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熹晨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新中国
  • 2篇新中国初期
  • 2篇文化
  • 1篇贞操
  • 1篇贞操观
  • 1篇清末
  • 1篇清末民初
  • 1篇文化观
  • 1篇文化观念
  • 1篇文化研究
  • 1篇民初
  • 1篇婚姻
  • 1篇婚姻文化
  • 1篇妇女解放

机构

  • 4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廖熹晨
  • 2篇梁景和

传媒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史学月刊
  • 1篇辽宁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女性与男性的双重解放——论清末民初婚姻文化的变革被引量:6
2012年
清末民初时期婚姻文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发展成为20世纪婚姻文化变革的第一次高潮。这一变革,是在"习俗救国"口号的感召下进行的。它既是西俗东渐后向西方学习的一个具体事项,也是对戊戌维新时期婚姻文化变革的一个继承,更是男女平权这一女性解放思潮引导下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体现。在清末民初时期,进步知识分子主张的新式婚姻观以及婚姻文化的变革,蕴藏着女性身体和精神解放的意义,亦蕴涵着男女平等、男女两性双重解放的意义,即人的解放的意义。这是中国传统"人伦文化"向"个性主义"文化转变过程中,在婚姻文化变革中的重要体现。
梁景和廖熹晨
关键词:婚姻文化
1949—1966年新中国贞操观的变革——以北京地区为例
2014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贞操观相较于民国时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1949-1966年是新中国成立初的十七年,也是"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十七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爆发后,贞操观又显著呈现了不同的特点,故本文以"文革"前后为界,以北京地区为例,对新中国成立初期贞操观的变革进行了探讨,总结了这十七年间贞操观变革的历史意义与局限。
廖熹晨梁景和
关键词:贞操观妇女解放
新中国初期(1949-1966)北京地区性伦文化研究
性伦文化是从历史学角度关注两性关系伦理变迁的研究范畴。广义的性伦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借以规范、制约两性间以“性”为核心或与“性”相关的一系列关系的功能性模式。而狭义的性伦文化就是在性伦文化观念的作用和影响下,人类社会中两性关...
廖熹晨
文献传递
新中国初期(1949—1966)北京地区性伦文化观念的变革
2011年
新中国初期(1949—1966)是新中国性伦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性伦文化开始形成。总体而言,1949—1966年北京地区性伦文化观念在性关系基本原则、性伦文化核心价值标准、贞操观这三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中国性伦文化变革的重要缩影,北京地区性伦文化观念的变革也揭示了新中国初期性伦文化变革的意义与局限。
廖熹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