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木勋

作品数:215 被引量:1,231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16篇糖尿
  • 116篇糖尿病
  • 52篇胰岛
  • 44篇2型糖尿
  • 44篇2型糖尿病
  • 41篇胰岛素
  • 32篇病患
  • 31篇糖尿病患者
  • 25篇细胞
  • 22篇甲状腺
  • 21篇胰岛素抵抗
  • 19篇蛋白
  • 19篇脂肪
  • 19篇肥胖
  • 18篇代谢
  • 16篇糖尿病大鼠
  • 16篇综合征
  • 16篇2型糖尿病患...
  • 15篇血糖
  • 15篇基因

机构

  • 185篇华中科技大学
  • 22篇同济医科大学...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襄樊市中心医...
  • 4篇桂林医学院附...
  • 4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淄博市博山区...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九江学院
  • 3篇同济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桂林医学院
  • 2篇昆明医学院第...
  • 2篇武汉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14篇张木勋
  • 49篇张建华
  • 26篇胡蜀红
  • 25篇杨雁
  • 21篇袁刚
  • 19篇周新荣
  • 16篇余毅恺
  • 16篇王宏伟
  • 11篇谢君辉
  • 10篇李春蕊
  • 10篇卢慧玲
  • 10篇帅红霞
  • 8篇张晓洁
  • 8篇杨思思
  • 8篇欧阳金芝
  • 7篇周咏明
  • 7篇高凌
  • 6篇余海英
  • 6篇刘永健
  • 6篇张爱萍

传媒

  • 27篇临床内科杂志
  • 19篇内科急危重症...
  • 15篇中华内分泌代...
  • 14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中国糖尿病杂...
  • 8篇中国病理生理...
  • 5篇中国现代医学...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5篇中华糖尿病杂...
  • 4篇医药导报
  • 4篇中国医院药学...
  • 4篇国外医学(内...
  • 4篇中国生物化学...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国微循环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17篇2009
  • 16篇2008
  • 23篇2007
  • 18篇2006
  • 15篇2005
  • 24篇2004
  • 14篇2003
  • 14篇2002
  • 8篇2001
  • 3篇2000
  • 6篇1999
2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与阿尔茨海默病互为风险因子机制探讨
张晓洁杨雁张木勋
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31例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了解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药物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骨髓细胞学特征,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抗甲亢药物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TD引起的粒细胞缺乏常发生于用药后1~4个月内,多数患者表现为发热、咽痛、寒战、咳嗽.确诊后,均立即停用ATD,给予抗感染、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SF)、对症支持治疗,其中1例患者因脓毒血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2例自动出院;其余28例患者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恢复至正常水平.11例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根据患者骨髓细胞学增殖细胞与非增殖细胞比例,将患者分为成熟障碍型及再生障碍型,再生障碍型患者较成熟障碍型患者恢复时间更长,所需的rh-GSF使用量更大.结论:ATD所致的粒细胞缺乏患者绝大部分经抗感染及rh-GSF治疗后,病情可完全恢复;但再生障碍型患者可能对rh-GSF敏感性不如成熟障碍型.
邱哲峰张木勋
关键词:粒细胞缺乏症骨髓细胞学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及C-fos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糖尿病SD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80~220克,8周龄)被随机分为三个组.N组;正常组,n=6只;DM组:糖尿病非治疗组,n=8只;DG组;糖尿病+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
唐灵张木勋
文献传递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糖尿病肾脏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只,喂以高热量饲料2个月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对照组30只,喂以普通饲料2个月后,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枸橼酸缓冲液。两组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各处死6只,取血测定血清HGF、胰岛素水平等,光镜及电镜观察肾脏形态学改变。结果成模后1个月后肾小球体积开始增大,2个月更明显,3个月及6个月体积显著下降;成模后2个月出现明显蛋白尿,肾小球基底膜3个月时就已显著增厚,6个月时更为严重;血HGF 1个月后即明显增高,至2个月时达最高值,以后逐渐降低,但始终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GF在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李兴张木勋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肝细胞生长因子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旨在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Pro12A la多态性对β细胞功能储备、胰岛素抵抗作用及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湖北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汉族人289例,其中伴高血压病组(HTD)132例,血压正常组(NTD)157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1)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体中2型糖尿病A la12携带者(和A la/A la基因型)及A la1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42;0.015,与正常人群没有差异;本研究中PPARγ2 Pro12A la与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脂谱无相关性。(2)PPARγ2Pro12A l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呈负相关。(3)在HTD组中PPARγ2 Pro12A la与保护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反应(P<0.05)、减少胰岛素抵抗有关(P<0.05)。结论PPARγ2基因是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的重要遗传因素,PPARγ2基因负性突变是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保护因素。
张爱萍张木勋张建华谢君辉余毅恺
关键词:PPARΓ2PRO12ALA多态性Β细胞功能
糖尿病大鼠内脏脂肪组织表达的11β-HSD1改变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内脏脂肪细胞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1)的表达与代谢特性。方法:34只6周龄雄性 180 g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链脲左菌素合并高脂饮食构建糖尿病组(T2DM;18只)、高脂饮食组(FD;8只)和正常对照组(NC;8只)。T2DM组再设亚组: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组(RDM,6只),11β-HSD1抑制剂生胃酮组(CDM,6只)和观察组(DM,6只)。各组行腹腔糖耐量试验(IPGTT),同时测定血糖、血脂(TG,TCh)、胰岛素和皮质酮。试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并取腹腔网膜脂肪标本,液氮保存。RT-PCR、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化分析11β-HSD1mRNA和蛋白表达;用近似梯型面积公式计算葡萄糖及其刺激下的胰岛素浓度曲线下面积(AUC-G,AUC-I)及与胰岛素的比值(AUC-I/G),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结果:(1)FD组体重较其他各组明显增加,P<0.05。糖尿病老鼠成模前后体重明显降低,2种药物处理后对体重无大影响。DM组空腹胰岛素浓度(FINS)、BG、TG、TCh和皮质酮(F)均高于FD组和NC组,并高表达11β-HSD1, P<0.05。(2)CDM组和RDM组的血皮质酮(F)、FINS和TG明显低于用药前和DM组,且CDM组TG、TCh降低明显高于RDM组,均P<0.05。(3)IPGTT显示CDM组和RDM组的胰岛素分泌峰值较基础值增加高于DM组;2种药物对 11β-HSD1表达无影响。(4)DM、FD和NC组11β-HSD1表达与F、FINS、TG、TCh和(AUC-I/G)明显相关。结论:(1)高脂和小剂量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内脏脂肪11β-HSD1高表达,伴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2)内脏脂肪11β-HSD1高表达可能是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之一。
张爱萍张木勋张建华余毅恺肖峰
关键词:糖尿病内脏脂肪糖皮质激素
垂体促性腺激素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垂体促性腺激素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2例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垂体促性腺激素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以40~60岁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以肿瘤压迫症状为主,性腺功能异常的表现不多见。免疫组织化学均为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和(或)黄体生成素(LH)阳性,以FSH阳性多见,伴催乳素(PRL)和促甲状腺激素(TSH)阳性各1例,但均无相应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多数为促性腺激素腺瘤。治疗以手术为主,首选经蝶骨手术。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是目前诊断促性腺激素瘤的最可靠的方法,以FSH阳性为主。免疫组化特征与临床表现的关联不大。治疗以经蝶骨手术为主。
帅红霞章激吴丽利周芬杨思思谢君辉张木勋
关键词:垂体
131例Ⅰ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1999年
目的 了解1 型糖尿病的发病特点以及环境、遗传因素对其发病的影响。方法 对131 例1 型糖尿病病人 (男性82 例, 女性49 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起病年龄小于25 岁患者平均胰岛素用量显著多于起病年龄大于25 岁患者, 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38 例(29% )。病毒感染史组平均发病年龄15.90 岁±10.08 岁。首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 发生率52.6% , 与无病毒感染组比较,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1)。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13 例 (10% ), 其发病年龄、首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 发生率与无糖尿病家族史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病毒感染在Ⅰ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有无糖尿病家族遗传史与是否首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无关,
袁刚张木勋
关键词:糖尿病病因学病理生理学
影响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IIEF-5评分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影响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的相关因素。方法:调查149例初发T2DM患者的IIEF-5评分与年龄、体重指数(BM I)、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中2 h血糖(2hPG)、空腹血胰岛素(INS)、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血清睾酮(T)、雌二醇(E2)、T/E2、血清一氧化氮(NO)、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吸烟、酗酒、伴发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心脏疾病、肝脏疾病等)、其他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药物使用(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利尿剂等可影响阴茎勃起功能的药物)的关系。结果:吸烟组、患有并发症组、伴发疾病组、应用药物治疗组IIEF-5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饮酒组与不饮酒组的IIEF-5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年龄、BM I、FPG、2hFPG、INS、GHBA1C、AR与IIEF-5评分具有显著性负相关关系(P<0.05);NO与IIEF-5评分具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5),T、E2、T/E2与IIEF-5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多种因素影响初发T2DM患者的IIEF-5评分。
郭铁成张木勋张建华肖锋冯琳
关键词:糖尿病一氧化氮醛糖还原酶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对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端粒长度的影响。方法以47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选取43例病程在5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化血红蛋白(HbAlc)≤7%且每月监测血糖次数〉t4次者纳入血糖控制良好组(22例);而HbAlc〉9%且每月监测血糖次数〈4次者则纳入血糖控制不佳组(21例)。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端粒长度比值来评估端粒长度。并检测空腹静脉血糖(FPG)、空腹静脉胰岛素水平(FI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HbAlc,根据FPG及FIN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HOMA—IR)。结果3组受试者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良好组和血糖控制不佳组的端粒长度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但血糖控制良好组的端粒显著长于血糖控制不佳组(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的hs.CRP水平显著低于血糖控制不佳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s—CRP及HbAlc与端粒长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减短,有效的血糖控制能延缓端粒缩短的进程。
刘喆隆杨雁胡鹏严江涛余学锋张木勋
关键词:端粒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