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瑜

作品数:85 被引量:607H指数:1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科研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5篇医药卫生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74篇鼻咽
  • 70篇鼻咽癌
  • 54篇肿瘤
  • 45篇咽肿瘤
  • 45篇鼻咽肿瘤
  • 33篇放疗
  • 27篇疗法
  • 25篇调强
  • 24篇放射疗法
  • 17篇适形
  • 13篇调强放疗
  • 13篇预后
  • 13篇疗效
  • 12篇调强适形
  • 9篇远期
  • 9篇远期疗效
  • 9篇放疗后
  • 8篇调强放射
  • 8篇适形放射
  • 8篇鼻咽癌调强放...

机构

  • 79篇福建省肿瘤医...
  • 18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厦门市第二医...
  • 1篇闽清精神病防...

作者

  • 85篇张瑜
  • 68篇潘建基
  • 30篇林少俊
  • 26篇杨凌
  • 23篇陈传本
  • 15篇张秀春
  • 15篇郑茁
  • 14篇徐鹭英
  • 13篇林色南
  • 10篇林祥松
  • 10篇洪金省
  • 10篇马礼钦
  • 9篇韩露
  • 8篇孔祥泉
  • 8篇张春
  • 7篇柏朋刚
  • 7篇潘才住
  • 7篇陈韵彬
  • 6篇郑飞
  • 6篇宗井凤

传媒

  • 13篇中华放射肿瘤...
  • 9篇福建医科大学...
  • 6篇福建医药杂志
  • 4篇中国肿瘤
  • 4篇中国癌症防治...
  • 3篇癌症
  • 3篇海峡药学
  • 3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浙江肿瘤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9篇2010
  • 12篇2009
  • 4篇2008
  • 10篇2007
  • 1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3
  • 1篇1992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头颈部肿瘤摆位误差对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分次间摆位误差对患者所接受的放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在患者治疗前利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进行扫描,在XVI软件里自动将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得到平移和旋转误差。在Pinnacle治疗计划系统中把平移和旋转误差模拟出来,然后重新计算剂量,将得到新的剂量分布和原计划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原发肿瘤计划靶区(GTV-T-P)的平均剂量(Dm)、包含95%体积的剂量(D95);脑干1%体积的剂量(D1%)及1cc的剂量;脊髓1%体积的剂量(D1%)及1cc的剂量;双侧腮腺的平均剂量及接受超过30Gy剂量的体积(V30)。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颈部肿瘤分次间沿X、Y、Z轴的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分别为(1.02±0.83)、(1.28±1.08)、(1.27±1.06)mm和(0.79±0.67)°、(1.00±0.82)°、(0.73±0.68)°。患者脑干、脊髓、腮腺受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发肿瘤计划靶区平均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D95统计结果有明显差异,但其平均变化率仅为2.18%。结论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无论对靶区还是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都产生影响,而正常组织的剂量和靶区相比受摆位误差的影响更大。
郑茁陈传本陈荔莎张瑜费召东
关键词:锥形束CT头颈部肿瘤摆位误差剂量学
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同期对照研究
张瑜林志安潘建基郑茁
224例老年鼻咽癌放疗效果与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分析224例老年鼻咽癌患者的放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的224例确诊鼻咽癌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平均随访50个月,全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9%、67.9%和51.1%;Ⅰ、Ⅱ、Ⅲ、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59.1%、55.8%和39.6%(P<0.05)。配合化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6.1%,高于单纯放疗者48.9%,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生存率与性别、T分期、N分期、M分期、临床分期、治疗结束淋巴结是否残留有关;与鼻咽照射剂量、是否化疗等因素无关。结论老年鼻咽癌放疗效果相对较差,应结合病情及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女性、临床分期早、放疗后无淋巴结残留者预后较好。
马礼钦杨凌孔祥泉张瑜潘才住倪小雷
关键词:疗效预后老年人
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同期对照研究被引量:63
2009年
背景与目的:调强适形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取得了较好的局部控制率。本研究探讨与常规放疗比较,调强放疗能否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并减少放射性损伤。方法:选择2003年11月至2005年12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调强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190例为调强放疗组,并按1∶1配对选择同期行常规放疗的19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共380例患者。随访两组的生存状况以及急性和慢性放射性损伤发生情况,对两组进行生存分析,并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调强放疗组4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均高于常规放疗组(89.8%vs.80.7%,P=0.029;90.4%vs.78.3%,P=0.0107);而两组的4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8.6%vs.83.4%,79.4%vs.64.8%,88.9%vs.75.8%,P值均>0.05)。调强放疗患者的急性口干、颈部纤维化、张口困难的严重程度以及放疗后6个月、1、2、3、4年的口干反应均明显轻于常规放疗(P值均﹤0.05);但两组的急性黏膜反应、骨髓抑制和慢性听力损伤、放射性颅神经损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调强放疗可提高初治鼻咽癌患者的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及局部区域控制率,并能减轻患者的部分急慢性放射性损伤,但未能提高总生存率。
张瑜林志安潘建基郑茁杨凌林少俊郑飞
关键词:调强放射治疗
IMRT与常规放疗后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变化研究
目的:旨在比较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IMRT)和常规放疗后无瘤生存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生存质量变化情况,寻找其变化趋势,探讨IMRT技术对减轻鼻咽癌放疗后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应用编制的"鼻咽...
马礼钦杨凌张瑜潘建基孔祥泉
关键词:鼻咽肿瘤调强适形
文献传递
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复发病例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探讨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IMRT)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初治鼻咽癌患者211例中,Ⅰ期3例,Ⅱ期44例,Ⅲ期96例,ⅣA期68例;Ⅰ、Ⅱ期行单纯根治性放疗,Ⅲ、ⅣA期化放综合治疗。鼻咽和上颈部采用IMRT技术,将鼻咽的靶体积划分为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T)、临床靶体积1(CTV1)和临床靶体积2(CTV2);颈部的靶体积划分为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和上颈部淋巴引流区靶体积(CTV-N)。GTV-T、GTV-N、CTV1和CTV2、CTV-N的处方剂量分别为66-68Gy、60-68Gy、60-62Gy和54-56Gy,共(30-31)次/(6-6.2)周。下颈及锁骨上区常规切线照射。结果:211例患者中鼻咽复发2例,上颈部复发1例,鼻咽和颈部同时复发1例,近期复发率1.9%;鼻咽复发部位均在GTV-T内,1例上颈部复发于GTV-N内,1例上颈部复发因GTV-N脱靶于CTV-N内;2例分别于首程放疗后19和20个月死亡,2例健在。结论:IMRT对鼻咽癌能获得理想的局部控制,但仍存在复发问题。对鼻咽肿瘤的最佳照射剂量存在个体差异,照射剂量不足、乏氧细胞多、治疗中断以及对靶区认识不足等可能是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
张瑜潘建基郑茁柏朋刚徐鹭英林少俊
关键词:调强放射疗法复发分析
53例鼻咽癌放疗后的死亡分析
1993年
本文仅收集1989年~1991年鼻咽癌放疗后死亡53例,进行死亡原因回顾性分析。一、一般资料男45例,女8例;年龄18~71岁,40~60岁占77.3%。组织分类:低分化鳞癌48例(90.5%),中分化鳞癌2例(3.8%),泡状核细胞癌3例(5.7%)。临床分期:其中Ⅲ、Ⅳ期占92.5%。治疗方法:原发灶以面颈联合野和(或)双耳前野为主野,辅以鼻前及耳后野,射线用6MVX、8MVX 或60Co 照射。DT65—85Gg/6.5~8.5W。颈切线40Gy 后改用深部 X 线28Gy。残留者缩小野追加4~10Gy。
刘秀英张瑜林祥松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面颈联合野低分化鳞癌肺转移
调强放疗条件下鼻咽癌原发肿瘤体积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条件下鼻咽癌原发肿瘤体积(PTV)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330例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初治患者入组本研究。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CT增强扫描,扫描图像资料输入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肿瘤轮廓勾画和PTV计算。在国际抗癌联盟2002年T分期框架内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将所有患者按PTV大小分为V1(〈10cm^3)、V2(10-25cm^3)、v3(〉25-50cm^3)、V4(〉50cm^3)组。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分析原发肿瘤体积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随访率100%。330例鼻咽癌患者所测平均PTV为(34.2±27.1)cm^3(0.4—153.7cm^3)。V1、V2、V3、V4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6%、90.0%、91.2%、74.2%(X^2=12.83,P=0.005)。PTV〉50cm^3(V4组)和≤50cm^3(V1+V2+V3)者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明显下降[77.4%:89.9%(X^2=7.24,P=0.007)和64.5%:85.1%(X^2=13.95,P=0.000)及74.2%:90.3%(X^2=11.76,P=0.001)]。多因素分析证实PTV同N分期一样,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x^2=0.00,P=2.580)。结论鼻咽癌PTV可能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
陈传本潘建基陈荔莎柏朋刚林少俊张瑜张秀春费召东
关键词:计划靶体积预后
鼻咽癌2008分期与'92分期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 通过分析MRI诊断的鼻咽癌资料,对鼻咽癌2008分期和'92分期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777例行鼻咽和颈部MRI扫描的无远处转移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别根据鼻咽癌2008分期与'92分期标准重新分期,比较两种分期系统的病例分布、生存及预后情况.777例患者中513例常规放疗,264例调强放疗.结果 3年随访率为97.6%.两种分期中T分期、N分期和临床分期的病例分布相似(Kappa=0.93,P=0.000;Kappa=0.58,P=0.000;Kappa=0.74,P=0.000),T分期局部复发生存曲线和临床分期疾病相关生存曲线也比较一致.'92分期标准下N0与N1期无远处转移生存曲线相似(x2=1.94,P=0.164),N1与N2期的曲线接近有统计学意义(x2=3.83,P=0.051);2008分期标准下N0与N1a期曲线相交叉(x2=0.07,P=0.797),但N1b与N2、N2与N3期曲线均能较好拉开(x2=4.95,P=0.026;x2=6.74,P=0.009).预后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不是影响生存的因素(x2=3.60,P=0.058),2008分期将淋巴结侧数、分区、包膜外侵犯纳入N分期标准中是合理的(x2=6.59,P=0.010;x2=4.78,P=0.029;x2=9.32,P=0.002).结论 鼻咽癌2008分期的T分期简化是合理的,N分期可以更好的预测远处转移,咽后淋巴结在分期中的地位值得进一步探讨.
宗井凤林少俊张瑜陈韵彬郭巧娟潘建基
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发生舌下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 方法 随访观察32 6例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将可能影响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10 .4 % (34/ 32 6 ) ,潜伏期为10~84个月(中位潜伏期39个月)。选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N分期、上颈部照射剂量与发生颈部皮肤急性放射毒性。 结论 颈淋巴结N分期、上颈部照射剂量与发生上颈部皮肤急性放射毒性、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有关。
洪金省潘建基张瑜
关键词:鼻咽肿瘤舌下神经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