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宁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
  • 2篇GPC3
  • 2篇表型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聚糖
  • 1篇多导睡眠图
  • 1篇影像
  • 1篇影像报告
  • 1篇源性
  • 1篇增强MRI
  • 1篇折叠
  • 1篇折射率
  • 1篇生物颗粒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脱离
  • 1篇术前
  • 1篇术前预测
  • 1篇数据系统
  • 1篇双表型
  • 1篇睡眠

机构

  • 6篇新乡医学院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张宁
  • 2篇朱绍成
  • 1篇李冲
  • 1篇娄百玉
  • 1篇张帆
  • 1篇张长军
  • 1篇宋景贵
  • 1篇任武
  • 1篇赵新喜
  • 1篇武明辉
  • 1篇王慧青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折叠顶压球囊与传统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对折叠顶压球囊(FCB)与传统巩膜外加压术(SB)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3/2022-04我院81例82眼RR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种治疗方式下患者术后的视网膜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和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的疗效差异,以及术后不适、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FCB组视网膜复位率为96%,SB组复位率为92%,两组无差异(P>0.05)。两组波及黄斑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前后比较均有差异(P<0.01)。两组均可促进患眼视网膜下积液吸收。FCB组手术时间为16.50(12.75,25.00)min, SB组手术时间为38.00(36.25,41.75)min(P<0.001)。FCB组患者术后眼睑肿胀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SB组(P<0.001),术后1d FCB组VAS疼痛评分1.00(0.00,2.00)分,SB组3.00(2.00,3.00)分(P<0.001)。结论:FCB治疗RRD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可减轻患者痛苦的手术方法,相较于SB,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轻。
张宁张百珂贾雍郭丽莎王春磊张向阳冯继伟田学敏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及相关问题的多导睡眠图研究
李冲宋景贵赵新喜张长军张帆王慧青娄百玉张宁
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2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被国内一些查询工具收录。本研究成果已在精神科、神经科领域广泛应用,对与睡眠相关的疾病被列为常规检查和相关课题研究,有力提高了精神、神经科领域的临床技术和科研水平。已...
关键词:
关键词:脑梗死睡眠障碍多导睡眠图
肌骨超声对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的诊断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对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疑似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疑似患者均接受肌骨超声检查,并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分析肌骨超声对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的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经超声诊断有55例患者与金标准相符,误诊4例,其中2例为血管瘤、1例为皮脂瘤,1例为神经鞘瘤;经超声诊断后,55例患者的病灶均为单发结节,发生部位为上肢的患者有27例,占比为49.09%,其中前臂12例,上臂15例;发生部位为下肢的患者有22例,占比为40.00%,其中大腿14例,小腿7例,右膝关节外1例;发生部位为背部的患者有4例,占比为7.27%,其余2例均发生于乳腺,占比为3.64%;黏液型:可见弱回声团块内存在小片状回声区,且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其边缘存在点状血流信号;细胞型:可见部分团块内部存在小片状无回声区,且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其内部或边缘存在条状或点状血流信号;纤维型:大部分为低回声,且内部及边缘均无血流信号。结论肌骨超声对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的诊断效果较好,可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张宁
一种单细胞水平的生物颗粒折射率鉴别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细胞水平的生物颗粒折射率鉴别装置及方法,本发明通过分析单个生物颗粒的二维光散射图样,快速获得折射率,进而鉴别生物颗粒类型。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激光器、激光能量调节元件、激光聚焦元件、光纤耦合组件、显微镜...
解琳艳徐瑞金珍任武张宁蒋文帅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的LI-RADS征象术前预测GPC3阳性肝细胞癌及术后复发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肝胆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增强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018版(LI-RADS v2018)影像征象预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阳性肝细胞癌(HCC)的效能,评估GPC3阳性HCC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临床影像学特征。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并接受肝肿瘤切除术的122例HCC患者,GPC3阳性患者96例,GPC3阴性患者26例。分析HCC病灶的LI-RADS v2018定义的影像学征象。对患者进行为期40个月的随访,确定无复发生存期(RFS)。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GPC3阳性的危险因素,构建影像模型,并联合患者甲胎蛋白水平,构建临床-影像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预测GPC3阳性的效能。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用于比较GPC3阳性与阴性患者的RFS。以Cox回归评估影响GPC3阳性HCC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晕环状强化(OR=5.685,95%CI 1.229~26.287,P=0.026)、肝胆期肿瘤边缘不规则突起(OR=4.431,95%CI 1.684~11.663,P=0.003)为GPC3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像模型预测GPC3阳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CI 0.636~0.854),临床-影像模型的AUC为0.776(95%CI 0.677~0.876)。GPC3阳性组平均RFS为22个月,阴性组平均RFS为3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P=0.02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动脉期周边高强化(HR=5.460,95%CI 1.966~15.162,P=0.001)、微血管浸润(HR=2.402,95%CI 1.210~4.769,P=0.012)、门静脉癌栓(HR=3.226,95%CI 1.114~9.344,P=0.031)是GPC3阳性HCC肝肿瘤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于肝胆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增强LI-RADS v2018影像学征象构建的模型可有效预测GPC3阳性HCC,动脉期周边高强化、微血管浸润、门静脉癌栓是GPC3阳性HC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宁武明辉于长江周怡然王聪师丹丹朱绍成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术前评估GPC3和CK19阳性双表型肝细胞癌的价值
2024年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并接受切除术的178例肝细胞癌患者,根据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细胞角蛋白19(CK19)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分为双表型肝细胞癌(DPHCC)组(GPC3和CK19均阳性,且肿瘤染色区域≥15%,48例)和非DPHCC组(130例)。分析MRI征象,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鉴别DPHCC的独立因素并构建影像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诊断DPHCC的效能。结果显示动脉期瘤周强化(OR=5.715,95%CI 1.877~17.394,P=0.002)、肝胆期肿瘤边缘不光滑(OR=5.773,95%CI 2.400~13.891,P<0.001)、肿瘤大小(OR=0.967,95%CI 0.946~0.989,P=0.004)是诊断DPHCC独立因素,构建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32(95%CI 0.769~0.88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8%、86.1%。
张宁周怡然于长江师丹丹王聪高苗慧吕园园朱绍成
关键词:表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细胞角蛋白19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