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向歌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代换系
  • 7篇单片段代换系
  • 7篇玉米
  • 5篇性状
  • 4篇测交
  • 2篇玉米穗
  • 2篇杂种
  • 2篇杂种优势
  • 2篇穗位
  • 2篇穗位高
  • 2篇QTL
  • 2篇QTL定位
  • 1篇玉米产量
  • 1篇玉米穗部性状
  • 1篇玉米株高
  • 1篇杂种优势分析
  • 1篇植株
  • 1篇植株性状
  • 1篇数量性状
  • 1篇数量性状位点

机构

  • 7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张向歌
  • 5篇汤继华
  • 5篇李卫华
  • 2篇张晓祥
  • 2篇王洪秋
  • 2篇谢慧玲
  • 2篇李慧敏
  • 2篇薛亚东
  • 2篇袁亮
  • 1篇丁冬
  • 1篇赵晓锋
  • 1篇胡彦民
  • 1篇付志远
  • 1篇王彬
  • 1篇谢惠玲
  • 1篇杨慧丽
  • 1篇许蒙蒙
  • 1篇彭倩
  • 1篇胡德升
  • 1篇郭战勇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玉米穗下节间长的杂种优势位点解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穗下节间长决定着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2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并与产量、抗倒性等性状密切相关。前期研究发现玉米穗下第7、8、9节间长对穗位高具有决定作用,并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文章拟解析玉米穗下节间长,尤其是穗下第7、8、9节间长杂种优势的决定因子,为全面了解和应用杂种优势奠定基础。【方法】利用以lx9801为遗传背景的昌7-2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SL)为基础材料,分别与优良自交系郑58和浚9058构建了两套测交群体,通过两年两点试验对玉米第7、8、9节间长进行杂种优势位点分析。【结果】利用SSSL×郑58测交群体和SSSL×浚9058测交群体通过两年两点试验发现,2012年在浚县的第7、8、9节间长的中亲优势值分别为57.25%和78.16%、68.30%和75.04%、59.48%和62.85%;2012年在长葛的第7、8、9节间长的中亲优势值分别为48.27%和63.02%、43.36%和54.80%、37.26%和42.62%;2013年在浚县的第7、8、9节间长的中亲优势值分别为23.01%和37.00%、22.69%和35.65%、22.20%和34.74%;2013年在长葛的第7、8、9节间长的中亲优势值分别为21.86%和33.19%、20.99%和35.57%、27.55%和42.19%;共定位了18个和18个第7节间长杂种优势位点,20个和23个第8节间长杂种优势位点,17个和19个第9节间长杂种优势位点。2个测交群体第7、8、9节间长相同的HL分别有3个、3个和1个,共有7个HL相同,分别占2个总测交群体中HL数的12.7%和11.6%。【结论】在SSSL×郑58群体定位的第7、8、9节间长HL与SSSL×浚9058群体的定位结果相比仅有7个(6%)相同位点,说明不同群体之间的杂种优势位点差别较大,几乎没有相同的杂种优势位点,推测在不同遗传背景下控制同一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并不相同,据此推论,在单基因水平上,杂种优势位点表现出杂交组合(遗传背景)特异的特征。
李慧敏李卫华郭海平刘坤张向歌张晓祥谢惠玲汤继华丁冬
关键词:玉米单片段代换系杂种优势
利用单片段代换系测交群体定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杂种优势位点被引量:7
2016年
以优良自交系lx 9801背景的昌7-2单片段代换系为基础材料,利用与自交系T 7296构建的测交群体,通过1年2点的田间试验,对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和杂种优势位点(HL)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单片段代换系群体在2个环境中定位了16个和13个控制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其中有8个株高和4个穗位高的QTL在2个环境中同时被检测到。测交群体在2个环境中共检测到9个株高和6个穗位高的HL,分别有2个HL在2个环境中同时被检测到。此外,株高和穗位高分别有3个QTL和HL位于相同的染色体片段上,说明株高和穗位高的表型性状和杂种优势可能有部分相同的基因控制。
胡德升谢旭东张向歌杨慧丽许蒙蒙李卫华薛亚东
关键词:玉米株高穗位高单片段代换系
利用单片段代换系的测交群体定位玉米籽粒性状杂种优势位点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粒型性状是玉米百粒重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鉴定玉米粒型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可以为粒型性状关键杂种优势位点的克隆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一套中国优良自交系lx9801背景的昌7-2单片段代换系为基础材料,与自交系T7296测交构建包含184个测交种的群体。2013年,在河南浚县和长葛两点对测交群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等材料进行了田间鉴定,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个重复,成熟后连续收获10株对粒长、粒宽、粒厚和百粒重进行考种。利用方差分析和t测验比较每个SSSL×T7296测验种单个性状与对照种T7296×lx9801的显著性差异,对玉米粒型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进行定位。【结果】单片段代换系的两个亲本在粒型性状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昌7-2的粒长和百粒重高于lx9801,而粒厚低于lx9801。测交群体4个籽粒性状均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粒长的平均中亲优势在长葛和浚县点分别为19.32%和15.30%,粒宽的中亲优势分别为10.86%和10.07%,粒厚的中亲优势分别为6.23%和4.78%,百粒重的中亲优势分别为20.97%和25.0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粒长与粒宽、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粒宽和粒厚与百粒重也呈显著的正相关,粒宽与粒厚呈负相关关系。在2个环境中定位了13个粒长的杂种优势位点,其中1杂种优势位点同时被检测到。粒宽定位到14个杂种优势位点,在长葛点和浚县点分别检测到1个主效的杂种优势位点。粒厚检测到25个杂种优势位点,在第2、3、7和9染色体上分别定位到1个共同的杂种优势位点。百粒重在2种环境中共检测到24个杂种优势位点,有6个杂种优势位点同时被检测到,其中在第1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共同的杂种优势位点h KW1a和h KW1b;在第7染色体上检测一个主效的杂种优势位点h KW7a,在长葛点和浚县的贡献分别为20.12%和11.03%;位于第8染�
郭战勇吕盼晴张向歌孙高阳王洪秋李卫华付志远汤继华
关键词:玉米籽粒性状单片段代换系
利用单片段代换系群体定位玉米穗部性状的QTL被引量:8
2013年
以具有优良玉米自交系lx 9801背景的昌7-2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基础材料,2011年在郑州和浚县两点对玉米穗部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利用显著性检验的方法共检测到4个玉米穗部性状的22个QTL,其中穗长检测到9个QTL,穗粗检测到4个QTL,穗行数检测到3个QTL,行粒数检测到6个QTL,有4个QTL在两个环境中同时被检测到,这些QTL为进一步基因克隆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李卫华王洪秋袁亮张向歌谢慧玲胡彦民汤继华
关键词:玉米单片段代换系穗部性状QTL定位
基于玉米单片段代换系测交群体的植株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本研究以1x9801为遗传背景的昌7-2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为基础材料,分别与优良自交系Z58、9058和T7296构建了测交群体,通过两年两点试验对玉米植株性状进行QTL定位及杂种优势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米株高...
张向歌
关键词:玉米单片段代换系
文献传递
利用单片段代换系测交群体定位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被引量:11
2016年
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一种重要途径,而明确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将促进优良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但是截至目前其遗传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lx9801背景的昌7-2单片段代换系为基础材料,利用与自交系T7296的测交群体,对昌7-2和lx9801相应染色体片段与T7296之间存在差异的杂种优势位点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64个不同穗部性状和产量的杂种优势位点(HL),其中23个在2个环境中同时被检测到,包括4个穗长的HL,4个穗粗的HL,4个穗行数的HL,7个行粒数的HL和4个产量的HL,并在多个染色体片段上鉴定出同时包含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杂种优势位点,该研究为进一步解析玉米产量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机制奠定了材料基础。
彭倩薛亚东张向歌李慧敏孙高阳李卫华谢慧玲汤继华
关键词:玉米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数量性状位点
基于单片段代换系玉米子粒性状的QTL定位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lx9801为遗传背景的昌7-2单片段代换系为基础材料,通过一年两点的田间试验,对粒重、粒长、粒宽和粒厚进行QTL分析。在两个试验点共检测到31个玉米子粒性状的QTL,包括12个粒重QTL、7个粒长QTL、8个粒宽QTL和4个粒厚QTL。其中,有2个粒重QTL、2个粒长QTL和1个粒厚QTL在两试验点同时检测到,可分别解释5.53%、9.09%、4.55%、4.18%和7.70%的表型变异。
张向歌王彬袁亮张晓祥时夏赵晓锋汤继华
关键词:玉米单片段代换系子粒性状QTL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