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径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静息心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代谢综合征(MS)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交感神经活动过度激活、氧化应激等机制可能参与MS发病[1]。静息心率(RHR)增快是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一个可靠指标[2],加之其对心脏的直接不利作用,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目前尚缺乏以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的RHR与MS相关性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索沈阳市城区35~64岁居民RHR与MS及其组成因素的关系。
- 韩硕张一径张学颖郑东晗王琦金元哲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心率
- 室内公共场所禁烟前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复吸危险因素差异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全国室内公共场所禁烟前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的吸烟情况及复吸的独立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对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接受PCI治疗的585例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及电话随访,比较在室内公共场所禁烟前后,患者吸烟情况及吸烟患者出院后复吸的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禁烟令后,PCI患者吸烟率、术后复吸率、全因再入院率、每日被动吸烟时间等均无明显改善。禁烟令前后,吸烟的PCI患者出院后复吸的危险因素不完全相同;禁烟令前,复吸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OR值为0.933,P<0.05);而禁烟令后,复吸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OR值为0.869,P<0.05)、高血压(OR值为4.440,P<0.05);高龄患者复吸的风险更低。结论禁烟令前后,PCI患者术前吸烟率、术后戒烟率无差异;吸烟的PCI患者术后复吸的危险因素不相同。
- 张一径韩硕金元哲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复吸
- 不同年龄组吸烟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复吸危险因素差异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的当前吸烟患者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复吸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对接受PCI治疗的197例当前吸烟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及电话随访,比较出院后复吸的危险因素在不同年龄组患者中的差异。结果所有被征集的患者中,PCI术后复吸者为112例,其中非老年组87例,老年组25例。相关性分析提示非老年组患者中植入多枚支架(P=0.025)、重度尼古丁依赖(P=0.001)、每日被动吸烟时间长(P=0.000)可能与复吸相关,其中植入多枚支架与复吸负相关。而老年组中复吸与既往高血压病史(P=0.034)相关。按不同年龄组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非老年组患者复吸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重度尼古丁依赖(OR:3.914,P=0.003)和每日被动吸烟时间(OR:1.352,P=0.000);而老年组患者为:男性(OR:17.325,P=0.027)、既往高血压病史(OR:13.185,P=0.005)、每日被动吸烟时间(OR:1.273,P=0.045)。结论在接受PCI治疗的吸烟患者中,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复吸的危险因素不同;在非老年组患者中,重度尼古丁依赖及每日被动吸烟时间是复吸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老年组患者中,男性、既往高血压病史、每日被动吸烟时间是复吸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一径韩硕金元哲
- 关键词:年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吸烟
- 社区人群红细胞压积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社区35~64周岁居民红细胞压积与心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2011年4月~2012年2月在辽宁省沈阳市城区1,884名居民进行了动脉硬化及其相关疾病的基线情况调查,并留取清晨点时间血样、尿样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等,分析红细胞压积在健康人群以及具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完成调查的35~64周岁居民共1,884名,男性548名,女性1,336名,平均年龄为54.7±6.7岁。具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肥胖中任一危险因素者的红细胞压积水平分别为0.41(0.39,0.44),0.41(0.39,0.44),0.41(0.39,0.44),0.44(0.41,0,47)和0.41(0.39,0.44),均高于健康者(P〈0.05)。具有1个、2个、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者的红细胞压积水平显著高于无危险因素者(P〈0.05)。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10年发病危险极低危组与低危组、中危组、高危及以上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压积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联合红细胞压积与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许可以更好地评估心血管疾病。
- 郑东晗金元哲段志英林英子张学颖王婧如韩硕王国锋张一径
- 关键词:红细胞压积心血管疾病
- 社区人群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社区35~64周岁居民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与心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在沈阳市城区1884名居民(男548例,女1336例)中进行了心血管病及其相关疾病的基线情况调查。根据是否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入选者被分为健康对照组(675例)和危险因素组(1209例);根据具有的危险因素数量,危险因素组被进一步分为1个危险因素组(491例)、2个危险因素组(263例)和≥3个危险因素组(455例)。所有对象留取清晨血样、尿样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等,比较分析各组的N/L比值。结果:在只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中任一危险因素的患者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N/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55(1.15,1.95),1.60(1.21,2.07)比1.45(1.09,1.91)],P均〈0.05,其余危险因素亚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在危险因素亚组间,≥3个危险因素组的N/L水平显著高于2个危险因素组[1.57(1.16,2.04)比1.41(1.07,1.89),P〈0.051,其余各组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高血压和糖尿病显著有关,且≥3个危险因素组的N/L水平显著高于2个危险因素组,N/L比值有助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 郑东晗金元哲段志英林英子张学颖王婧如韩硕王国锋张一径
- 关键词:淋巴细胞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