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维娜

作品数:59 被引量:170H指数:8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2篇瘢痕
  • 9篇手术
  • 8篇病理
  • 6篇增生
  • 6篇外科
  • 6篇宫颈
  • 5篇蛋白
  • 5篇宫颈癌
  • 4篇增生性瘢痕
  • 4篇整形外科
  • 4篇术后
  • 4篇皮肤
  • 4篇瘢痕疙瘩
  • 4篇外科手术
  • 4篇细胞
  • 4篇DECORI...
  • 3篇药物
  • 3篇药物组合物
  • 3篇愈合
  • 3篇术式

机构

  • 27篇青岛大学
  • 19篇青岛大学医学...
  • 14篇青岛市市立医...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胜利油田中心...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菏泽市立医院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山东省寄生虫...
  • 1篇北京黄寺美容...
  • 1篇檀国大学
  • 1篇科技公司
  • 1篇山东第一医科...

作者

  • 58篇张维娜
  • 23篇陈振雨
  • 18篇毛凯平
  • 8篇陈龙
  • 8篇任纪祯
  • 6篇匡瑞霞
  • 5篇苗嫄昕
  • 5篇张盛苗
  • 4篇朱月华
  • 3篇刘肃
  • 3篇柳大烈
  • 3篇郭丽
  • 3篇冷向锋
  • 3篇王冰
  • 3篇高媛
  • 3篇李美佳
  • 2篇侯素青
  • 2篇张鲲
  • 2篇冷向峰
  • 2篇崔童星

传媒

  • 7篇中国美容整形...
  • 4篇齐鲁医学杂志
  • 4篇中国计划生育...
  • 3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中华医学美学...
  • 2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首都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菏泽医学专科...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1999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危型皮肤鳞状细胞癌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之一。根据cSCC的特征及病人自身情况,将其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cSCC大部分为低危型,容易治疗,但高危型cSCC可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致死率。本文主要综述高危型cSCC近年来在临床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李美佳张维娜王冰渠开攀
关键词:皮肤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烧伤52例
2013年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烧伤的疗效。方法选择108例烧伤患者,分为VSD组和换药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接受VSD治疗患者52例,接受传统换药治疗患者56例。结果相似的创面条件下,观察组的愈合时间和总疗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比较满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烧伤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推广。
白汉生张维娜
关键词:烧伤负压引流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ENPF促进卵巢癌细胞的恶性行为研究
2022年
目的筛选卵巢癌中细胞周期相关核心靶点并研究其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在GEO数据库中搜索和整合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结合TCGA数据库找到核心作用靶点即目的基因,Kaplan-Meier图的微阵列数据用于验证该靶点与生存是否相关。然后通过蛋白质印迹验证沉默目的基因的表达,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分析沉默目的基因后所参与的信号通路,通过蛋白质印迹从而验证该目的基因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CENPF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高CENPF mRNA表达与较差的生存率和较短的无进展生存期相关。蛋白质印迹验证CENPF在卵巢癌细胞中上调。功能实验表明,沉默CENPF可以抑制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以及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且抑制PI3K、p-AKT/AKT、p-mTOR/mTOR的表达(P<0.05)。结论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ENPF可能通过PI3K/AKT/mTOR促进卵巢癌细胞的恶性行为。
刘欣悦张维娜郭丽汤心慧赵天南张裕民张萍
关键词:卵巢癌细胞周期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c-fos和5-HT表达及与其增生和痛痒的关系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通过对病理性瘢痕组织中c—fos和5-HT表达变化的研究,探讨其与病理性瘢痕痛痒和增生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c—fos和5-HT的表达情况。结果痛痒的病理性瘢痕组织中c—fos、5-HT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和非痛痒的瘢痕组织(F=19.86、17.61,q=5.43~8.84,P(0.01);非痛痒的瘢痕组织中c—fos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q=3.41,P〈0.01),而5-HT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fos、5-HT表达增高可能导致病理性瘢痕临床痛痒症状的发生,c—fos表达增高可能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发展有关。
陈振雨张维娜苗嫄昕魏爱华
关键词:瘢痕血清素瘙痒症增生
PBL联合沉浸式教学模式在整形外科研究生及进修医师培养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 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联合沉浸式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在整形外科研究生及进修医师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实习学习的研究生及进修医师共28名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名,试验组学员采用PBL联合沉浸式教学模式,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闭卷考试(包括理论知识考试与病例分析及实践能力考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学员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88.21±6.79)分,略高于对照组的(86.89±5.86)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例分析与实践能力考试中,试验组学员得(87.76±6.9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57±7.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试验组学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7%以上的同学认为PBL联合沉浸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加知识深度与广度、提高自学能力与团队合作力、提高临床思维与分析能力、增强医患沟通能力。结论 采用PBL联合沉浸式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任纪祯陈振雨蔡霞冷向锋王志国王彦进苗嫄昕张维娜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沉浸式教学进修医师
眶隔脂肪瓣转位联合下垂组织复位在中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经下睑缘切口,眶隔脂肪瓣转位联合下垂组织复位术在中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美缔医疗美容门诊部对收治的46例睑袋伴睑颊沟凹陷及中面部软组织下垂患者采用下睑缘切口,剪开眼轮匝肌,打开眶隔膜形成眶隔脂肪瓣,继续向下分离至"法令纹"上缘水平,打开上颌前间隙及颧前间隙,使间隙相通,将眶隔脂肪瓣在间隙内平铺,再覆盖眼轮匝肌-颧脂肪垫复合体,均固定于眶下缘,将眼轮匝肌向外上悬吊于眶外缘骨膜及其周围坚韧的组织。结果 46例患者获随访3~19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睑袋及睑颊沟凹陷、鼻唇沟皱褶均得到明显改善,中面部下垂组织均得到复位,效果满意。无下睑退缩、睑外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眶隔脂肪瓣转位联合下垂组织复位的手术方法,可使中面部明显年轻化。该方法创伤较小、出血较少、效果可靠、方法简单且易于推广。
尚卫国孙晨周震明陈振雨王婷张维娜
关键词:睑袋
一种外用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用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该组合物由中药提取物和药剂学上可用的辅料组成,所述的中药提取物为南烛叶提取物,以体积分数90%‑100%的乙醇溶液为溶剂通过冷浸提取法制得。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通过外用...
毛凯平张维娜张鲲侯素青
文献传递
跨膜接头蛋白PAG1过表达对皮肤鳞癌细胞A431运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跨膜接头蛋白PAG1过表达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PAG1-EGFP融合蛋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采用反转录病毒转染的方法建立PAG1过表达的A431细胞株,实验分为3组:亲本细胞组(未进行基因转染的A431细胞)、对照组(A431细胞转染仅含EGFP阴性对照病毒)、实验组(A431细胞转染PAG1-EGFP病毒)。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转染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PAG1 mRNA及其蛋白表达,进一步验证细胞转染成功与否;利用划痕修复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侵袭实验三种不同的方法检测PAG1基因的过表达是否会对皮肤鳞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产生影响。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目的基因病毒的转染表达率分别为(94.97±0.15)%、(94.60±0.35)%;实验组细胞中PAG1基因m RNA的表达量约为亲本细胞组的1.6倍(P=0.000),转染后实验组中PAG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00),建立了稳定过表达PAG1的A431细胞系;PAG1过表达明显降低A431细胞愈合率(P=0.000);实验组A43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01,P=0.000)。结论 PAG1的过表达能抑制人皮肤鳞癌细胞运动能力,影响肿瘤的浸润及远处转移。
李美佳王冰毛凯平渠开攀张维娜
关键词:皮肤鳞癌迁移
793例ⅠB1期宫颈癌PiverⅡ型与Ⅲ型手术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ⅠB1期宫颈癌传统标准术式为PiverⅢ型子宫切除术,此手术创伤大,术后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发生率高。本研究通过比较PiverⅡ型与Ⅲ型子宫切除对手术参数及病理参数影响,探讨缩小ⅠB1期宫颈癌宫旁切除范围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01-2015-12-31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793例ⅠB1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入组患者均实施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除术(部分患者同时清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其中211例患者行PiverⅡ型子宫切除,582例实施PiverⅢ型子宫切除,比较2组手术参数及病理参数。结果PiverⅡ组手术时间为(195.37±46.23)min,少于PiverⅢ组的(215.60±71.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6,P<0.001;PiverⅢ组腹腔镜使用比例(72.3%)高于PiverⅡ组(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39,P<0.001;PiverⅢ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比例(10.0%)高于PiverⅡ组(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5,P=0.011。2组术中失血量(t=0.860,P=0.379)、清除淋巴结数量(t=1.161,P=0.265)和术中并发症(χ^2=0.016,P=0.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verⅡ组手术后尿管拔除时间为(9.91±5.33)d,早于PiverⅢ组(12.17±5.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3,P<0.001,术后排气(t=1.832,P=0.062)及排便时间(t=1.548,P=0.1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B1期宫颈癌术后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1.9%和4.5%,宫旁浸润率为1.3%,阴道切缘阳性率为1.2%,淋巴脉管浸润率为21.0%,宫颈深间质浸润率为55.0%。PiverⅡ组阴道切缘阳性率为2.5%,高于PiverⅢ组(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6,P=0.048,而淋巴结转移(χ^2=0.658,P=0.417)、宫旁浸润(χ^2=0.930,P=0.335)、淋巴脉管浸润(χ^2=0.472,P=0.492)和宫颈间质浸润(χ^2=0.227,P=0.6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verⅡ型手术治疗ⅠB1期宫颈癌近期疗效优于PiverⅢ型,ⅠB1期宫颈癌宫旁转移率很低,缩小宫旁组织切除范围安全可行,但阴道切除范围不能缩�
高媛张维娜郭丽孙颖李秦宇琦宋春雷
关键词: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病理切缘阳性
循环肿瘤DNA在子宫内膜癌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液循环肿瘤DNA(ctDNA)在子宫内膜癌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已明确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测序获得血液ctDNA结果,并比较不同分期(Ⅰ期与Ⅱ~Ⅲ期)、不同分型(Ⅰ型与Ⅱ型)、不同分级(G1~G2与G3)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间ctDNA的差异。结果:G1~G2级子宫内膜癌ctDNA阳性率24.14%(7/29),明显低于G3级ctDNA阳性率64.71%(1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Ⅰ期子宫内膜癌ctDNA阳性率为40.00%(12/30),与Ⅱ~Ⅲ期ctDNA阳性率37.50%(6/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Ⅰ型子宫内膜癌ctDNA阳性率41.03%(16/39),与Ⅱ型的ctDNA阳性率28.57%(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8)。18例治疗前检测ctDNA阳性的患者,均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检测ctDNA为阴性;46例患者中仅1例复发,此例为术前ctDNA检测阴性,术后6个月复查ctDNA呈阳性,并于1个月后出现影像学及临床肿瘤复发。结论:ctDNA与子宫内膜癌的分级具有一定的关系,能够反映子宫内膜癌的侵袭能力,但是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及分型的关系尚不明确。ctDNA可能对子宫内膜癌治疗后的疗效评价及复发预测有一定的价值。
张天宏张维娜张盛苗王雪陈龙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