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帆

作品数:50 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4篇成像
  • 19篇磁共振
  • 17篇磁共振成像
  • 8篇动脉
  • 6篇术后
  • 6篇细胞
  • 5篇动脉支架
  • 5篇影像
  • 5篇颈动脉
  • 5篇颈动脉支架
  • 4篇动脉支架成形...
  • 4篇血管
  • 4篇血压
  • 4篇支架成形术
  • 4篇皮质
  • 4篇皮质脊髓束
  • 4篇纤维束
  • 4篇纤维束成像
  • 4篇离子
  • 4篇锰离子

机构

  • 3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8篇南京军区南京...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东南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自...

作者

  • 50篇张帆
  • 20篇李坤成
  • 18篇卢光明
  • 14篇于春水
  • 12篇郭连瑞
  • 11篇常丽荣
  • 11篇秦文
  • 6篇谷涌泉
  • 6篇郭建明
  • 4篇王建东
  • 4篇柴学
  • 4篇王春梅
  • 4篇高秀来
  • 3篇胡秋菊
  • 3篇常双会
  • 3篇佟铸
  • 3篇周晓军
  • 3篇藏风超
  • 2篇张健
  • 2篇赵艳娥

传媒

  • 9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放射学实践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医学研究生学...
  • 4篇中国血管外科...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2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临床荟萃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第一届放射青...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共振锰离子(Mn2+)传导束示踪技术与组织学示踪对比研究
目的:以二价锰离子(Mn2+)为示踪剂在MRI图像上活体显示纤维束走行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神经纤维示踪技术,本实验探讨活体Mn2+增强神经传导束路示踪与 Dil(carbocyaninedyes)组织学示踪结果的一致...
张帆李坤成
文献传递
Mn^(2+)增强磁共振大鼠皮质脊髓束追踪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Mn2+增强在中场磁共振扫描中对活体大鼠皮质脊髓束的显示,为活体状态下广泛开展含Mn2+对比剂增强神经纤维解剖束路的追踪提供依据。方法:10只Wister大鼠,皮质内注射0.8M Mncl21μl,用1.5T超导磁共振扫描,观察皮质脊髓束的走行。结果:Mncl2皮质内注射24h后行磁共振扫描,完整地显示了活体大鼠的皮质脊髓束从皮层、丘脑、大脑脚、桥脑、延髓至上颈段脊髓的走行。结论:在中场磁共振成像系统下能够清晰的显示Mn2+增强神经传导束路。Mn2+增强后的皮质脊髓束的冠状位解剖定位与三维坐标图谱的解剖定位一致。
张帆李坤成于春水常丽荣秦文
关键词:皮质脊髓束磁共振成像
回波时间对脑组织弥散张量成像定量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回波时间对脑弥散张量成像定量指标有无影响。方法对7只健康成年恒河猴用3.0T磁共振设备行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固定其他参数的情况下改变回波时间(75~160ms,共13个采样点)。选择双侧内囊后肢和壳核分别作为白质和灰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测量该ROI内的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分数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最大本征值(λ1),中间本征值(λ2)和最小本征值(λ3)。使用Pearson回归分析这些弥散指标与回波时间(TE)的线性关系。结果恒河猴脑灰质区MD与TE正相关(P〈0.001),白质区MD与TE相关性不显著(P〉0.05)。两ROI内的FA和λ1均与TE正相关,λ3与TE负相关(P〈0.001)。灰质区λ2与TE正相关,而白质区λ2与TE负相关(P〈0.001)。结论回波时间可影响DTI定量指标的测量。在临床多中心研究中,需要对之进行控制。
秦文李坤成于春水张帆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回波时间信噪比
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成像在神经系统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6年
由于锰离子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缩短MR T1弛豫效应,锰离子已经作为MR对比剂广泛的用于MR动物实验中,用于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功能和纤维束传导。本文就锰离子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以及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扫描在神经系统研究中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张帆李坤成
关键词: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锰离子
抗人精子蛋白17磁性纳米探针靶向的卵巢癌体内外磁共振成像被引量:3
2011年
用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技术探索连接抗人精子蛋白17单克隆抗体(anti-Sp17 mAb)的磁性纳米探针对体外培养及动物体内Sp17+卵巢癌的靶向性。将anti-Sp17mAb连接到表面包覆壳聚糖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上,制成磁性纳米探针anti-Sp17-MNP,用作MRI阴性对比剂。将磁性纳米探针与Sp17+和Sp17-培养的肿瘤细胞共育,进行一系列体外磁共振成像实验。荷瘤小鼠尾静脉注射磁性纳米颗粒,用7T磁共振仪在体成像,观察肿瘤部位的信号变化,并用普鲁士蓝染色肿瘤组织切片,观察有无铁粒子聚集。体外MRI数据显示,anti-Sp17-MNP与细胞靶向结合,并与细胞共育2 h后,Sp17+HO-8910的T2*信号强度比Sp17-HepG2低2倍;anti-Sp17-MNP对肿瘤细胞的靶向作用可被重组人Sp17阻断。7T磁共振仪对动物在体肿瘤成像结果显示,感兴趣区因磁性纳米探针靶向聚集而导致信号降低,并经组织切片普鲁士蓝染色证实。本研究结果表明,用anti-Sp17抗体和新的合成路线制备的纳米探针具有用作MR对比剂进行分子成像的潜能。
李芳秋张士新葛玉卿刘群张帆卢光明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精子蛋白17卵巢癌
荧光素酶活体发光技术在肺癌分子影像学研究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人肺癌细胞系,并将该肺癌细胞接种于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的皮下,构建异种移植动物模型,为下一步进行肺癌进展、转移以及药物敏感性等相关的分子影像学研究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利用表达重组荧光素酶基因的慢病毒载体(Lenti-Luc)感染人肺癌细胞系NCI-H460,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肺癌细胞,将该细胞接种于SCID小鼠的皮下。肿瘤细胞接种2周后,利用生物发光成像系统及MRI对肿瘤进行检测,确定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验证。结果接种肺癌细胞的4只SCID小鼠中,均生长出肿瘤。生物发光检测和MRI的结果相符,病理证实小鼠皮下肿块为癌组织。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肺癌细胞系及异种移植动物模型。荧光素酶活体发光是一种进行肿瘤分子影像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王建东张帆黄惠莲藏风超赵艳娥张禄卿李朝军田捷滕皋军何玉龙周晓军卢光明
关键词:荧光素酶肺癌分子影像学
一种基于肌电信号的糖尿病足风险等级评测系统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肌电信号的糖尿病足风险等级评测系统,先判定采集到的肌电信号是否有异缺情况,有异缺则判定异缺肌电信号的步宽时间数量,当数量较多时则需重新采集评测,当数量较少时,即使将有异缺肌电信号丢掉,保留下的步宽时间对...
禹媛郭建明吴蕊郭连瑞李海燕张帆
Mn^(2+)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视神经损伤的观察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活体视神经损伤不同时期Mn2+增强磁共振影像表现,为活体状态下研究神经损伤的形态学改变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视神经组、视神经损伤24h组和视神经损伤2周组,每组6只。分别在左侧眼球的玻璃体内注入浓度为0.8mmol/L的MnCl22μl,24h后用1.5T磁共振仪进行扫描。结果正常视神经显示了完整的走行,同时可以看到视觉传导通路的中继核团外侧膝状体和前丘的明显强化;视神经损伤24h后,可见视神经的强化信号弥散,外侧膝状体和前丘的MnCl2最大增强信号及SNR(信噪比)降低;视神经损伤2周组,视神经走行显示不全,外侧膝状体和前丘的MnCl2最大增强信号明显减低及SNR的明显降低。三组在外侧膝状体和前丘Mn2+最大增强信号及SNR的两两比较上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01)。结论Mn2+增强磁共振成像能够很好地评价视神经不同损伤时期的形态学改变,是活体状态下研究神经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张帆李坤成于春水常丽荣秦文
关键词:视神经磁共振成像
频发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对右心室流出道结构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对RVOT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2011年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RVOT起源室性期前收缩患者30例,分析其心电图特征、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结果及术中精确定位,分析室性期前收缩对RVOT结构的影响。结果射频消融术前RVOT直径为(31.76±3.33)mm,术后6个月为(30.93±2.68)mm(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RVOT直径与室性期前收缩负荷呈正相关(r=0.484,P<0.05)。RVOT间隔部来源室性期前收缩QRS时限为(157.69±18.33)ms,游离壁来源室性期前收缩QRS时限为(179.23±16.05)ms(P<0.01),QRS时限与来源部位相关(r=0.566,P<0.01)。室性期前收缩QRS时限与RVOT直径无相关性(r=0.097,P>0.05)。结论 RVOT来源室性期前收缩经射频消融治疗后,RVOT直径有减小的趋势,其与室性期前收缩负荷呈正相关,与室性期前收缩形态无相关性。
孔强史力生张钰聪陈宇嘉张帆徐东
关键词:室性早搏复合征导管消融术
三例脊索样胶质瘤的影像特征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脊索样胶质瘤影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助于术前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总结分析3例脊索样胶质瘤临床病理表现及影像表现特征。3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患者行CT平扫。结果3例患者中2例脊索样胶质瘤位于鞍上-下丘脑-第三脑室区,1例位于鞍内。肿瘤境界较清楚,在CT上呈等密度,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2例见瘤周水肿及囊变坏死,增强后均显著强化。结论脊索样胶质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鞍上.下丘脑一第三脑室区境界清楚,显著强化的肿瘤术前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该病可能。
贾传海卢光明朱宗明徐艳白卓杰黄清玲张宗军张帆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