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李松
- 作品数:37 被引量:300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孕产妇子宫切除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孕产妇子宫切除的发生率、手术指征、术式及降低切除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本院1996年7月至2007年6月孕产妇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产次、孕龄、分娩方式、子宫切除指征、手术方式、出血及输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和母婴结局。结果11年间有32例孕产妇行子宫切除术,平均年龄28.2岁,其中孕13~27周6例,发生率为1.81%(6/332),928周26例,发生率为0.31%(26/8330)。胎盘因素是子宫切除的首要原因,其次是子宫收缩乏力、子宫破裂、羊水栓塞、子宫坏疽、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等。经子宫切除及其他对症治疗后均抢救成功,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子宫切除是抢救危重孕产妇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控制异常分娩的发生率是降低孕产妇子宫切除率的关键。
- 赵玉荣赖爱鸾姜桂英张李松
- 关键词:孕产妇子宫切除术手术指征
- 分段诊刮在子宫内膜腺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评价分段诊刮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1月—200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收治的110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资料,比较患者术前的分段诊刮病理与术后全子宫切除病理,评价肿瘤诊断符合率及肿瘤分级符合率,判断分段诊刮病理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以手术切除子宫病理为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内膜腺癌。分段诊刮与术后子宫病理内膜腺癌总符合率为76.1%,肿瘤分级符合率为57.3%,术后肿瘤级别上升率为41.8%;术前诊刮为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或伴不典型增生者,术后G1内膜癌占90.3%,未侵及深肌层占87.1%;分段诊刮为G3术后病理分期分别与G1、G2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分段诊刮为G3内膜癌与术后子宫切除病理比较,肿瘤级别符合率高,且肿瘤分期级别较高;与分段诊刮病理比较,子宫内膜腺癌术后子宫切除病理肿瘤细胞级别较高,临床上应重视分段诊刮内膜癌及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病理。
- 张李松赖爱鸾宋梅英
- 关键词:子宫内膜腺癌分段诊刮病理
- 巨大宫颈肌瘤1例被引量:1
- 2008年
- 1病例报告
患者,30岁,未婚,有性生活,因“发现盆腔肿物半年”于2007年11月15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发现下腹膨隆,外院就诊,发现盆腔肿物,超声提示肿物约18.3cm×12.3cm×11.5cm,为实性,边界欠清,形态不规整,其内回声不均,肿物内可见少许血流显示。肿物上方可见部分宫体影像,大小约7.5cm×4.5cm×3.7cm,内膜厚约0.30m,宫颈部显示不清,肿物与子宫关系密切。双卵巢可显示。盆腔未见明显积液。考虑子宫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医师建议患者手术探查,患者未接受,自服中药未见好转。
- 张李松
- 关键词:巨大宫颈肌瘤
- 如何做好妇产科临床实习的探讨
- 2007年
- 为提高妇产科学教学水平,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求掌握妇产科相关的实践技能知识.重视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临床工作思维能力,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 张李松赖爱鸾李菁
- 关键词:临床教学妇产科
- 激素补充治疗对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乳腺病理的影响
- 探讨应用激素补充治疗对围绝经及绝经妇女乳腺的病理影响.方法选择91例围绝经及绝经妇女手法检查疑有乳腺增生或结节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应用HRT治疗(HRT组),予倍美力0.3mg/d,安宫黄体酮6 mg/d×10天周...
- 张李松
- 关键词:激素补充治疗彩超检查粗针活检
- 文献传递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八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ESS)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临床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1年 5月至 2 0 0 3年 5月我们收治的 8例E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ESS占我院同期妇科肿瘤的 3% ,占宫体恶性肿瘤的 5 .9%。术前月经不规律 6例 ,子宫增大 5例 ,术前诊断性刮宫符合率 2 9% ;宫腔镜直视下电切取材 4例 ,与术后病理符合率 10 0 % ;阴道彩超 5例 ,报道宫壁回声不均匀、回声增强 5例 ,与术后病理相符 ;术前外周肿瘤标记物 (CA12 5)测定 5例 ,升高 1例。 7例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 ,1例行全子宫加单侧附件切除术 ;7例术后予以化疗 ,1例术后拒绝化疗。结论 明确诊断者根据分期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或广泛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加盆腔淋巴清扫术 ,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
- 张李松赖爱鸾夏恩兰段华王瑛
- 关键词: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子宫内膜ESS肉瘤月经
- 孕激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作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应用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月经紊乱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方法选择有围绝经症状伴子宫异常出血或月经周期改变的122例围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A组(54例):月经过多、异常出血,经诊刮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炔诺酮6~8mg/d×22d×2个周期,之后于月经第16天服用安宫黄体酮6~8mg/d×10d×1个周期。B组(68例):月经周期改变,稀发或不规律,月经量正常、轻度增加或减少者。月经周期第16天给予安宫黄体酮6~8mg/d×10d×3个周期。用药前后2组计有85例进行了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的测定,有围绝经综合征的94例进行Greene评分。2组用药前后均用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结果2组用药前及用药后比较,FSH值明显下降(P〈0.01),E2值明显上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LH值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2例患者中有围绝经期症状的计有94例(77%)。用孕激素治疗3月后Greene评分明显降低,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之间FSH、LH、E2、Greene评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变薄(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应用孕激素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围绝经症状,调整月经周期,并对子宫内膜产生保护作用。
- 赖爱鸾张李松姜桂英金巧凤孙艳格
- 关键词:孕激素围绝经期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
- 汽南社区中老年妇女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 2004年
- 为探讨北京汽南社区中老年妇女骨密度的相关因素 ,选择 1 42名 44~ 76岁、身体健康的志愿汉族妇女 ,使用跟骨骨密度仪测量跟骨骨密度 (BMD) ;由医生认真填写调查病史表 ,包括年龄、绝经年龄、月经史、生育史、既往史、妇科手术史、家族史、嗜好等 ,与BMD进行相关性分析 ;并对月经周期、生殖年和妇科手术史对BMD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 :年龄、绝经年与BMD呈负相关 (P <0 .0 5 ) ,生育史、哺乳史与BMD关系不明显 ;月经不规律组的BMD为( 3 63 .6± 66.7)mg/cm2 ,低于规律组的 ( 3 88.7± 84.9)mg/cm2 ;生殖年长组的BMD为 ( 4 1 5 .7± 67.3 )mg/cm2 ,高于生殖年短组的 ( 3 68.7± 68.7)mg/cm2 ;无妇科手术组的BMD为 ( 3 82 .6± 84.2 )mg/cm2 ,高于手术组的 ( 3 72 .4± 48.9)mg/cm2 ,但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 :年龄、绝经年龄是影响老年妇女骨密度的主要因素 ,有月经不规律病史、生殖年短及有妇科手术史的妇女的BMD较低。
- 张李松赖爱鸾姜桂英张洪涛丁磊林守清余卫
- 关键词:骨密度月经史手术史
-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2例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属于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一种,恶性度高,转移、复发率也较高,此型较少见,仅占卵巢畸胎瘤的1%~3%。由胚胎发育期的未成熟组织构成,主要为原始的神经组织,多为神经胶质或神经管样结构,常有未分化、有丝分裂增多的恶性病理表现。早期临床表现不易与良性成熟畸胎瘤鉴别。本院2005年2月~2006年8月术后病例证实2例,现汇报如下。
- 张李松赖爱鸾
- 关键词:卵巢未成熟畸胎瘤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早期临床表现卵巢畸胎瘤胚胎发育期神经胶质
- 激素替代治疗联合降压药物对围绝经期原发性高血压妇女血压及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8年
-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治疗联合降压药物对围绝经期原发性高血压妇女的血压、血管内皮功能及围绝经期相关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有围绝经期症状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妇女50例为研究组,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单独用药组25例,即单独服用降压药物;联合用药组25例,在单独用药组服用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另选同期10例有围绝经期症状且血压正常的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检者的血压和偶联因子6(CF6)、前列环素(PGI2)、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E2)水平并进行Kupperman评分;研究组用药3个月后,再次测量上述各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用药前和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PGI2、CF6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SH、E2水平和Kupperman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用药组、联合用药组治疗后的血压、PGI2、CF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的PGI2、E2、CF6、FSH水平及Kupperman评分与单独用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替代治疗联合降压药物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优于单纯应用降压药物,并能改善围绝经期症状,且对降压作用无不良影响,值得在围绝经期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推广使用。
- 朱海燕赖爱鸾张李松
- 关键词:高血压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前列环素偶联因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