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毓峰

作品数:29 被引量:138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旅游
  • 4篇劳动空间分工
  • 4篇分工
  • 3篇区域经济
  • 3篇内陆经济
  • 3篇城市
  • 2篇都市
  • 2篇都市旅游
  • 2篇行政区
  • 2篇行政区经济
  • 2篇隐喻
  • 2篇中国经济
  • 2篇中国经济增长
  • 2篇内在逻辑
  • 2篇旅游目的
  • 2篇旅游目的地
  • 2篇逻辑
  • 2篇目的地
  • 2篇经济区
  • 2篇经济增长

机构

  • 28篇西南财经大学
  • 7篇四川省委党校
  • 3篇成都市社会科...
  • 1篇四川省社会科...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工商银行

作者

  • 28篇张毓峰
  • 12篇胡雯
  • 5篇阎星
  • 3篇张梦
  • 2篇袁安贵
  • 2篇张炜
  • 1篇蒋礼
  • 1篇吴开超
  • 1篇李胜
  • 1篇胡俊波
  • 1篇何光汉
  • 1篇张煜
  • 1篇潘莉
  • 1篇张勇
  • 1篇马鑫杰

传媒

  • 5篇财经科学
  • 3篇经济社会体制...
  • 2篇生态经济
  • 2篇天府新论
  • 1篇旅游科学
  • 1篇经济论坛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城市规划
  • 1篇农村经济
  • 1篇国土经济
  • 1篇中共四川省委...
  • 1篇四川社科界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成都发展改革...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方依恋元素和强度分析——基于青年游客的质性研究被引量:26
2014年
地方依恋是个体与特定地方之间形成的情感关联。本文从旅游体验的视角,以青年游客为例,通过图片对地方依恋的有形展示和游客对图片背后独特故事和意义的讲述,分析了游客的地方依恋元素的构成,探讨地方依恋强度的递进演变以及特征。研究表明:(1)游客地方依恋元素包括背景元素和符号元素两类,背景元素体现地方氛围情境,符号元素凸显象征意义;(2)游客的地方依恋存在强度差异,由低到高依次为基于工具性依附的地方依赖、基于情感性依附的地方认同和基于精神性依附的根情结;(3)根情结的形成既源于游客多次对旅游地的深度涉入,在时间序列上由最初的地方依赖,到地方认同,再演变形成根情结,也可能源于游客出游前的信息积累和媒介影响。
潘莉张梦张毓峰
关键词:地方依恋
体制改革、空间组织转换与中国经济增长被引量:1
2007年
经济增长是一个具有时间指向和空间特征的非线性复杂过程。现有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解释可概括为结构-增长分析和制度-增长分析两类模式,但都忽略了空间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从而难以全面解释和预测中国经济增长。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有其特有的空间组织基础,现有的行政区空间组织基础是中国二十多年来体制改革的逻辑结果,已经难再满足中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增长的需要。这就要求空间组织模式从行政区经济转换到区域经济,这一转换既为缓解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和重要切入点,但也对深入推进制度变革尤其是构建区域综合治理结构提出了新要求。
张毓峰胡雯
关键词:经济增长行政区经济区域经济
城市区域外部空间联系的形成机制:基于跨国公司劳动空间分工的视角
2010年
文章从跨国公司劳动空间分工的角度,解释了城市区域外部空间联系的形成机制。其结论是:跨国公司在劳动空间分工演进过程中,通过内部关系网络和外部关系网络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空间管理和利用,可以"构建"出城市区域的全球经济联系,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决定了特定城市区域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张毓峰胡雯
关键词:跨国公司劳动空间分工
旅游目的地治理理论构建:一个整合分析框架被引量:7
2019年
目前我国旅游发展进入转型提质阶段,众多旅游目的地面对如何构建良好的治理结构以获得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但国内旅游目的地治理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入性都尚显不足。加强适合中国国情的旅游目的地治理理论构建既是深入推进相关应用研究的必要基础,也是推进我国旅游目的地治理改革创新实践的认知前提。本文将首先对国内外旅游目的地治理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总结评述,明确旅游目的地治理研究的理论逻辑、进展特征与发展趋势;其次,在兼顾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构建中国旅游目的地治理理论的一个整合分析框架,其核心逻辑是目的地治理基础决定治理结构,治理结构决定目的地发展行为,进而决定其发展绩效,同时发展行为和发展绩效也会对治理结构进行反馈和调适;最后,提出未来进一步深入推进中国旅游目的地治理研究的四个主要议题。
张毓峰乐雅
关键词:发展绩效
城市区域空间组织研究——以长三角城市区域为例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交互作用背景下,城市区域在世界和中国范围内广泛兴起与发展,并成为全球经济空间的核心空间单元,是当今最为重要的一种经济地理现象。本文主要运用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
张毓峰
关键词:实例分析产业结构
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研究
张梦李胜张煜张毓峰蒋礼
该课题主要对旅游经济学领域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研究在对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以及影响区域旅游业竞争力比较优势好竞争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区域旅游业竞争...
关键词:
关键词:旅游经济学区域旅游业竞争力
建设300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群--第二届成都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学术交流会观点摘要(下篇)——内陆经济崛起背景下成都经济区的合作与发展
2012年
上期,我们摘编了成都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学术交流会部分观点,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故继续编发第二部分,以飨读者。
阎星张毓峰胡雯
关键词:经济区建设学术交流会经济崛起城市群
劳动空间分工:一个概念性理论框架被引量:1
2009年
在全球化和地方化交相互动的当今,空间组织问题更加凸显出其时代重要性。文章认为,对于空间组织经济学分析而言,除了新经济地理学这一重要理论视角之外,劳动空间分工也理应成为另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文章结合分工经济思想和空间组织思想,初步构建了劳动空间分工的一个概念性理论框架,并指出其独特的方法论特征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张毓峰胡雯
关键词:劳动空间分工
基于波士顿矩阵理论模型的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文章运用波士顿矩阵理论模型,将四川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目的地市场分别分为金牛市场、明星市场、问题市场、瘦狗市场四个类别,分析了各自的特征及对应的发展策略。最后认为,应从入境旅游产品开发、入境旅游市场开拓、增强旅行社的国际竞争力入手,推动四川省入境旅游产业的发展。
张毓峰袁安贵何光汉
关键词:波士顿矩阵入境旅游
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与城镇化关系研究——基于线性、非线性、面板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被引量:4
2018年
从国家级与省级层面运用线性、非线性、面板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旅游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增长、城镇化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关系在国家级与省级层面的表现方式不同,国家级层面的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旅游产业主要通过影响经济增长然后引起城镇化发展,而非线性检验却显示旅游产业对城镇化也存在直接影响,非线性Granger方法的引入,对传统线性方法的结论做了深入和补充;省级层面的面板Granger检验结果表明旅游产业发展对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与国家级层面的非线性检验结果一致;同时检验结果表明国家级与省级层面城镇化对旅游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都不显著。最后根据检验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张炜马鑫杰张毓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