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玥玥

作品数:12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3篇动脉成像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成像
  • 3篇X线
  • 3篇磁共振
  • 2篇胸部
  • 2篇胸部CT
  • 2篇胸部DR
  • 2篇双能量
  • 2篇双能量减影
  • 2篇能量减影
  • 2篇细胞
  • 2篇基底
  • 2篇减影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DR胸片
  • 1篇动脉病变

机构

  • 12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军区疾病...

作者

  • 12篇张玥玥
  • 6篇郑玲
  • 4篇卢光明
  • 4篇蔡军
  • 4篇朱正庭
  • 3篇张龙江
  • 3篇李林
  • 3篇袁富红
  • 3篇李苏建
  • 3篇高娟
  • 3篇孙志远
  • 2篇王骏
  • 2篇陈鹏
  • 2篇周长圣
  • 2篇王俊鹏
  • 2篇陈新
  • 2篇周正良
  • 2篇黄伟
  • 2篇赵国良
  • 1篇朱文武

传媒

  • 6篇医疗卫生装备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细胞癌MSCT灌注参数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扫描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选择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肾细胞癌的患者与15名健康自愿者,行肾区CT平扫后选择经肿瘤的最大层面或正常肾脏选肾门平面为靶平面再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经过灌注软件处理分析分别获得肾癌组织及双侧肾皮质的血流量(BF)、相对血容比(rBV)、平均通过时间(TTP)、通透性(Pm)及时间密度曲线(TDC图)。24例肿瘤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肾肿瘤中MVD计数和Ki-67的表达。将所获灌注参数与相应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各级别肾细胞癌间及肾细胞癌与正常肾皮质BF、rBV、P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级别肾细胞癌间及肾细胞癌与正常肾皮质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各级别肾细胞癌间MVD和Ki-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CT灌注参数中,BF、rBV、Pm与肾细胞癌MVD和Ki-67有明显相关关系;TTP与MVD和Ki-67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MSCT灌注成像能定量检测肾细胞癌血流灌注和血管通透性改变,有助于推测肾细胞癌的术前分级,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状态,为术前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陈英鑫李苏建卢光明朱文武王中秋王海景抗震蔡军张玥玥沙彬娟
关键词:灌注肾细胞癌微血管密度KI-67
乳腺纤维腺瘤的数字化钼靶X线诊断
2011年
目的:探讨数字化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纤维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37例行数字化钼靶X线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X线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显示46个病灶边界清楚锐利,4个边界部分清晰,2个边界不清;所有病灶均为中等密度,5个显示有钙化;病灶形态为圆形、类圆形共44个,分叶状6个,不规则形2个。结论:数字化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良性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张玥玥朱正庭袁富红郑玲
关键词:乳房
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的技术特点及其过程初探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归纳总结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的技术特点及其一般过程。方法:以2007年度南京军区总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患者的检查过程为样本,结合南京军区总院关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各种研究成果,对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的技术特点及其一般过程进行总结。结果: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的整个流程可分为扫描前准备、扫描、扫描后患者护理及图像后处理4个方面,检查过程中还有一些其他注意事项值得注意。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必须遵循一定的检查原则及一些注意事项才能发挥其最大优势。
顾海峰郑玲李林周长圣高娟梁泉张玥玥蔡军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心电门控技术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轻微型肝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 :评价3T磁共振1H-MRS(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在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MHE患者和26例无MHE的肝硬化患者采用单体素点分辨自旋回波波谱(stimulated echo acquisition mode spectroscopy,STEAM)序列进行左侧基底节区的MRS扫描,然后分别计算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肌醇(mI)和谷氨酰胺复合物(Glx)峰下面积,算出NAA/Cr、Cho/Cr、mI/Cr、Glx/Cr,然后与对照组的2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MHE患者左侧基底节区的Cho/Cr、MI/Cr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1和<0.001),而Glx/Cr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5)。与无MHE的肝硬化患者比较而言,Glx/Cr与Cho/Cr也有显著差异(P<0.01,P<0.005)。而无MHE的肝硬化患者和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相比,MI/Cr也存在明显差异(P<0.001)。左侧基底节区的Glx/Cr比值与血氨浓度呈正相关,Cho/Cr和MI/Cr的比值与血氨浓度呈负相关。结论:3T场强磁共振MRS检查显示MHE患者左侧基底节区Cho、MI水平降低,Glx水平升高,左侧基底节区MRS与血氨浓度相关,可以作为检测肝硬化患者脑部出现病变的敏感部位,MRS对于MHE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张玥玥袁富红朱正庭郑玲张龙江
关键词:肝性脑病磁共振波谱分析基底节区
CT在腹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39
2012年
目的:研究腹部创伤诊断中CT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0月至2010年11月来某院就诊的158例腹部创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143例(90.51%)作平扫后增强扫描,以观察肠道、实质脏器和腹膜后损伤情况。103例手术治疗,38例介入治疗,17例保守治疗,治疗结果与CT诊断进行对照。结果:所有腹部外伤者中有103例经手术治疗,术后结果与CT诊断相对比,98例相符合,CT诊断与临床的符合率达到94.23%;诊断与临床不符的5例原因为腹部多发损伤,特别是血管损伤的CT诊断较为困难。结论:CT对腹部创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合理地利用CT检查,可以及时准确地对腹部创伤进行定性、定位,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有助于制定正确有效的治疗计划,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有效降低死亡率。
杨步流袁富红高娟张玥玥郑玲
关键词:CT腹部创伤
MSCTA多种后处理方法对椎动脉病变的诊断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angiography,MSCTA)观察椎动脉的常见病变,探讨其发病部位、原因及CTA表现,并比较几种常见三维后处理技术对椎动脉病变显示的优缺点。方法128例临床怀疑有椎动脉病变的病人,其中男性72例,女性56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58.5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昏、眩晕者92例,头痛者79例,颈部疼痛者55例,上肢麻木者23例,听力减退者9例,视力减退者7例,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者75例。行16层螺旋CTA检查,然后应用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透明化容积重建(hyalinize volume rendering,h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n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等三维后处理技术对椎动脉进行观察,统计分析椎动脉迂曲、管腔变细、管腔局限性狭窄、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管腔闭塞、动脉瘤和起源变异等8种常见病变的发病部位、原因及各种成像技术的发现率。其中27例在CTA检查后2周内行DSA检查。结果128例病人,256条椎动脉,共发现椎动脉迂曲80条;椎动脉变细42条;管腔局限性狭窄28条,其中23条(82.1%)为粥样硬化斑块所致,5条(17.9%)为骨质压迫所致,14条(50.0%)发生在椎前部,5条(17.9%)发生在横突部,9条(32.1%)发生在颅内部;管壁非钙化斑块15条,曲面重建观察到14条;管壁钙化斑块8条,均被MIP和曲面重建发现,透明化VR发现0条;管腔闭塞5条,均发生在椎前部;椎动脉瘤3条,均发生在颅内部;起源变异4条,均为左侧椎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27例(54条椎动脉)既行CTA又行DSA检查的对照分析显示,CTA对椎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94.7%,准确度为90.7%。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椎动脉常见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各种后处理方法对不同病变的显示各有优缺点,宜结合观察。
孙志远卢光明储诚奇袁彩云张玥玥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后处理
胸部DR双能量减影与DR胸片、胸部CT吸收剂量对照研究
本文从X线吸收剂量的角度来探讨胸部DR双能量减影(dual energy subtraction,DES)与DR高千伏X线摄影、DR亚高千伏X线摄影,以及胸部常规CT扫描、低剂量胸部CT扫描被检者X线吸收剂量之间的差异,...
王骏赵国良李苏建周正良张玥玥陈新
关键词:双能量减影数字X线摄影
文献传递
双源CT全时相间隔重建四维模式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影响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利用双源CT全时相间隔重建并Inspace软件中的四维(4D)模式,评价双源CT对冠状动脉的多时相成像能力,并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CTA)的质量随时相变化的规律及其形成原因。方法对50例患者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并作10%~100%(间隔10%)全时相重建,然后在后处理工作站上,利用Inspace软件中的4D模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各个时相的冠状动脉3支主要分支血管的成像质量进行评级(评分)。结果冠状动脉3支主要血管所有lO个时相的平均成像质量评分分别为:右冠状动脉(RCA)1.71分,左前降支(LAD)2.57分,左回旋支(LCX)2.03分(最低为1分,最高为3分)。在开始于心脏R-R间期的30%、40%和70%的重组时相窗上,冠状动脉的3支主要分支血管的成像质量平均评分均达到2.0以上。有41例(82%)3支主要血管在收缩期(10%~40%)和舒张期(50%~100%)内同时能找到1个或1个以上的时相其成像质量达到1级(3分)。25例(50%)其前降支每一时相的成像质量均达到2级(2分)以上,其中5例(10%)每一时相的成像质量均达到1级。结论双源CT初步具备了对冠状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双期成像的能力,其成像质量存在2个高峰期,1个是收缩中晚期(30%~40%),1个是舒张中期(70%左右);但要达到全时相高质量成像还需进一步提高时间分辨率。
孙志远卢光明黄伟王俊鹏陈鹏张龙江李林蔡军张玥玥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MRI联合DS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分析核磁共振(MRI)联合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某院自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0例TOBS患者的MRI和DSA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MRI显示的病变部位的分布范围和DSA显示的椎-基底动脉血管结构。结果:梗死部位主要有中脑、丘脑、枕叶、脑桥、颞叶内侧面、胼胝体压部、基底节、侧脑室旁等。其中23例出现3处及以上病灶(23/30,76.7%),7例出现2处病灶(7/30,23.3%);20例出现双侧病灶(20/30,66.7%),10例为单侧病灶(10/30,33.3%)。DSA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多表现为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小脑后下动脉(SCA)的狭窄或未显影。结论:MRI联合DSA检查可以为临床提供较为完整的诊断信息,能够作为TOBS筛选的诊断方法。
朱正庭张玥玥高娟郑玲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核磁共振数字减影
胸部DR双能量减影与DR胸片及胸部CT吸收剂量对照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胸部DR双能量减影(DES)与DR高千伏X线摄影、DR亚高千伏X线摄影、胸部常规CT扫描以及低剂量胸部CT扫描被检者X线吸收剂量之间的差异,从剂量学角度阐明胸部影像学检查程序。方法:72例患者采用DR双能量减影、DR高千伏X线摄影以及CT扫描。DR双能量减影采用140 kV3、20 mA,60 kV、500 mA自动曝光,以及110 kV3、20 mA,60 kV、500 mA自动曝光进行后前站立位X线摄影。DR高千伏X线胸部摄影采用140 kV2、00 mA与亚高千伏采用110 kV、200 mA自动曝光后前站立位进行摄影。常规CT胸部扫描采用120~130 kV进行扫描。低剂量CT胸部扫描采用110 kV进行扫描。对各组X线吸收剂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双能量减影之间、高千伏胸部X线摄影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减影技术的被检者吸收剂量与DR胸部高千伏X线摄影及胸部CT检查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DR双能量减影作为DR高千伏胸部X线摄影的一种补充,适度加以应用,同时部分疾病可采用胸部低剂量CT扫描,以从整体上降低被检者的随机吸收剂量。
王骏赵国良李苏建周正良张玥玥陈新
关键词:胸部X线计算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