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皓

作品数:14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栓塞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 3篇骨密度
  • 3篇X线
  • 2篇动脉
  • 2篇治疗性
  • 2篇治疗性栓塞
  • 2篇脾功能
  • 2篇脾功能亢进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亢进
  • 2篇功能亢进
  • 2篇CT诊断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癌
  • 1篇胆囊肿瘤
  • 1篇倒立
  • 1篇动脉灌注

机构

  • 13篇兰州医学院第...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篇张皓
  • 9篇郭顺林
  • 7篇王文辉
  • 7篇周怀琪
  • 5篇杜富会
  • 4篇张安
  • 3篇赵鹏普
  • 3篇雷军强
  • 3篇房斌
  • 2篇王世杰
  • 2篇常香惠
  • 2篇陈辉
  • 1篇陈勇
  • 1篇田锦林
  • 1篇孙鹏飞
  • 1篇张晓莹
  • 1篇李耀东
  • 1篇赵季军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甘肃科技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外医用放射...
  • 1篇第三届国际骨...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囊癌的CT诊断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通过对22例胆囊癌CT表现分析 ,探讨胆囊癌CT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 ,提高胆囊癌CT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本文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2例胆囊癌病例 ,均做CT检查 ,其中10例行B超检查。分析其CT表现。结果 :胆囊癌女性多见 ,男女之比为1∶2.1 ,好发于50岁以上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痛并肩背痛、黄疸及腹部肿块。CT表现 :①胆囊区肿块 ,密度不均 ,胆囊腔缩小或消失 ;②胆囊壁增厚 ,呈局限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 ;③胆囊腔内软组织块影 ;④合并胆结石 ;⑤肝内外胆管扩张 ;⑥肝脏直接受侵犯 ;⑦累及胰和十二指肠 ;⑧肝脏转移 ,侵犯腹壁 ,合并腹水。结论 :胆囊癌并发结石 ,低于国外报道 ,与国内文献报道相近。CT诊断正确率略高于B超检查。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①CT对软组织分辨率高 ,可较清晰显示胆囊的原发病变和肿瘤扩散范围 ;②造影增强扫描可显示胆囊壁真正的厚度 ,而肿瘤所致增厚的胆囊壁密度高于正常胆囊壁及肝脏。本组1例早癌具有该征象 ,认为该征象极有利于胆囊癌的早期诊断。胆囊癌需与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及肝癌相鉴别。
周怀琪张皓赵鹏普杜富会王文辉
关键词:胆囊肿瘤CT
部分脾动脉栓塞后机体体液免疫的变化被引量:14
2001年
目的: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后机体体液免疫的变化。材料与方法: 32例肝炎、肝硬化、继发性脾功能亢进者,在 DSA引导下,把 5F RS型或 Yashiro导管选择性地插入脾动脉内, 1mm× 1mm× 1mm明胶海绵块 120~ 180枚与抗菌素和造影剂混合后,在透视监视下分次注入脾动脉。栓前、栓后 1、 3、 7、 14、 28和 56天分别抽血 3ml,测定血清中 IgG、 IgA、 IgE、白介素- 2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结果:栓塞后动脉期,脾动脉 5级以下分支未显影,实质期 70%~ 90%脾实质未显影。栓后不同时期,血清中 IgG、 IgA、 IgE、白介素- 2和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保留了部分脾脏组织,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无显著影响。
郭顺林王文辉王世杰张皓雷军强陈辉赵季军常香惠
关键词:治疗性栓塞抗体生成脾功能亢进
暂时阻断肝静脉行肝动脉碘油栓塞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肝静脉暂时阻断对肝动脉栓塞效果的影响。方法  2 0只SD大白鼠按照四种不同剂量的碘油 优维显混合物随机分为四组。暂时阻断 ( 10min)鼠肝静脉汇合处右侧部分行肝动脉碘油 优维显混合物栓塞 ,并于栓塞后取鼠肝标本。肝静脉阻断和非阻断区肝组织内碘油 优维显混合物的组织学检查采用苏丹Ⅲ染色。比较肝静脉阻断区和肝静脉非阻断区肝组织内碘油分布情况。结果 暂时阻断肝静脉与未阻断肝静脉区肝组织内的碘油分布有所不同 ,前者较后者肝区肝小叶内碘油沉积多 ,且门静脉属支末梢内亦有碘油沉积。结论 暂时阻断部分肝静脉行肝动脉栓塞 ,可增加碘油的栓塞作用 ,同时达到对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双重栓塞 ,此法有可能提高肝癌的化疗栓塞效果。
张皓郭顺林赵鹏普
关键词:动脉栓塞肝静脉
先天性胃幽门异位并十二指肠球部缺如1例被引量:1
2001年
张皓周怀琪郭顺林
关键词:X线
QCT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的探讨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对此病的诊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用QCT方法探讨了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材料与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AR.C型CT机及相应软件和标准体模,随机对兰州...
张皓周怀琪杜富会张安
关键词:QCT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定量CT诊断标准
2002年
目的 :用 QCT方法研究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材料与方法 :对 40 2例 2 0~ 70岁正常人腰椎松质骨行 QCT测量 ,并采用不同诊断方法及诊断标准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健康人 BMD峰值以下 2 .0 s的骨量值本组男性为 1 1 8.5 5 mg/ ml,女性为 1 1 0 .86mg/ ml。结论 :鉴于目前尚没有统一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采用健康人 BMD峰值以下 2 .0
张皓周怀琪王文辉杜富会房斌张安郭顺林
关键词:骨密度
进展期胃癌的X线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关系
2004年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的X线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 5 5例手术病理证实进展期胃癌的气钡双重造影和其中 3 2例的CT表现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切除标本中肿瘤组织VEGF及PCNA的表达结果。结果  5 5例进展期胃癌组织VEGF及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5 .5 %和81.8%。双重造影肿瘤范围≥ 4区或CT示纵向直径≥ 5cm、胃窦癌伴有幽门梗阻、肿瘤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组VEG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 (P <0 .0 5 )。PCNA的阳性表达率与X线表现之间无统计学显著意义。胃壁增厚的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从细胞分子水平证明 ,气钡双重造影肿瘤范围≥ 4区、胃窦癌伴有幽门梗阻以及CT示肿瘤纵向直径≥ 5cm、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的进展期胃癌其恶性程度更大 ,提示预后较差。
李耀东郭顺林赵鹏普王文辉张皓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
兰州地区成年人群骨密度调查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通过测量兰州地区成年人骨密度 (Bonemineraldensity ,BMD) ,获得该地区成年人骨密度状况及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 ,OP)患病率 ,为预防和诊断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长期居住在本地区 2 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随机抽样 ,抽取样本 996人 ,准确记录其性别和年龄 ,使用德国Siemens公司Somatom .AR .C型CT机及相应QCT标准软件测量受试者L1 ~L4的BMD ,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随年龄增加男女两性别BMD均逐渐下降 ,同龄男性BMD高于女性BMD。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尤以 5 0岁组女性增加最明显。兰州地区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北京等地。结论 兰州地处西部高原 ,人群牛奶平均摄入量较低 ,骨质疏松知识缺乏 ,需加强营养 (特别是牛奶的摄入量 )和锻炼 。
张皓周怀琪杜富会郭顺林张安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患病率成年人
肝癌的“双灌注”治疗被引量:17
2000年
目的 :观察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加经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间接性门静脉内灌注化疗药物 ,即“双灌注”的疗效。方法 :92例肝癌患者 ,采用Seldinger's技术 ,经右股动脉插入5FRH型或Yashiro导管 ,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同时A组58例经肠系膜上动脉 ,B组34例经脾动脉间接性门静脉内灌注化疗。结果 :“双灌注”治疗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2 5% ,41 6 %和23 4%。A ,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双灌注”治疗对肝肿瘤的主要供血血管进行了化疗药物灌注 ,是介入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疗效好 。
郭顺林王文辉王世杰张皓雷军强陈辉常香惠
关键词:肝肿瘤治疗性栓塞肝动脉灌注
部分性脾栓塞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
2002年
目的 :研究脾功能亢进病人进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后 ,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32例脾功能亢进病人 ,在进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前后 ,采用免疫荧光法对其外周血中 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D3+、CD4+、CD8+阳性细胞在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 ,NK细胞在术后 1周升高 ,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部分性脾栓塞术对脾功能亢进病人的细胞免疫无明显影响 ,NK细胞在术后 1周升高 ,可能与术后 1周脾无菌性坏死所产生的炎症反应较明显有关。
郭顺林田锦林王文辉张皓雷军强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部分性脾栓塞细胞免疫免疫荧光测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