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范

作品数:428 被引量:1,564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6篇期刊文章
  • 164篇专利
  • 65篇会议论文
  • 11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221篇农业科学
  • 81篇生物学
  • 15篇轻工技术与工...
  • 9篇医药卫生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20篇牡蛎
  • 78篇贝类
  • 74篇扇贝
  • 61篇长牡蛎
  • 60篇养殖
  • 54篇基因
  • 53篇蛤仔
  • 49篇海湾扇贝
  • 49篇菲律宾蛤仔
  • 48篇杂交
  • 40篇育种
  • 40篇盘鲍
  • 40篇皱纹盘鲍
  • 29篇存活
  • 28篇稚贝
  • 27篇亲贝
  • 25篇品系
  • 23篇性腺
  • 21篇杂种
  • 21篇杂种优势

机构

  • 377篇中国科学院
  • 80篇大连海洋大学
  • 52篇大连水产学院
  • 25篇中国科学院研...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新泽西州立大...
  • 4篇浙江大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集美大学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国家海洋环境...
  • 2篇汕头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428篇张国范
  • 148篇李莉
  • 92篇闫喜武
  • 89篇刘晓
  • 85篇阙华勇
  • 74篇杨凤
  • 61篇张跃环
  • 46篇丛日浩
  • 46篇霍忠明
  • 44篇王威
  • 35篇许飞
  • 32篇吴富村
  • 19篇张福绥
  • 19篇张守都
  • 19篇亓海刚
  • 13篇张琳琳
  • 13篇黄雯
  • 12篇李霞
  • 12篇郭希明
  • 12篇郑怀平

传媒

  • 46篇海洋科学
  • 28篇海洋与湖沼
  • 23篇水产学报
  • 14篇大连水产学院...
  • 9篇水产科学
  • 9篇贝类学会第七...
  • 8篇大连海洋大学...
  • 7篇生态学报
  • 7篇中国海洋湖沼...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6篇海洋通报
  • 5篇中国动物学会...
  • 3篇科技开发动态
  • 3篇第一届海洋生...
  • 2篇中国渔业经济
  • 2篇中国水产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渔业现代化
  • 2篇高技术通讯

年份

  • 1篇2024
  • 17篇2023
  • 18篇2022
  • 11篇2021
  • 15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12篇2017
  • 14篇2016
  • 21篇2015
  • 24篇2014
  • 19篇2013
  • 20篇2012
  • 39篇2011
  • 18篇2010
  • 24篇2009
  • 21篇2008
  • 19篇2007
  • 13篇2006
  • 27篇2005
4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倍体长牡蛎浮筏养殖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1
2000年
本文报道了两个相邻海区近 50 0hm2 三倍体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Thunberg)浮筏养殖的研究结果。三倍体牡蛎的采苗器为栉孔扇贝壳 ,每片采苗器采苗 10~ 12个 ,以 15~ 2 0cm间距夹于 3股聚乙 (丙 )烯绳间并吊养在浮筏上。三倍体牡蛎在个体重、出肉率和条件指数等养殖经济性状方面比二倍体分别增加4 2 .1% ,16 .2 % ,56 .7% ,成活率也有一定的提高。三倍体在生长等方面性状优势的生物学基础可能与其低育性和对饵料的高转化率有关。通过在两个相邻海区对三倍体牡蛎浮筏养殖的比较研究 ,证明了三倍体长牡蛎大规模浮筏养殖技术的可行性。
张国范王子臣常亚青宋坚丁君巩宁
关键词:长牡蛎三倍体浮筏养殖
海洋贝类遗传育种研究20年被引量:18
2006年
遗传育种在海洋贝类养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良种化养殖是未来贝类养殖的基本方向.本文主要根据作者20多年的研究成果,综合评述了海洋养殖贝类的群体遗传学、贝类染色体组操作技术、杂交和选择的理论与方法、功能基因及其育种辅助标记、遗传连锁图的构建和QTL定位、贝类遗传育种体系的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贝类育种研究的若干发展方向.
张国范
关键词:贝类遗传学育种养殖
海湾扇贝选择反应与现实遗传力的研究
<正> 采用截头选择法(truncation selection)于2002年春对中国现有的2个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 Lamarck)养殖群体按个体大小进行了第一代选择。...
郑怀平张国范刘晓阙华勇郭希明张福绥
关键词:海湾扇贝现实遗传力
文献传递
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规模化人工育苗及养成被引量:4
2020年
近江牡蛎(Crassostreaariakensis)为广温、广盐分布的河口区大型种,曾在中国南北方河口区都有分布。由于近岸河口环境的变化,在中国北方河口区一度难以寻觅,甚至被认为濒临灭绝。利用黄河三角洲区域滨州、东营主要河口近江牡蛎资源,借助南方丰富的淡水资源,在福建宁德迅速开展了近江牡蛎的规模化人工育苗工作,总计获得了1092万粒种苗。在近江牡蛎原产地滨州进行中间培养及海上养成,在长牡蛎主养海区山东乳山进行转场育肥试养并获得初步成功。与同期养殖的长牡蛎相比,近江牡蛎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无明显差异,且生长速度快,这些特点将有助于推动其成为我国北方沿海的牡蛎养殖新品种。规模化育苗及养殖还有助于降低对野生近江牡蛎资源的采捕需求,对其资源的保护、牡蛎礁的恢复重构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王威李莉李莉王冲孙同秋张国范
关键词:人工育苗养成牡蛎礁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Wnt4基因cDNA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Wnt4作为Wnt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在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长牡蛎Wnt4基因c DNA全长序列,该序列全长1999bp,开放阅读框为1068bp,编码355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与人(Homo sapiens)、沙蚕(Platynereis dumerilii)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Wnt4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44%、48%和46%。通过荧光定量RT-PCR分析长牡蛎Wnt4基因在成体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发现长牡蛎的Wnt4基因具有广泛的组织表达特点,在所检测的多种组织中(外套膜、鳃、唇瓣、消化腺、雄性性腺、雌性性腺)均有表达,推测长牡蛎的Wnt4以信号分子的形式参与多种组织细胞的生命过程;长牡蛎个体发育过程中Wnt4基因的高表达主要集中在胚胎发育的早期(桑葚期最高,原肠胚期次之),幼贝期该基因的表达量很低,说明Wnt4基因可能在早期发育阶段参与了某些器官的形成。
杨梅许飞刘俊李莉张国范
关键词:长牡蛎克隆
一种贝类纯系制备方法
一种贝类纯系制备方法。步骤:将壳高5~6cm的贝类置于18~23℃水体内,密度为100~200枚/m<Sup>3</Sup>,饲以饵料,投喂量为每天18~30万细胞/ml,分5~6次投喂,每天全量换水1次,充天然空气,充...
张国范阙华勇刘晓张福绥
文献传递
一种获取贝类壳腔并测定其容积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产生物学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准确获得双壳贝类壳腔形态及测定其容积的方法。向待处理双壳贝类的壳腔内填充物料,使填充物填满、塑形整个的腔体内;压实后,取出腔体填充物,即获得双壳贝类的完整壳腔形态。所述方法获取贝类壳...
刘明坤李庆元李莉阙华勇张国范
文献传递
一种双基因microRNA荧光定量内参及其引物在贝类组织样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双基因microRNA(miRNA)荧光定量内参及其引物在贝类组织样品中的应用。本发明选取的两个基因(let-7和miR-87)是经过严格的内参筛选程序选出的,是贝类miRNA中在...
黄雯阙华勇许飞李莉张国范
文献传递
中国北方沿海“褶牡蛎”的分类和订名被引量:8
2009年
中国牡蛎的种类繁多,多样性极为丰富,由于其形态变异大,已报道的中国牡蛎物种组成及分布争议甚大,中国北方沿海常见"褶牡蛎"的分类也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这严重阻碍了其他相关研究的进行。作者系统综述了中国北方沿海"褶牡蛎"的分类历史和研究现状,并对中国北方沿海"褶牡蛎"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取得了最新研究成果。确立了中国北方沿海"褶牡蛎"的分类地位,改变其分类长期混乱的局面,这对于"褶牡蛎"的养殖和其他相关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海艳郭希明刘晓许飞张素萍徐凤山张国范
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免疫机能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8
2012年
研究了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免疫能力,对野生斑马蛤(Zb)、珍珠白(Pw)、两道红(Tr)、两道白(Tw)、奶牛蛤(Co)5个不同壳色群体的相关免疫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壳色蛤仔免疫指标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Zb和Pw群体的细胞吞噬能力显著高于Co群体(P<0.05);Tr和Tw群体的溶菌酶(LYZ)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个群体(P<0.05);Co群体的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高于Tr群体(P<0.05);Pw群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Tr和Co群体(P<0.05),Zb群体的SOD活性也显著高于Tr群体(P<0.05);各壳色蛤仔的血细胞总数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
丁鉴锋杨霏闫喜武杨凤赵立强张国范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共4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