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觅
- 作品数:10 被引量:74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黏度骨水泥与传统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比较高黏度骨水泥与传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探讨高黏度骨水泥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3年7月治疗并获得随访1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96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69.1岁。分高黏度骨水泥组[91例(112个椎体)]和传统骨水泥组[69例(86个椎体)]。高黏度骨水泥组,采用以色列Disc-O-Tech公司Confidence骨水泥,施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传统骨水泥组,采用PMMA骨水泥,施行PVP。术后对比两组患者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责任椎Cobb角的恢复情况及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并随访观察。结果高黏度骨水泥组与传统骨水泥组VAS评分(1.5±0.8vs1.4±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黏度骨水泥组Cobb角恢复优于传统骨水泥组(13.6°±3.1°vs 19.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黏度骨水泥组渗漏率远低于传统骨水泥组(19.6%vs 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得3~48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其中3例出现神经根症状,所有患者未出现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高黏度骨水泥与传统PMMA骨水泥相比,在纠正椎体Cobb角及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方面效果更佳,明显提高了PV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彭昊谭俊峰刘洋李明辉陈方舟张觅郑先念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 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Danis-Weber B型外踝骨折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比较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Danis-Weber B型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年4月至2017年5月武汉市第五医院骨科收治的86例Danis-Weber B型外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分为A组(n=55,解剖锁定钢板组)与B组(n=31,髓内钉内固定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评估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记录肿胀消退时间,评估患肢踝关节功能,以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高于B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折愈合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均长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复位优良率、骨折愈合率、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术均可治疗Danis-Weber B型外踝骨折,其疗效相似,但后者更适用于软组织损伤者,对机体影响较小,患者恢复速度较快。
- 陈方舟刘洋谭俊峰张觅
- 关键词:解剖锁定钢板髓内钉内固定术外踝骨折B型骨折
- 两种不同材料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通过在实体胫骨上对两种不同弹性模量的外固定材料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探讨两种不同弹性模量的外固定材料对胫骨骨折应力及其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择12套成人尸体胫骨,将胫骨中段横行锯断,制作胫骨骨折模型。将骨折标本解剖复位后分别以铝合金材料外固定支架(高弹性模量,弹性模量为110 GPa)和PEEK、碳纤维树脂材料外固定支架(低弹性模量,弹性模量为7.0 GPa及11.4 GPa)固定。在骨折断面及钉道周围共粘贴13个电阻应变片,然后将模型分别置于Zwick Z100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及扭转试验机(RNJ-500)上,以线性载荷0 ~ 600 N、扭转载荷0 ~ 2.5 N?m加载,分析局部应力,测量两种不同材料外固定系统在相同载荷条件下骨折断面及钉道周围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特点。结果 在实验载荷条件下,传统外固定支架和高分子外固定支架骨折断端和钉道周围应力均随着轴向载荷或扭转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线性载荷或扭转载荷下,高分子外固定支架组较传统外固定支架组在13个测试应变点应变值应力分布更均匀,应变值大,其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高分子材料外固定器治疗骨折中可明显降低应力遮挡,从而利于应力传导,从生物力学角度可以推广使用。
- 谭俊峰刘洋彭昊张觅李明辉孙凯张红旗
- 关键词:胫骨骨折外固定支架生物力学应力
- 生长分化因子5诱导脂肪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转化被引量:6
- 2016年
- 背景:研究表明,生长分化因子5通过不同的调控机制在软骨发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生长分化因子5对脂肪干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取第4代日本大耳白兔脂肪干细胞,分别以含0(空白对照组),10,50,100,150,200μg/L生长分化因子5的培养液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筛选出最佳生长分化因子5质量浓度。取最佳质量浓度生长分化因子5诱导培养1,2,3周的细胞爬片,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甲苯胺蓝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结论:1最佳质量浓度:当生长分化因子5质量浓度为10,50μg/L时,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在200μg/L时,细胞呈现凋亡表现;在100,150μg/L质量浓度下,可见少量细胞由梭形变得不规则,部分细胞在7-10 d变成圆形或椭圆形,其中以100μg/L生长分化因子5诱导效果最好;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00μg/L生长分化因子5诱导后,转染细胞的Ⅱ型胶原化学染色显示细胞核蓝染,呈强阳性;3甲苯胺蓝染色:100μg/L生长分化因子5诱导后,转染细胞的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阳性,胞浆异染;4免疫荧光染色:100μg/L生长分化因子5诱导组的蛋白聚糖绿色荧光表达逐渐增强,以诱导3周最为强烈;5结果表明:长分化因子5可促进脂肪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转化。
- 李明辉刘洋孙凯谭俊峰张觅
- 关键词:生长分化因子干细胞软骨细胞生长分化因子5脂肪干细胞分化
- 两种不同材料外固定器修复胫骨骨折:新型PEEK复合材料外固定器更有优势被引量:4
- 2015年
- 背景:胫骨骨折传统外固定存在明显应力遮挡,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聚醚醚酮树脂(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材料弹性模量接近骨质,将有可能解决这一临床难题。目的:比较胫骨骨折采用新型PEEK复合材料外固定器和传统材料外固定器外固定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胫骨骨折86例,男64例,女22例;年龄24-78岁,平均56岁;闭合性骨折30例,开放性骨折56例;平诊手术32例,急诊手术54例。所有患者根据外固定方法不同分为2组,分别采用新型PEEK复合材料外固定器和传统材料外固定器治疗。固定后定期复查X射线片,末次随访时根据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固定后均获5-20个月随访。PEEK组平均8.7周拆除外固定器,4.2个月骨折愈合;传统材料外固定器平均10.6周拆除外固定器,6.1个月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情况:PEEK组优26例,良13例,差4例;传统材料外固定器优19例,良13例,差11例。结果表明,应用PEEK复合材料外固定器治疗不同类型胫骨骨折较传统材料外固定器治疗具有可保持骨折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利于患肢功能恢复的优势。
- 张觅刘洋谭俊峰梅红军张红旗
- 关键词:胫骨骨折生物材料胫骨骨折外固定器
- 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54例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54例本院行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获得随访的患者的病例资料。塌陷骨折3~4枚螺钉固定,劈裂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其中8例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平均随访24.5个月。采用Rasmussen评分评价患肢临床及影像学恢复情况。结果: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无患者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愈合时间为14~28周,平均21周。患者的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术后10周。骨折愈合后,根据Rasmussen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4例,良12例,中8例,优良率为85.1%.影像学评分:优30例,良14例,中10例,优良率为81.4%.结论:关节镜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 张觅刘洋李明辉谭俊峰严磊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镜
- 静态应力作用下骨盆侧方撞击的生物力学研究
- 2012年
- 目的构建侧方静态应力作用下骨盆骨的尸体模型,运用生物力学试验技术在垂直应力试验机上对单纯侧方受力导致的旋转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及其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取正常成人骨盆试验标本12具,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7.32岁。分为2组,每组6具。构建侧方撞击的生物力学模型,测量单纯静态侧方应力作用于髂嵴或股骨大粗隆时,不同工况下骶髂关节、髋臼、耻骨支等骨盆常见骨折部位的受力状况,用应变仪获得各试验点的主应变、主方向、垂直位移,以及测量静态应力下骨盆骨折阈值,并构建应变-时间曲线。结果①500 N静态侧方应力作用于髂嵴时,骨盆环结构中固定侧髂骨翼,对侧耻骨上支承载压(397±43)、拉应变(113.2±11.4)最大,受力侧坐骨支应变最小(23±7);髂骨翼位移最大(4.6 mm),髂嵴在静态侧方应力作用下的极限载荷(3 752±425)N;②股骨大粗隆在500 N静态侧方应力作用下,在骨盆环结构中,对侧耻骨上支承载压(277±31)、拉应变(401±53)最大,受力侧髂骨应变值最小(35±11);左耻骨支位移最大(2.3 mm)。股骨大粗隆在侧方应力作用下的极限载荷(4 207±617)N;③静态侧方应力作用于股骨大粗隆时产生的骨盆各点位移均小于作用于骨盆髂嵴时产生的位移。结论①耻骨支及耻骨联合等骨盆前环结构对于维持侧方应力下骨盆环旋转稳定性至关重要。②生物力学试验能较好地反映静态侧方应力撞击下骨盆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 李明辉刘洋张觅杨青陈方舟张红旗刘禹钦
- 关键词:骨盆生物力学
- 不同内固定器固定股骨髁上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被引量:10
- 2015年
- 背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很多,其中主要有偏心位固定的钢板类和中心位固定的髓内钉类。由于两者生物力学特性的差异,在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也不同。目的:对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两种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对比,探讨两种固定器固定股骨髁上骨折时的应力分布差异,从而为临床选择理想的内固定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2套成人尸体股骨,将股骨髁上横行锯断,制作股骨髁上骨折模型。将骨折标本解剖复位后,按照手术操作方法用微创内固定系统和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在骨折断面及钉道周围共粘贴6个电阻应变片,然后将骨折模型分别置于Zwick Z100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及扭转试验机(RNJ-500)上,以线性载荷0-400 N、扭转载荷0-20 N·m加载,分析局部应力,测量两种固定器在相同载荷条件下骨折断面及钉道周围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特点。结果与结论:在实验载荷条件下,逆行交锁髓内钉组和LISS钢板组骨折断端和钉道周围应力均随着轴向载荷和扭转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轴向载荷下,逆行交锁髓内钉组较LISS钢板组在6个测试应变点应变值大(P<0.01);在同一扭转载荷下,LISS钢板组较逆行交锁髓内钉组在6个测试应变点应变值大(P<0.01)。结果显示,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髁上骨折中可明显降低应力遮挡,从而利于应力传导,并具有良好的抗扭转能力,从生物力学角度可以推广使用。
- 杨青郭卫春刘洋谭俊峰张觅李明辉张红旗
- 关键词:植入物生物力学应力内固定器应力遮挡股骨髁上骨折
- 不同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转移肿瘤被引量:8
- 2019年
- 背景:经皮穿刺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恶性肿瘤胸腰椎转移的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较为常见,不同填充材料的选择成为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目的:探讨不同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7年10月武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脊柱骨转移患者101例,年龄52-87岁,采取随机分配的方法分2组进行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观察组(n=49,103椎)应用Confidence高黏度骨水泥,对照组(n=52,107椎)应用贺利氏低黏度骨水泥。治疗后48 h内影像学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治疗前、治疗后48 h及治疗末次随访时,对比两组疼痛、临床功能与病椎前缘高度、椎体后凸角变化;统计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研究通过武汉市第五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结果与结论:(1)两组治疗后的疼痛情况、临床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治疗后相同时间点两组间疼痛情况、临床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两组治疗后的病椎前缘高度、椎体后凸角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病椎前缘高度、椎体后凸角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16.50%,22.43%,P <0.05),随访期复查无邻近椎体再发骨折、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4)结果表明,高、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转移瘤均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其中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能够更好地恢复椎体前缘高度、降低椎体后凸角、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
- 李明辉刘洋张觅许峰
- 关键词:椎体成形转移瘤
- 软骨组织损伤修复的组织工程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7年
- 关节软骨在损伤和发生退变后难以发生自发的组织再生过程,可导致骨关节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随着细胞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损伤的软骨组织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细胞的培养、支架材料和诱导方式的运用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旨在种子细胞、支架、诱导因子三方面对软骨组织工程近年来的进展作一综述。
- 孙凯彭昊刘洋郑先念陈方舟谭俊峰张觅
- 关键词:软骨损伤种子细胞软骨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