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惠中

作品数:326 被引量:1,034H指数:15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90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4篇医药卫生
  • 16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02篇细胞
  • 80篇基因
  • 39篇肿瘤
  • 34篇蛋白
  • 28篇病毒
  • 26篇肉瘤
  • 26篇骨肉瘤
  • 24篇免疫
  • 21篇抗体
  • 21篇肝炎
  • 20篇癌细胞
  • 19篇基因表达
  • 15篇凋亡
  • 15篇克隆
  • 15篇肝炎病毒
  • 14篇肝癌
  • 13篇血清
  • 13篇细胞系
  • 13篇丙型
  • 13篇丙型肝炎

机构

  • 294篇第四军医大学...
  • 45篇第四军医大学
  • 18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兰州军区兰州...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解放军第三医...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三峡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市第四医...
  • 1篇延安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23篇张惠中
  • 52篇李斌
  • 43篇林芳
  • 36篇董轲
  • 34篇范清宇
  • 29篇沈建军
  • 28篇李岩
  • 27篇张周良
  • 26篇韦三华
  • 21篇王希
  • 20篇刘昕阳
  • 20篇路蔓
  • 20篇汪定成
  • 19篇李锐成
  • 19篇成诗银
  • 18篇龙敏
  • 16篇刘丽
  • 15篇李自越
  • 15篇王会平
  • 15篇顾炳权

传媒

  • 53篇第四军医大学...
  • 43篇国际检验医学...
  • 23篇现代肿瘤医学
  • 15篇现代检验医学...
  • 13篇细胞与分子免...
  • 12篇中国血液流变...
  • 8篇陕西医学杂志
  • 8篇陕西省201...
  • 7篇检验医学与临...
  • 6篇中国临床康复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肿瘤防治研究
  • 5篇西南国防医药
  • 5篇现代生物医学...
  • 4篇中国生物制品...
  • 4篇中国误诊学杂...
  • 4篇中国感染控制...
  • 3篇中国肿瘤生物...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临床检验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9篇2017
  • 18篇2016
  • 17篇2015
  • 28篇2014
  • 20篇2013
  • 21篇2012
  • 26篇2011
  • 23篇2010
  • 5篇2009
  • 12篇2008
  • 25篇2007
  • 16篇2006
  • 21篇2005
  • 15篇2004
  • 14篇2003
  • 8篇2002
  • 8篇2001
  • 7篇2000
  • 17篇1999
3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巨细胞瘤组织及原代培养细胞超微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通过骨巨细胞瘤组织及原代培养细胞与其超微形态学观察 ,了解该肿瘤的体外生长行为、特点及细胞类型 ,进一步探讨其组织来源。方法 :对收集到的 8例切除或刮除骨巨细胞瘤标本进行了原代培养。所有标本术前均未接受放疗或化疗 ;术后经病理证实 ,实体瘤及培养细胞均按常规方法制备标本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本组原代培养成功 6例 ,培养细胞从形态上主要可见到多核巨细胞、梭形的单个核细胞、单个核吞噬细胞样细胞。电镜观察发现无论是组织样本还是细胞样本 ,单个核细胞与多核巨细胞的形态相似 ,二者的超微结构形态未见明显差异 ;培养细胞与组织样本中所见的瘤细胞形态未见差别 ,而瘤细胞形态与正常间质纤维母细胞完全不同 ,说明培养细胞主要为肿瘤性细胞。结论 :原代培养存活期较长的细胞主要为梭形细胞 ,这些细胞与实体瘤组织中的梭形细胞形态一致 ,支持梭形细胞为骨巨细胞瘤的主质细胞。培养细胞及实体瘤组织巨细胞形态与单个核梭形细胞的形态相似 ,二者均不具单核巨噬细胞系的特点 ,体外长期培养存活的细胞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多核巨细胞 ,认为骨巨细胞瘤中确实存在肿瘤性巨细胞 ,这些细胞来源于单个核梭形肿瘤细胞的融合 。
刘斌王文亮张惠中邢传平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原代培养形态学透射电镜
临床检验实习生的带教体会被引量:5
2011年
临床实习是检验医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并最终转变为工作能力的重要一步,为培养出德能兼备的检验医师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随着医疗任务日益繁重,临床教师的投入不足,病人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实习生知识层次的多样化、就业压力的增大以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临床检验教学面临诸多困难,在一定的程序上影响了实习教学的工作。
李斌闫伟张周良张惠中
关键词:实习生带教检验医师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在肿瘤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2004年
目的:克隆、表达SVV基因,并探讨其在肿瘤预后中的作用。方法:从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SVV基因片段。将SVV基因片段插入载体pGEM-TEasy中,经全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序正确后用NdeⅠ/XhoⅠ双酶切,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RSET-C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RSET-c-SVV,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菌株。取工程菌,经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鉴定并初步纯化。结果:经RT-PCR,测序和酶切鉴定,成功地克隆了人SVV基因;经IPTG诱导的重组质粒pRSET-C-SVV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6500u的蛋白,与预期的结果相符。结论:成功克隆了人肿瘤细胞的抗凋亡基因SVV,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出SVV蛋白。该基因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探讨以SVV为基础的肿瘤的防治及预后判断提供工具。
侯毅鞠张惠中张盈华邹爱民
关键词: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基因表达预后肿瘤
滤器处理脂血在凝血功能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脂血经滤器处理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30例标本,按凝血检测数据(PT、APTT、Fib)分为三组;按照确定的脂血浓度,测定每份标本原始及加入脂肪乳后经过滤标本的凝血指标.结果:过滤后血浆样本的PT、AP...
李斌闫伟张周良张惠中
关键词:脂血凝血分析
系统性硬化症165例自身抗体及免疫球蛋白 补体检测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及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165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并对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5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测定中抗核抗体(ANA)阳性率为93.33%;ANA谱测定、抗硬皮病抗体70(抗-SCL-70)和抗着丝点抗体(抗-CENP-B)在弥散型和局限型硬化症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65.17%和75.00%;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以IgG升高为主,占69.70%,同时IgA和IgM也有不同程度升高,轻链λ和κ显著升高,分别占67.88%和64.24%;补体测定C3、C4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他检查可见单核细胞和球蛋白升高明显。结论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抗-SCL-70和抗-CENP-B是诊断系统性硬化症的标志抗体,患者体内出现明显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对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韦三华张静刘昕阳张婧黄晶张惠中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症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类补体
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比较RPR,ELISA,TPHA三种血清学实验诊断方法在临床诊断梅毒中的应用。方法将42例一期梅毒、61例二期梅毒、24例潜伏期梅毒患者及健康人的血清分别用RPR,ELISA,TPHA三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RPR,ELISA,TPHA三种方法针对梅毒患者血清的敏感度分别为85.8%,94.5%,96.9%;特异性分别为87.3%,98.0%,100.0%。其中一期梅毒RPR,ELISA,TPHA三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73.8%,92.9%,95.2%;二期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96.7%,100.0%,100.0%;潜伏期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79.1%,83.3%,91.7%。应用统计学处理后发现,RPR与TPHA,ELISA的检出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而ELISA,TPHA两种方法之间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ELISA,TPHA 2种检测方法与RPR比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考虑到ELISA较TPHA方法的试剂成本便宜,且操作简便,为目前梅毒血清学检测的首选方法。
董轲顾炳权韦三华张惠中
关键词:梅毒RPRELISATPHA
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液中检出无色藻菌1例被引量:2
2017年
无色藻菌(Leuconostoc)广泛分布在环境中,包括发酵的食物(如乳制品、肉类制品等)、植物;感染可导致心内膜炎、尿路感染、脑脊膜炎、脓肿、菌血症等([1-2])。我们于在2017年4月从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液中分离出1株无色藻菌,报道如下。
程芝汪定成邵海连张霄霄戈伟苏博台锦阁张惠中
关键词:血液梗阻性黄疸
HCV多表位基因重组BCG的筛选及对其诱导的免疫应答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将丙型肝炎病毒(HCV)多表位基因的穿梭质粒pDE22-CtEm电转化BCG,筛选重组BCG(rBCG),免疫BALB/c小鼠,研究其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培养并制备BCG感受态,将重组穿梭质粒pDE22-CtEm电转化BCG,筛选rBCG。rBCG免疫小鼠,同时进行基因免疫,测定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测定淋巴细胞刺激指数、IFN-γ和进行CTL杀伤实验,观察rBCG在小鼠体内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结果筛选出HCV多表位基因rBCG,免疫小鼠后在小鼠体内诱导出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水平均高于重组的基因免疫。结论构建的HCV多表位抗原rBCG活疫苗优于基因疫苗。
韦三华尹文雷迎峰胡兴斌董轲李斌张青张利军张惠中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表位重组BCG
HCV-RNA阳性236例临床与实验室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对HCV-RNA阳性患者血清中抗-HCV、ALT、AST、AFP、ALP、GGT定量指标与HCV-RNA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36例肝病患者血清标本HCV-RNA含量,生化定量指标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抗-HCV定量采用时间分辨法检测,AFP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HCV-RNA含量与抗-HCV、ALT、AST、AFP、ALP、GGT各指标的异常率呈正相关,但与各指标含量无相关性。结论:抗-HCV异常率和HCV-RNA含量呈正相关,提示在丙型肝炎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二者同时检测可以提高临床对丙型肝炎的诊断效率;将抗-HCV、HCV-RNA、ALT、AST、AFP、ALP、GGT等多项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在正确诊断和预测肝脏损伤及疗效观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刘昕阳李锐成代瑛张喆张惠中
关键词: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抗体转氨酶类甲胎蛋白
鼠源性抗HBV-TP可变区抗体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2005年
目的: 扩增鼠源性抗HBV末端蛋白(HBV -PT)mAb轻、重链可变区(VL, VH)基因, 构建sFv原核表达载体并于大肠杆菌中表达. 方法: 从鼠源抗HBV末端蛋白杂交瘤细胞(E3)中提取细胞总RNA, 逆转录成cDNA, 以鼠源简并性引物PCR扩增抗体的VL和VH基因, 克隆到pGEM -TEasy载体, 测序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 选择序列正确的克隆,分别构建VL及VH 的PBV220原核表达载体, 42℃诱导表达,Westernblot鉴定表达产物. 结果: 经测序证实,所克隆的VL基因为363bp,VH基因为375bp, 两者序列与鼠抗体的同源性均大于80%. 构建了鼠抗HBV PT抗体基因VL及VH 的PBV220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 表达产物经SDS -PAGE及Western印迹分析与羊抗鼠IgG产生特异反应. 结论: 抗HBV末端蛋白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的克隆及表达为进一步探讨HBV感染患者的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高萍万晓蓉林芳张惠中
关键词:杂交瘤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