篇张训华
  • 65篇郭兴伟
  • 60篇温珍河
  • 47篇杨金玉
  • 45篇侯方辉
  • 44篇韩波
  • 39篇孟祥君
  • 36篇李日辉
  • 35篇吴志强
  • 28篇田振兴
  • 27篇梅西
  • 25篇肖国林
  • 21篇王忠蕾
  • 18篇祁江豪
  • 18篇张志珣
  • 15篇蓝先洪
  • 13篇王明健
  • 12篇尚鲁宁
  • 11篇张菲菲
  • 11篇朱晓青

传媒

  • 51篇海洋地质与第...
  • 32篇海洋地质前沿
  • 17篇地球物理学报
  • 1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0篇海洋地质动态
  • 9篇地球物理学进...
  • 7篇海洋科学
  • 7篇第七届构造地...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地球科学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地质论评
  • 3篇海洋学报
  • 3篇石油地球物理...
  • 3篇地球信息科学...
  • 3篇2015中国...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中国地质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年份

  • 7篇2023
  • 3篇2022
  • 9篇2021
  • 7篇2020
  • 17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20篇2016
  • 26篇2015
  • 52篇2014
  • 25篇2013
  • 20篇2012
  • 20篇2011
  • 20篇2010
  • 11篇2009
  • 10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3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及邻区重力特征与块体构造单元初划被引量:16
2010年
以重力资料为基础,结合其分析结果和区域地质构造现象,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在总结中国海陆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编制项目组和前人对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宏观特征研究成果基础上,将块体构造理论应用于解释中国海陆宏观大地构造格架,并将其划分为3个构造域和20多个块体。对3个构造域及块体构造单元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印支运动使中国岩石圈应力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为现今宏观大地构造格局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张训华郭兴伟杨金玉温珍河侯方辉
关键词:地球物理岩石圈块体结合带
东海陆架盆地北部活动断裂研究
1.引言东海陆架盆地地处中国大陆东缘,属于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的组成部分,构造活动强度大,频率高,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为探讨研究区活动断裂特征,本文利用"1:100万上海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
侯方辉张训华
文献传递
中国-东盟海区及邻域表层沉积物类型研究现状与展望
2023年
表层沉积物类型图是海洋地质系列图的主要图件之一,可直观反映出海底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中国-东盟海区及邻域海底沉积物类型调查和研究程度差异明显,中国海域调查程度较高,底质数据详细可靠,马六甲海峡和印度尼西亚西部海区相对较好,而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北部大部分地区资料较为缺乏。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主要是陆源碎屑沉积物、生物源-陆源碎屑沉积物、深海沉积物、生物源沉积物和火山源沉积物,综合已有资料划分为三个沉积区。东亚大陆边缘海沉积区以陆源碎屑沉积物为主,西太平洋大陆坡沉积区以陆源碎屑沉积物和生物源-陆源碎屑沉积物为主,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北部远洋沉积区以内源成因沉积为主。影响该区海底沉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沉积物物源、地形、水动力环境以及构造活动等。中国-东盟海区及邻域表层沉积物类型图的编制可为深入理解不同地质和气候背景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沉积物分布及规律提供依据。
王中波田浩正武宗荟王保军王洋褚宏宪温珍河李杰张训华
关键词:海底沉积物沉积物类型
直接固定在深海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钻采工具科学问题与开发战略
由于成因于深海大于250m水深的高压低温独特环境,因此一般情况下,取自深海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上船5分钟内即开始融化。这是常温常压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冰结晶体实物样品与石油天然气的较大区别。这样,针对天然气水合物进行取样...
许红吴能友胡敬东庄茁张训华蔡乾煌罗友高熊军闫桂京孙和清胡三华李春张毅龚建明崔汝勇李刚
文献传递
辽东半岛南岸海域潮流沙脊及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3年
通过系统分析北黄海西部实测浅地层剖面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辽东半岛南岸海域潮流沉积体系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潮流沙脊剖面上呈不对称丘状分布,多为斜交前积反射,顶部叠置活动沙丘,属于仍在活动的侵蚀型和侵蚀-堆积型潮流沙脊。研究区存在4条彼此平行的NE—SW向展布的潮流沙脊,与M2分潮流椭圆长轴方向平行或呈小角度相交,沙脊长35~75km,高3~17m,脊宽3~7km,沙脊分布区的水深为40~50m。辽东半岛南岸海域潮流沙脊沉积特征受控于潮流的性质和海平面变化,物源显示多元化特征:落潮流携带老铁山水道侵蚀物质、沉积区附近和近岸岛屿的侵蚀物质、沿岸河流输入和沿岸流的搬运物质。
陈晓辉张训华李日辉蓝先洪
关键词:潮流沙脊浅地层剖面辽东半岛
南黄海北部晚第四纪底栖有孔虫群落分布特征及对古冷水团的指示被引量:18
2013年
底栖有孔虫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南黄海北部DLC70-3孔(36°38'15″N,123°32'56″E,水深72.00 m)71.20 m长的柱状样保存了130 ka以来的沉积记录。依据349个样品的底栖有孔虫丰度和特征种的分布,结合岩性粒度变化,可识别9个底栖有孔虫组合,对应5个海相层和4个陆相至过渡相层;结合AMS14C和OSL测年数据建立了钻孔晚更新世以来的年代地层,可以与南黄海其他钻孔的地层进行对比。应用属种组合和不同生态种的丰度变化,探讨了研究区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环境变化,认为海平面频繁波动是该地区不同成因类型地层从陆相、潮间、滨岸、滨海、近岸浅海、到浅海反复演替的关键。孔段20.40~27.80 m(MIS3早期)和55.00~71.20 m(MIS5e)的底栖有孔虫优势种是Buccella frigida和Protelphidium tuberculatum,代表了与目前相似的冷涡边缘的冷水环境,指示南黄海古冷水团在MIS5e和MIS3早期高海平面时期已经存在。
梅西张训华李日辉
关键词:底栖有孔虫晚第四纪
南黄海南部坳陷构造演化与二叠系油气成藏被引量:16
2014年
为了开辟后备油气基地,选取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内典型地震剖面进行构造演化分析,并结合成藏要素和成藏条件分析构造演化对二叠系油气成藏的影响,认为晚古生代以来的多期构造演化控制了二叠系油气成藏过程,使研究区东部和中西部发育不同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南部坳陷晚古生代以来共经历了4期构造演化过程;研究区东部二叠系烃源岩仅发生过1次生烃,中西部可能存在2次生烃;油气主要通过断裂和不整合面向周围圈闭运移;古近纪Ed—Es阶段构造活动剧烈,是圈闭的最终定型期,也是早期所形成油气藏的强烈改造时期;主要存在3种有利油气成藏模式.受构造演化和古地温梯度综合控制,研究区东部应重点寻找二叠系自生自储油气藏,而中西部应将二叠系生-中生界储、二叠系生-新生界储以及二叠系自生自储油气藏作为有利类型.
王明健张训华吴志强肖国林王蛟王安国
关键词:南黄海盆地二叠系油气成藏
推进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被引量:17
2015年
海岸带是一个完整的环境系统,位于海陆相互作用的交集地带。海岸带地质工作是海岸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沿海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布局、海岸带土地利用和海洋功能区划、重大工程布局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减灾防灾和应急、地质资源开发规划、地质科学发展等都迫切需要加强海岸带地质工作。通过海岸带海域综合地质调查、海岸带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建立、海岸带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中心建成,将取得一批服务于海岸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调查成果、一批服务于各级政府决策的专题性成果和破解重大地质问题的技术创新示范性成果。
张训华孙晓明印萍刘健叶思源夏真王忠蕾
关键词:海岸带地质调查
临清坳陷东部构造演化及对上古生界烃源岩生烃的控制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前渤海湾盆地的勘探形势良好,在上古生界陆续发现多个煤成气气田,但在盆地西南部的临清坳陷东部尚未有大的勘探突破。为提高天然气勘探效率,从构造演化方面入手,结合埋藏史和流体包裹体的分析结果,对研究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生烃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临清坳陷东部的构造演化主要受华北板块与其周围板块的相互运动及其运动方式所控制,三叠纪以来经历了5期演化过程;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成熟演化主要受构造演化所控制,共经历了5次生烃作用,以喜马拉雅早中期和喜马拉雅晚期2次生烃作用最强,并且与圈闭形成时间匹配良好,生成的油气能得到有效的保存。
王明健张训华张运波何登发孙衍鹏李文涛
关键词:临清坳陷东部上古生界生烃作用
东海磁场及磁性基底特征分析
利用东海及邻域最新的磁力异常数据,分析东海的磁场特征,并利用该磁力数据计算东海的磁性基底界面,分析解释磁性界面的特征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从陆区、陆架盆地到冲绳海槽中部,磁力异常呈正负相间变化,最大值出现在福建沿海地区;...
韩波张训华孟祥君
关键词:磁场特征磁性基底
文献传递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