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 作品数:22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证据还是文化?——由韦伯探测引力波实验引发的三场争论
- 2017年
- 韦伯探测引力波实验前后引发了三场争论:第一场是科学界对韦伯实验的批评;第二场是建构论者柯林斯与实在论者富兰克林对韦伯的失败是取决于证据还是社会磋商的争论;由于二者的争论旗鼓相当引发了第三场关于针对同一事实是否可以有两种并行且相悖的认识论立场存在的争论,争论的一方是认识的一元论者费尔德曼、另一方是多元论者罗森。三场争论实际上是事实的理性与社会性之争,对此朗基诺认为理性与社会性二分这种做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柯林斯与富兰克林的观点都是合理的。
- 张帆
- 关键词:文化
- 当代专长哲学的兴起和趋势被引量:3
- 2016年
- 社会评价专家的标准之确立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完全相信并遵从专家的意见,"第二次浪潮"揭示了专家意见的非理性机制,同时使人们认识到社会因素是专长拒斥不掉的认识论特征,"第三次浪潮"在技术层面上要求回到对专长本身的讨论上来。当前在对专长的技术分析上有两条路径发展较为成熟:以德雷福斯为代表的"个体主义"和以柯林斯为代表的"集体主义"进路。二者虽然都抓住了"身体"这条线索,开展了"经验研究",但是德雷福斯研究的是日常经验,柯林斯研究的是科学经验,这导致二者在看待涉身性和意会知识等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这两种进路分别站在了专长哲学的两极,如何弥合二者的分歧,在介于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找到中间道路,将是专长哲学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 张帆
- 关键词:个体主义集体主义
- 当代哲学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第三届《哲学分析》论坛综述
- 2011年
- 2011年7月19日,正值《哲学分析》杂志创刊一周年之际,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哲学分析》编辑部主办的第三届《哲学分析》论坛“当代哲学研究的问题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总部召开。
- 张帆
- 关键词:哲学分析哲学研究杂志创刊
- “第六届中德科学技术哲学论坛”综述
- 2018年
- 科学哲学自逻辑经验主义奠定以来,就一直跟随着时代的脚步“起承转合”。20世纪70年代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理念一炮打响,给科学哲学的研究增添了历史的维度;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兴起以及哈金的《表征与干预》的出版,科学哲学的“理论优位”的理念受到了挑战,自此开始关注经验,并以此为基点重新审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今天,当引力波已经被探测到,当“阿尔法狗”已经连续将李世石和柯洁挑落马下,试问我们该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围绕上述问题,2017年6月11至14日,“第六届中德科学技术哲学论坛”在德国达姆施坦特工业大学哲学系举办。
- 张帆
- 关键词:科学技术哲学逻辑经验主义科学知识社会学
- 互动型专长:一种新知识类型被引量:4
- 2012年
- "互动型专长"是科学知识社会学家柯林斯提出的一种介于意会知识与明言知识之间的新的知识类型。互动型专长具有两大属性:其一是获得时间较长,其二是具有寄生性。在关于互动型专长的载体问题上,以德雷弗斯为代表的"个体的体知合一"观点认为,认知的形成主要依赖于身体;以柯林斯为代表的"社会的体知合一"观点则认为,认知来源于社会,并且,他认为只要掌握了"最低限度的体知合一"便能获得互动型专长。这种新的知识类型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认识论上的主体与客体、身与心、专家与外行之间的二元对立。
- 张帆
- 人去哪了?!——第九届上海中青年技术哲学论坛会议综述
- 2015年
- 当我们穿行在现代文明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不必餐风饮露、不必刀耕火种、不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离开手机、网络、微信我们却不能活。显然,我们变了!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但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那些正在使用技术的人——我们不单是生物意义上的"人",我们更是被各种技术附着了的"技术人"。那么,技术是如何改造人的,经过技术的洗礼人变成了什么样?围绕"人去哪了?!——技术时代的主体与客体"这一主题,2014年12月18日,
- 闫宏秀张帆
- 关键词:哲学论坛技术哲学现代文明主体性
- “科学研究的第三次浪潮”就要来了?——论哈里·柯林斯的专长规范理论被引量:5
- 2015年
- 柯林斯基于SSK的工作发现了"核心层"的存在,开辟了"科学研究"的"上游"工作。为此他将专长解构为三个层次:普通人都有的专长、专家拥有的专长、判定专家需要掌握的专长。柯林斯专长的规范理论的建立,掀起了"科学研究的第三次浪潮",代表一种"划界"工作:(1)颠覆了对"知识"的理解;(2)突出了"互动型专长"的存在,打破了知识的二元结构;(3)打破了"局域性知识"与公众知识的界限;(4)解构了专家与非专家的界限;(5)将科学分成常规科学阶段、勾勒姆科学、历史科学和反身性历史科学四个阶段,为了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科学决策之间的融合搭建了一个新的认识平台。
- 张帆
- 关键词:核心层专长
- 带你了解一个真实的库恩——对何尼根-徐能教授的专访
- 2013年
- 2012年是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诞辰90周年及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50周年。在这一年里,为了表达对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的敬意,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哲学家以不同的形式组织了一系列纪念库恩的学术活动。虽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主旨是要对科学发展的过程给予说明,但是,“范式”作为库恩理论的代名词,已经对历史学、哲学、文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伴随着库恩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对库恩的批评也纷至沓来:例如,“范式”概念的用法含混不清、范式理论是一种相对主义、库恩否认科学真理的存在……那么,究竟是范式理论本身存在缺陷,还是世人对库恩的思想存在偏见?
- 张帆
- 关键词:《科学革命的结构》科学哲学家专访范式理论
- 第十三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会议综述
- 2010年
- 2010年9月11至12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上海大学及东北大学主办,上海市科协、上海社会科学院协办,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大学STS研究中心及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举行。
- 张帆
- 关键词:技术哲学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 美国探测引力波LIGO实验室的建设引发的争论评述
- 2021年
- LIGO是在学术界的一片反对声中建设起来的。在整个建设过程中LIGO经历了三场争论,分别是:韦伯与LIGO之间的争论、低温棒实验组与LIGO之间的争论和LIGO内部的"三驾马车"之间的争论。回溯这些争论过程可见,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并不只体现在科学争论的终端,即科学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而是贯穿在科学争论的整个过程中。在美国探测引力波LIGO实验室的建设中,社会组织形式的差异为科学争论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 张帆
- 关键词:LI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