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学才

作品数:20 被引量:16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8篇盆地
  • 6篇气藏
  • 4篇油气
  • 4篇油气藏
  • 4篇勘探
  • 3篇剩余油
  • 3篇渤海湾盆地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断层
  • 2篇油藏
  • 2篇生储盖
  • 2篇生储盖组合
  • 2篇气源
  • 2篇准噶尔盆地
  • 2篇物理模拟
  • 2篇储层
  • 2篇储盖组合
  • 1篇低潜山
  • 1篇地层

机构

  • 15篇中国石油化工...
  • 8篇西南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南京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8篇张学才
  • 9篇刘全稳
  • 7篇李洪玺
  • 3篇程绪彬
  • 2篇陈洁
  • 2篇魏兆亮
  • 2篇何家雄
  • 2篇刘婕
  • 2篇雷向阳
  • 1篇宋广达
  • 1篇卞保力
  • 1篇蔡圣权
  • 1篇曾艳涛
  • 1篇郭文建
  • 1篇吴孔友
  • 1篇程有义
  • 1篇徐剑良
  • 1篇尹长河
  • 1篇张枝焕
  • 1篇宋明水

传媒

  • 7篇天然气工业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西北地质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地震属性技术识别构造岩性物性复合油气藏被引量:4
2006年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主要是借助各种数学分析方法,从地震数据中拾取有关岩性及含油性等多种属性的信息,同时结合工区内测井资料进行储层参数转换,进而直接指导油气勘探与开发。文章在地震属性认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拐16井油气藏地震属性识别技术的应用,分析研究了该油气藏属于构造岩性物性复合油气藏类型的例子。拐16井区油气藏最初被作为构造圈闭,随后被预测为岩性圈闭,但后期的钻探结果表明这都是不正确的。利用均方根振幅、瞬时相位、反射能量等地震属性并结合沉积、构造等储层信息,对拐16井油气藏的岩性、物性、构造和含油气性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该油气藏为构造岩性物性复合油气藏,所提出的滚动勘探开发建议已通过专家评审,并被生产管理部门所接受。
李志军刘全稳邹鲁新张学才
关键词:地震勘探岩石性质物性参数复杂油气藏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拐17断块油藏评价及井位设计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为近一步落实圈闭,搞清油藏的控制因素、储层性质及油藏性质等,对准噶尔盆地拐17断块油藏进行评价,引入矿化度分析技术来确定储层的开启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拐17井断块是一个断裂遮挡的构造油藏,地面原油性质具有“三中、二低和一无”特征,该断块油藏为中孔隙、低渗透非均质储层,油藏保存条件受到破坏,不属于原始状态。重新计算的储量为101×104t;井位设计结果为先采用交错井网,然后调整成反九点井网。
李洪玺刘全稳蔡圣权何家雄张学才
关键词:油藏评价储量估算准噶尔盆地侏罗系
正峰油气藏概述(Ⅰ)被引量:1
2006年
正峰油气藏概念的提出,开启了对油气藏属性与结构的新认识,以及对其勘探开发的一套新观念。正峰油气藏的属性之一就是它的储量是动态的,最终储量大于容积、产量大于可采储量,其结构不是单一的“藏”,而是由“油气藏”、“油气场”、“油气源”组合而成的有机统一体。正峰油气藏结构的优质与否决定了其藏续能力(藏续能力是指油气藏继续捕获油气的能力)。文章分别简单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的油气场结构、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矿的复苏原因和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所存在的正峰油气藏实例,从我国西、中、东部的实例选择性地说明了我国存在着这种油气藏。
刘全稳李洪玺程绪彬雷向阳张学才
关键词:油气藏盆地烃源
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地质条件被引量:10
2006年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层和勘探目的层之一,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储集特征和成藏规律的认识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针对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地质条件的研究不多。该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可供勘探面积大,以此作为目的层的探井少,研究程度低。文章分析了蜀南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母质类型与生成时期、储层主要发育层位与控制因素、圈闭、保存条件及它们之间的匹配关系,搞清了影响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的各项地质因素。认为蜀南地区油气来源较为充足、有利储层广泛存在、裂缝发育程度较高、盖层条件良好;圈闭的生储盖组合良好,烃源区油气大量生成时间、运移时间与圈闭形成时间和构造改造配套,具有良好的成藏地质条件,有望获得较好的勘探效果,这为蜀南地区须家河组下一步勘探工作提供了依据。
陈国民刘全稳徐剑良胡海涛张学才
关键词:晚三叠世天然气生储盖组合四川盆地
剩余油分布及其挖潜研究综述被引量:51
2006年
介绍了国内外剩余油分布的研究现状,从微观规模和宏观规模2个角度对剩余油研究技术进行了综述,微观规模常用的研究技术主要有物理模拟、计算机模拟等,宏观研究常用技术有测井解释、三维地震、流动单元划分等。认为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开发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剩余油分布模式,不同油田、不同区块分布模式不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中,储层因素是内在的,开发因素是外在的。概括介绍了我国部分油田剩余油挖潜的一些常用技术,认为应主要从改善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角度和调整注采状况的开发角度入手,采用动态、静态结合和多学科结合的方法挖潜剩余油。
李洪玺刘全稳温长云张学才刘婕
关键词:剩余油分布挖潜
孤北低潜山煤成气疏导体系被引量:1
2007年
针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部孤北地区煤成气源岩与储集层在空间上分离的实际,提出了缝隙(断裂、裂缝)是该地区煤成气由气源岩向砂岩储层运移的重要途径,地层水是煤成气运移重要媒介的认识;通过对源岩有机地化分析?储层及盖层的物性分析?圈闭形成时间等成藏地质背景的研究,认为孤北低潜山气藏属于晚古生代自生自储型煤成气藏,具有较好的生?储?盖等地质条件,其源岩层与储层之间存在厚度在200m以上的隔层;经分析岩心观察结果及裂缝发育特征,认为垂向和斜向裂缝是煤成气疏导的重要通道,并进行了天然气在缝隙输导体中的运移模拟实验,获得了天然气排驱地层水而最终聚集成藏的认识。
张学才
关键词:煤成气运移气藏形成生储盖组合
渤海湾盆地天然气聚集差异性探讨被引量:13
2006年
渤海湾盆地内各坳陷天然气探明储量、天然气成藏深度、天然气富集层位明显不同,文章从气源、盖层、断层和古构造背景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主力气源岩沙三段泥岩、油页岩进入不同的热演化阶段是天然气富集程度差异的内在原因。区域性、地区性盖层与断层活动和古构造背景联合作用,控制了天然气的空间展布,盖层厚度越大,其延伸范围就越远,连续性越好,即使受断层破坏,其连续性比薄盖层要稳定,从而减少了因断层破坏引起的天然气散失。在盖层封闭能力相同条件下,构造活动较弱地区的盖层厚度对天然气藏长期保存起关键作用,断层活动影响到的层位即是天然气最终聚集位置,各坳陷中的古构造带是天然气运聚的有利指向。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在沙一段区域性盖层和沙三段、明化镇下部—馆陶组上部地区性盖层遮挡下,形成了现今的天然气分布格局。
魏兆亮刘全稳程有义李洪玺张学才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气源岩盖层断层古构造
深盆气藏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2年
深盆气藏是油气赋存规律的又一新认识 ,其在成藏机制、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上与常规油气藏类型不同。综述近年来有关文献 ,深盆气藏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特征 ,赋存空间位于坳陷深处 ,分布规模大 ,且具有气水倒置、压力异常等特点 ,常规的勘探方法不适合用于深盆气藏。结合国内外勘探实践 ,提出了深盆气预测与评价建议。
陈洁尹长河张学才宋广达
关键词:致密储层深盆气藏
物理模拟研究剩余油微观分布被引量:22
2006年
通过微观透明模型研究了注水开发剩余油形成的微观形态,研究了水驱、聚合物驱和弱凝胶调驱等驱油方式下剩余油的形成过程、微观分布规律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次要因素。把剩余油分为可动剩余油、条件可动剩余油和不可动剩余油。研究得出,储集层岩石的非均质性是剩余油形成的主要原因。水驱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注入水未波及区、亲油岩石表面、死孔隙、狭小孔隙或低渗储集层以及部分堵塞的孔隙中;聚合物驱后的剩余油主要是死孔隙中的不可动油和小孔隙以及吸附在亲油岩石表面的条件可动油;弱凝胶调驱后的剩余油主要是死孔隙中的不可动油和吸附在岩石表面的条件可动油。
李洪玺刘全稳何家雄张学才刘婕
关键词:剩余油物理模拟凝胶
一种定量描述储层剩余油的新方法被引量:4
2006年
剩余油描述是剩余油研究的核心和难点,多数剩余油描述的方法都停留在定性描述上,对于定量描述剩余油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引入参数“剩余油量”来定量描述剩余油,给出了单井控制剩余油量的计算公式及其解法。通过计算某区块的剩余油量,描述了该区块的剩余油分布,对单井控制的剩余油量作等值线图,并将剩余油量直观地展现在平面图上。研究认为“剩余油量”不仅能够描述剩余油的详细分布情况,还能够获得不同区块剩余量大小,为油田剩余油挖潜和生产调整提供参考意见。“剩余油量”在剩余油研究中将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刘全稳李洪玺张学才何家雄程绪彬
关键词:剩余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