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茂

作品数:49 被引量:207H指数:9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动脉瘤
  • 17篇颅内
  • 14篇血管
  • 12篇动脉
  • 11篇手术
  • 11篇颅内动脉
  • 10篇颅内动脉瘤
  • 10篇出血
  • 8篇预后
  • 8篇栓塞
  • 7篇血管痉挛
  • 7篇痉挛
  • 6篇动静脉
  • 6篇术后
  • 6篇脑血
  • 6篇脑血管
  • 6篇静脉
  • 5篇手术治疗
  • 5篇栓塞术
  • 5篇破裂动脉瘤

机构

  • 49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49篇张茂
  • 33篇陈健龙
  • 25篇赵建农
  • 23篇王鹏程
  • 13篇彭浩
  • 12篇王宇田
  • 11篇刘小丘
  • 9篇刘健
  • 9篇李俊驹
  • 9篇陈宝智
  • 8篇黄垂学
  • 8篇符传艺
  • 6篇王加充
  • 5篇刘朝晖
  • 5篇吴硕琳
  • 5篇赵军
  • 4篇陈美丹
  • 4篇蔡仁端
  • 3篇吴宁
  • 3篇王嘉充

传媒

  • 6篇海南医学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辅助早期高压氧对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1
2016年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辅助早期高压氧对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50例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早期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1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微泵持续输注,q8 h。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3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40 ml中,微泵持续输注,q8 h。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评分、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神经功能缺损(NFI)评分、巴氏(Barthel)指数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情况、术后30 d脑梗死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lasgow昏迷评分、MCA平均血流速度、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FI评分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GOS各级例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辅助早期高压氧用于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加快脑动脉血流速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张茂陈健龙彭浩符传艺符策锐
关键词:尼莫地平法舒地尔高压氧脑动脉瘤栓塞术脑血管痉挛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微创伤手术治疗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微创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 73例中 ,45例患者采用单侧侧脑室 +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外引流术 ;2 8例患者采用双侧侧脑室 +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外引流术治疗。结果 术后评定 ,I级 4例 ,Ⅱ级 2 8例 ,Ⅲ级 2 0例 ,Ⅳ级 1 1例 ,Ⅴ级 9例。结论 单、双侧侧脑室
罗光华黄垂学王鹏程王加充张茂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侧脑室
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动脉瘤对患者预后与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动脉瘤对患者预后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20年8月在本院诊治的大脑动脉瘤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介入组与夹闭组各78例。夹闭组给予开颅夹闭手术治疗,介入组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调查患者的预后情况并检测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介入组的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夹闭组(P<0.05),住院费用多于夹闭组(P<0.05)。介入组术后14天的血管破裂出血、脑积水、血管痉挛、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6%,低于夹闭组的17.9%(P<0.05)。介入组术后14天的预后Glasgow状态好于夹闭组(P<0.05)。两组术前一天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术后3天、术后7天、术后14天低于术前1天(P<0.05),介入组低于夹闭组(P<0.05)。结论相对于夹闭手术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动脉瘤能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有关。
蔡仁端陈健龙彭浩张超才刘朝晖王鹏程张茂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应激反应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颅底肿瘤术中运动颅神经监护和预后评估
王宇田赵建农王鹏程陈宝智刘小丘陈健龙张茂吴硕琳
该课题在不同部位和性质的颅底肿瘤显微手术过程中,对运动颅神经进行诱发肌电图的组合监护,用来判断识别在病理状况下运动颅神经的走行和位置。与同类技术相比,首次独创性地将监护范围扩大到Ⅲ-Ⅻ对颅神经的运动支。同时从临床实践中提...
关键词:
关键词:诱发肌电图颅底外科手术
表现为脑室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治
2016年
目的总结表现为脑室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表现为脑室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3例采用夹闭术+脑室外引流术;11例采用栓塞术+脑室外引流术;1例一期开颅脑室血肿清除术+责任动脉瘤夹闭术,二期栓塞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结果术后死亡1例;并发慢性脑积水5例,分流术后症状缓解;栓塞后1年动脉瘤部分复发1例,再次栓塞治疗;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2例,1分3例,2分5例,3分3例,5分1例。结论疑似动脉瘤破裂的脑室出血应尽早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或栓塞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
符传艺陈健龙张茂刘朝晖黄垂学黄军马建荣赵建农
关键词:颅内破裂动脉瘤脑室出血
127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分析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破裂出血患者(71例)作为出血组,未发生破裂出血患者(5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组与对照组的畸形血管团位置、畸形血管团大小、供血动脉位置、引流静脉的方向、合并动脉瘤及所合并动脉瘤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位于深部的小于3cm血管团、深部引流静脉、合并动脉瘤与脑血管畸形是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对于深部血管团小于3cm、深部引流静脉、合并动脉瘤的脑血管畸形患者,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
王加充赵建农王鹏程张茂陈健龙彭浩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脑出血
颅底肿瘤术中运动颅神经组合监测和预后探讨
目的:运用术中诱发肌电图监测提高颅底肿瘤运动颅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根据颅底肿瘤的部位和大小不同提出相应的组合监测范围,探讨术末近端/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振幅比率在术后运动颅神经预后判断上的价值。方法:监测...
赵建农王宇田王鹏程陈宝智刘小丘陈健龙张茂吴硕琳
关键词:肌电图术中监测颅神经颅底
文献传递
3D-DSA技术支持下支架取栓术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支持下支架取栓术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采用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予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传统二维-DSA(2D-DSA)引导支架取栓术治疗,实验组在静脉溶栓基础上使用3D-DSA引导支架取栓术。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情况、残余血管闭塞情况、颅内出血情况,且随访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病死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及3 d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总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残余血管闭塞≤3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出血率、3个月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DSA技术支持下支架取栓术对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血管再通率,可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
陈美丹张帆张茂赵军陈日玉
关键词:3D-DSA急性脑梗死
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总结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均早期(3d内)在全麻下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进行手术治疗。45例共48个动脉瘤,46个动脉瘤行瘤颈夹闭,1个行动脉瘤包裹加固术,1个行动脉瘤孤立术。结果术中动脉瘤破裂9例,7例夹闭瘤颈得到妥善处理,1例行包裹加固术后死亡,1例行孤立术无脑梗死发生。随访1~6个月,恢复良好38例,轻残6例,死亡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显微手术治可有效防止再出血的危险,并有利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术中动脉瘤破裂是造成手术失败、术后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王鹏程赵建农陈健龙黄垂学刘小丘陈宝智王加充李俊驹张茂王宇田
关键词:显微手术颅内动脉瘤
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
王鹏程王宇田赵建农陈健龙黄垂学刘小丘陈宝智王加充李俊驹张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