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帆

作品数:86 被引量:179H指数:8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1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2篇地震
  • 32篇震源
  • 19篇震源机制
  • 14篇台网
  • 10篇震源深度
  • 10篇发震
  • 9篇震源机制解
  • 8篇应力场
  • 8篇震级
  • 7篇地壳
  • 7篇地震台
  • 7篇地震台网
  • 7篇北缘
  • 6篇地震带
  • 6篇地震定位
  • 6篇块体
  • 6篇河套
  • 6篇反演
  • 6篇波速
  • 6篇测震

机构

  • 86篇内蒙古自治区...
  • 4篇河北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上海市地震局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内蒙古化工职...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86篇张帆
  • 43篇韩晓明
  • 25篇李娟
  • 25篇刘芳
  • 14篇张晖
  • 11篇赵星
  • 10篇王鑫
  • 9篇尹战军
  • 9篇郝美仙
  • 8篇刘永梅
  • 8篇王树波
  • 8篇魏建民
  • 8篇杨红樱
  • 6篇胡博
  • 6篇张文韬
  • 6篇李彬
  • 5篇王磊
  • 5篇陈立峰
  • 5篇徐岩
  • 4篇杨彦明

传媒

  • 16篇地震地磁观测...
  • 7篇山西地震
  • 7篇大地测量与地...
  • 6篇地震学报
  • 6篇中国地震
  • 5篇国际地震动态
  • 4篇地震工程学报
  • 3篇华北地震科学
  • 3篇华南地震
  • 3篇高原地震
  • 3篇地球科学前沿...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震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计算机应用与...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17篇2018
  • 18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PMC方法的内蒙古地震台网监测能力研究
国际上新近发展的'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具有可考察地震定位中台站人为选择等造成的台网监测能力下降、避免传统基于G-R关系的统计算法因地震数目过少无法评估、具有评价精度较高,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台网监测能力...
刘芳蒋长胜张帆
2015年阿拉善左旗M_S5.8地震的震源机制和重新定位被引量:14
2015年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5年4月15日15时39分,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39.8°N,106.3°E)发生MS5.8地震,震源深度为10km,宏观震中位于巴音木仁苏木.由于该地震发生在乌兰布和沙漠,人口居住密度小,未造成显著的地表破坏和人员伤亡;其极震区烈度达Ⅶ度,沿NE向展布,长轴为17km,短轴为9km,面积达126km2;Ⅵ度区长轴为90km,短轴为62km,面积为4 904km21.
韩晓明刘芳张帆胡博陈立峰
关键词:震源机制应力场反演
内蒙古地区中强地震序列统计特征
2021年
对1975年以来内蒙古地区5级以上震序列资料分析整理,将独立的5级以上地震序划分为孤立型、主震—余震型和多震型,并分析了地震序列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余震序列资料,统计了余震序列的几项基本参数,包括最大余震震级、序列持续时间、主震–最大余震时间间隔和余震区半径等,并且拟合了序列参数和震级的线性关系,分析了序列参数的频度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震后早期地震形势判定的规则。
张帆籍亚强李娟
关键词:中强地震余震序列震后趋势判定
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判定
2017年6月3日18时11分00秒,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37.99°N,103.56°E)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9km,宏观震中位于阿拉善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乌尼格图嘎查,未造成明显地表破坏.根据内蒙古地震台网...
李娟张帆韩晓明
关键词:地震活动震源机制发震构造
2017年8月9日新疆精河6.6级地震的震源区域地壳结构和发震断裂几何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使用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选取2017年8月9日新疆精河6.6级地震余震序列的震相数据,应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获得震源区域三维地壳速度结构和地震重新定位结果。层析成像结果显示余震序列发生在高低速过渡区,震源区域存在低速层,P波和S波速度在震源区域东南侧低,西北侧高。基于地震重新定位结果,结合高斯牛顿法和模拟退火算法拟合发震断层,分析断层的几何特征,推测发震构造为走向近东西,倾角向南的逆冲断层。
张帆贾宝金赵艳红
关键词:发震断层
“定位子台网”的布局对地震定位结果的影响研究
影响地震定位参数精度的因素很多,如"定位子台网"(分布比较合理的台站参加定位)分布、区域速度模型、震源深度测定算法、震相测量误差等等。其中台站布局是影响地震定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台站分布主要取决于几个要素:(1)空隙角:在...
赵艳红刘芳张帆张晖苏亚梅赵铁锁刘永梅
文献传递
河套地震带Pg波速度过渡区的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幂律变化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Pg波速度反演和地震重新定位,运用单键群算法对Pg波速度过渡带的地震空间相关长度进行了幂律拟合分析.Pg波速度反演结果表明,其速度的横向变化表现出构造相依的特征,速度高低与地壳厚度呈正相关,并在包头—西山嘴凸起和岱海凹陷两个区域形成Pg波速度过渡带.利用重新定位的地震数据计算了这两个速度过渡区的地震空间相关长度,结果显示其幂律拟合曲线均呈一定的增长趋势,表明2008年以来两个Pg波速度过渡区域的应力作用不断集聚、增强,断层有逐步进入协同化阶段的可能,加之速度过渡带通常是地壳运动强烈区域,未来将成为孕育中强地震的有利场所.在有效控制定位误差的条件下,重新定位可以明显减小地震空间相关长度的离散形态,提高计算精度.
韩晓明张帆张晖王树波赵星李娟刘永梅
关键词:地震重新定位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地壳结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使用接收函数方法和纵波走时数据计算内蒙古中西部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接收函数结果显示地壳厚度范围42.2 km到54.9 km,平均值45.7 km,波速比范围1.58到1.77,平均值1.69。将接收函数结果、走时计算结果和全球地壳模型crust 1.0数据对比,三种结果相近,接收函数和走时计算获得的地壳厚度值略高于crust 1.0数据。计算结果显示,内蒙古中西部地壳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张帆韩晓明魏建民
关键词:地壳厚度地震台网接收函数
多方法联合评估河套地震带的台网监测能力被引量:6
2015年
使用删除余震后的地震目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Mc值的定量计算和对比分析,对河套地震带的台网监测能力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判定。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河套地震带的台网监测能力整体呈现逐步增强趋势。在Bootstrap次数为200的条件下,MAXC方法确定的研究区整体Mc值为ML2.7±0.07,δMc的分布基本控制在ML0.1~0.4之间,EMR方法给出的Mc时序变化范围是ML1.6~2.8;多方法联合测定的Mc值变化范围为ML1.8~3.3,R/S检验给出的结果是ML3.4。对比发现,余震删除对最小完整性震级的计算有一定影响,R/S检验求取的最小完整性震级在余震删除前后相差ML0.9;整体来看,Mc值随时间演化逐渐减小,较小时空范围内的Mc值仍有显著的非均匀性变化现象,不同时段内台网布局的空间调整以及地震事件的时空非均匀性活动可能是主要原因。
韩晓明刘芳张帆赵星
银川窗与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中强地震的关系
2023年
为了提取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中强地震的有效预测指标,通过识别银川地区不同震级、不同范围的小震活动窗口,开展R值和molchan方法评估,选取出有预测意义的地震窗。结果显示:M_(L)4银川窗地震活动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6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指示意义;M_(L)3银川窗小震滑动年频次大于2时,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未来1年发生5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杨红樱罗恒之张帆郭雷张剑影
关键词:鄂尔多斯块体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