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军

作品数:16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共中央编译局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民主
  • 5篇选举
  • 5篇选举民主
  • 4篇主义
  • 2篇政治
  • 2篇悖论
  • 2篇理性选择理论
  • 1篇代议
  • 1篇代议制
  • 1篇代议制民主
  • 1篇对治
  • 1篇多元论
  • 1篇新生代农民
  • 1篇新生代农民工
  • 1篇新制度主义
  • 1篇行动主义
  • 1篇意识形态
  • 1篇隐忧
  • 1篇战场
  • 1篇政治参与

机构

  • 9篇西南政法大学
  • 8篇南开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16篇张国军
  • 5篇程同顺
  • 1篇刘娟

传媒

  • 2篇观察与思考
  • 2篇社会主义研究
  • 2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求实
  • 1篇探索
  • 1篇理论与现代化
  • 1篇中共天津市委...
  • 1篇太平洋学报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主话语权:意识形态之争的新战场被引量:2
2012年
意识形态终结论是解读冷战后世界格局的一种重要理论,此意识形态概念是传统的贬义定义,其确实随着全球阶级斗争暂时缓和而不复存在。但意识形态本身没有被终结,只是关注对象从阶级斗争转变为民主。殊死阶级斗争暂且成为历史,故而有必要纠正意识形态的贬义定义,否则无疑会激化不同政治观念之间的矛盾,人为制造冲突。概念多元化是民主演进的显著趋势,不同民主概念之间的争论也愈演愈烈,民主已然成为意识形态之争的新战场,我们要敢于同西式民主抢夺民主话语权,在尊重本国发展逻辑的基础上推进民主化。
张国军
关键词:民主话语权意识形态
西方民主的非行动主义悖论及其消解被引量:1
2016年
西方自由民主基于消极自由的绝对优先性区分了自由和行使自由的条件,漠视甚至排斥行动的能力,从而表现出非行动主义的特征。非行动主义揭示了消极自由、平等能力假设、理性选择以及个人主义的困境,更导致了资格悖论以及对物与物权之关系的认知偏差,从而使自由民主成为一个虚幻的镜像。消解非行动主义的悖论,需要重构自由和民主概念,将能力纳入自由范畴,并把民主从消极自由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使其在人的行动基础上成为兼顾物的逻辑和物权逻辑、资格和能力、自由和平等的共存框架。
张国军
理性选择理论的困境:纠结的理性与不确定性被引量:6
2012年
理性选择理论的建构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础,注重演绎方法的运用,因其逻辑与现实的不尽一致而遭到广泛批评。当代不确定性理论的发展也对理性选择理论提出了挑战,丹尼尔.卡尼曼即通过分析不确定性条件下人们的决策心理而提出期望理论,销蚀了理性经济人假设,从而使理性选择理论纠结于理性和不确定性之间,陷入了要理性还是要充分应对不确定性的两难境地。
程同顺张国军
关键词:理性选择理论理性经济人假设不确定性
国家治理中的法治困境及其出路被引量:4
2015年
我国语境下的国家治理与西方治理理论不同,它是政府治理而非公共治理,结果导向而非过程导向,注重行政行为而非制度理念,从而使国家治理与法治之间存在着专断性与公平性、功利性与原则性、随意性与程序性的张力,进一步导致我国法治建设面临着规则意识缺乏、法律工具主义以及党与法治关系模糊的困境。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需要以时间换空间,从重塑法律权威的四个任务入手,在限制公共权力与确保权力效力、保障自由权利与确保社会秩序之间取得平衡。对于党和法治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要在区分党的领导与党政领导干部的权力基础上确立法律权威的至上性。
张国军
关键词:法律工具主义
选举民主普世化的逻辑困境被引量:3
2015年
选举民主是现代西方民主的主流理论,由于西方国家在全球的强势地位和巨大影响力,全球民主化变异为选举民主普世化。选举民主普世化不仅导致转型国家的动荡和衰败,更存在多个逻辑困境,包括选举对民主的僭越、误置具体与抽象导致的谬误和悖论、"普世性"与"普适性"概念的混乱、族群认同多元化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张力、选举民主与独裁统治的悖论等五个方面。作为对选举民主普世化的反对,过程民主理念则主张基于微观个人视角的反模式化的民主,着眼于人的生存状态的改善而推进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民主化。
张国军
关键词:选举民主民主化普世化
民主度量的模式、困境及其反思
2014年
西方政治学研究中存在单一参数和综合参数两种民主度量模式,前者以选举界定民主,秉持民主与专制的二分法;后者则坚持自由民主概念,以综合参数构建量化民主模型。以此两种民主概念推进民主化都存在问题,要么陷于困境,要么遭遇适应性障碍,其根源在于民主的普世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张力。鉴于民主选举化的危险及民主自由化的不适,我们需要摆脱西方话语对民主的垄断,争夺民主话语权,基于微观视角的过程民主可能会是一个有意义的探索方向。
张国军
关键词:选举民主自由民主
多元主义的内在冲突及其调和被引量:3
2015年
现代社会中存在着普遍平等的政治与文化差异的政治,二者分别与两种多元主义观念相关,即价值多元主义与文化多元主义。正如普遍平等的政治与文化差异的政治相互交织,价值多元主义与文化多元主义之间也关系复杂。处理二者关系的策略可以分为四种模式,其中格雷的"权宜之计"适用性更强,而自由主义者试图消弭多元文化主义的论调则只能表明其狭隘性和独霸性。
张国军
关键词:文化差异价值多元主义文化多元主义
民主的回归——从选举民主到过程民主被引量:18
2012年
民主观念在西方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贯穿其中的线索是民主的价值内核及目的性的丧失,民主最终成为选举民主所理解的一种空洞化的规则或手段。选举民主使民主陷入无意义,并使新兴民主化国家面临一系列困境。作为对选举民主观的批判,过程民主观复兴了民主的价值内涵。过程民主观认为民主本身是价值与规则、目的与手段、理想与现实的综合体,并且永远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过程。
程同顺张国军
关键词:直接民主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选举民主
以赛亚·伯林自由观的悖论:在多元与一元之间被引量:2
2012年
以赛亚·伯林依据价值多元论而主张消极自由,在其文本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等级序列——第一等级序列和第二等级序列——的消极自由。这种对消极自由的区分,可以解释柏林自由观的悖论,即对立基于价值多元论的消极自由的推演最终导向了消极自由价值的一元主义。这一悖论反映出伯林自由观的价值多元论与消极自由主张之间的张力。自由一元主义的结局表明伯林没有摆脱自由主义的普世主义心态,而试图将自由作为一种普世化规则的结果,必然是另一种形式的"强迫自由"。
程同顺张国军
关键词:消极自由价值多元论
选举民主的困境及其超越
民主概念是多元的,而在形形色色的民主概念中,基于现实主义的选举民主成为现代西方民主的主流模式。由于西方国家在全球的强势地位和巨大影响力,全球民主化变异为选举民主普世化。选举民主以选举界定民主,民主隐而不显,走上前台的是选...
张国军
关键词:选举民主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