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奇
- 作品数:12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 双波长染料激光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的临床观察
- 2014年
- 目的:观察双波长染料激光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的临床疗效。
方法: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患者56例,女性48例,男性8例;年龄18—48岁。病程1—10年。采用双波长染料激光,波长585rim,脉宽10ms,
- 娄书艳田蕾杨淑兰张卓奇张秀丽杨祎娜
- 关键词: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染料激光激光治疗双波长
- 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的疗效观察
- 2014年
- 目的:观察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的临床疗效。
方法:太田痣患者108例,女性78例,男性30例;年龄5-58岁。采用调Q开关Nd∶YAG激光仪治疗,波长1 064 nm,脉宽3-7 ns,
- 娄书艳田蕾杨淑兰杨祎娜张秀丽张卓奇
- 关键词:ND:YAG激光治疗调Q开关太田痣疗效观察临床疗效激光仪
- 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无创换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面部毛孔粗大、皱纹、瘢痕、黄褐斑的疗效和安全性。
- 田蕾杨淑兰娄书艳张秀丽杨祎娜张卓奇
- 关键词:激光治疗换肤安全性黄褐斑
- 调Q 1064nm波长激光治疗面部色素性皮肤病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调Q1064nm波长激光治疗面部常见色素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田蕾杨淑兰张秀丽娄书艳张卓奇杨祎娜
- 关键词:色素性皮肤病激光治疗面部波长安全性
- 脉冲Nd:YAG激光治疗皮肤肿物临床疗效
- 2014年
- 目的:观察脉冲Nd∶YAG激光治疗皮肤肿物的临床疗效。
方法:皮肤肿物患者20例,口唇血管瘤患者5例,手部化脓性肉芽肿患者15例。采用脉冲Nd∶YAG激光治疗机,波长1 064 nm。
- 杨祎娜田蕾杨淑兰娄书艳张秀丽张卓奇
- 关键词:皮肤肿物脉冲ND临床疗效化脓性肉芽肿激光治疗机
- 术前泡脚提高激光治疗胼胝效果的探讨
- 2014年
- 目的:探讨术前泡脚提高激光治疗胼胝效果的高效性。
方法:胼胝患者30例,年龄19-47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超脉冲CO2激光,输出功率4-6 W,可根据皮损的部位、深浅情况选用连续超脉冲治疗模式。
- 张卓奇田蕾杨淑兰张秀丽娄书艳杨祎娜
- 关键词:激光治疗胼胝泡脚术前超脉冲CO2激光脉冲治疗
- Q开关1064nm激光无创治疗咖啡斑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咖啡斑是临床常见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患者常因影响容貌而求治。2007年11月至2015年6月,笔者应用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无创治疗咖啡斑,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咖啡斑患者75例,男性25例,女性50例;年龄4个月至54岁,平均27岁。病程4月至30年,平均15年。皮损呈淡褐至深褐色,形状多不规则。面积2-26cm^2。其中,有家族史者16例,曾经冷冻或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7例。
- 张卓奇田蕾杨淑兰娄书艳张秀丽杨祎娜
- 关键词:咖啡斑无创治疗药物治疗显效率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女性宫颈尖锐湿疣
- 2014年
-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女性宫颈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宫颈尖锐湿疣患者2例,采用光动力5.氨基酮戊酸疗法治疗。术前用20%5-ALA溶液在患处敷药固定药棉后进行封包3h后,用波长635nm的LED光治疗仪照射治疗,
- 张秀丽田蕾杨淑兰娄书艳杨祎娜张卓奇
- 关键词:5-氨基酮戊酸宫颈尖锐湿疣光动力治疗女性5-ALA照射治疗
- 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咖啡斑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Q开关1 064 nm激光治疗咖啡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Q开关Nd∶YAG激光仪治疗咖啡斑患者88例,波长1 064 nm,脉宽为5~20 ns,光斑直径6 mm,频率10 Hz,能量密度为2.4~3.3 J/cm2,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参数,光斑照射到皮损表面后皮肤呈红色为适度。7~10 d治疗1次,治疗6~15次。结果 88例患者经过6~15次,痊愈30例,显效22例,好转15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达76.1%。结论 Q开关1 064 nm激光治疗咖啡斑有效,不良反应小。
- 田蕾杨淑兰娄书艳张秀丽张卓奇杨祎娜
- 关键词:激光咖啡斑疗效
- 应用拟人模体测量双轴旋转冠状动脉造影现场护理人员站立位置X线剂量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对双轴旋转冠状动脉造影(DARCA)时,护理人员站立位置X线剂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拟人模体进行DARCA,并采用射线剂量仪测量辐射剂量率,分别在护理人员站立位上和床面水平方向进行辐射剂量测定,每个测量点测量3次,取算数平均值。结果在护理人员站立位上,无防护措施时射线剂量率中位数为0.604μGy/s,变化范围为0.232~1.524μGy/s,并且随高度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采取防护措施后剂量率减少69%~90%。无论是否采取防护措施,距离地面50~60cm处均为高剂量区。在水平方向上,射线剂量率中位数为0.060μGy/s,变化范围为0.014~1.483μGy/s,并且沿床面纵轴方向射线剂量率逐渐减少。结论在DARCA时导管室护理人员应该注重对诊疗床下方部位和胸部以上的辐射防护。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屏蔽防护和距离防护。穿着防护衣站立于诊疗床尾部位置即可取得良好的辐射防护效果。
- 张卓奇金至赓刘惠亮荆丽敏张玉珍原敏
-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辐射防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