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晓灵

作品数:64 被引量:353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手术
  • 17篇外科
  • 14篇肿瘤
  • 13篇手术治疗
  • 13篇颅内
  • 10篇神经导航
  • 9篇外科手术
  • 8篇动脉瘤
  • 8篇显微手术
  • 8篇脑损伤
  • 7篇切除
  • 7篇显微外科
  • 7篇病变
  • 6篇显微外科手术
  • 5篇动脉
  • 5篇入路
  • 5篇细胞
  • 5篇显微手术治疗
  • 5篇颅内动脉
  • 4篇血管

机构

  • 63篇四川省人民医...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四川大学
  • 2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绵阳市第三人...
  • 1篇崇州市人民医...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峨眉山市人民...

作者

  • 64篇廖晓灵
  • 45篇黄光富
  • 32篇冯海龙
  • 30篇谭海斌
  • 23篇陈勇
  • 18篇袁利民
  • 17篇陈隆益
  • 17篇刘卫东
  • 13篇赵冬冬
  • 13篇唐健
  • 9篇刘进平
  • 9篇李志立
  • 8篇蒋万书
  • 6篇李自立
  • 5篇游潮
  • 4篇何永生
  • 4篇高立达
  • 3篇张立福
  • 3篇张冠妮
  • 3篇肖顺武

传媒

  • 9篇中国临床神经...
  • 7篇中华神经外科...
  • 6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实用医院临床...
  • 4篇四川医学
  • 3篇医学科技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中国医师协会...
  • 3篇中华医学会神...
  • 2篇华西医学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首届中国中青...
  • 2篇第二届西部神...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Chines...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 8篇2004
  • 2篇2003
  • 7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CD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判断价值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评估的作用及其表现与颅内压、脑灌注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TCD检测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24h内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脉动指数(PI),同时记录ICP、CPP及伤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4~5分为良好,1~3分为恶劣)。结果30例(51%)预后良好患者MCA平均血流速度大于40cm/s,27例(73%)预后差的患者MCA平均血流速度小于40cm/s(P<0.025)。34例预后良好患者平均PI小于1.5,30例预后恶劣患者平均PI大于1.5(P<0.001)。ICP/CPP与PI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脑伤患者入院24h内TCD结果对伤后6个月的恢复结果具有预后价值,并与ICP、CPP监测结果密切相关。
谭海斌冯海龙黄光富廖晓灵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压脑灌注压
神经导航和神经电生理辅助下脑功能区肿瘤手术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脑功能区肿瘤治疗的策略和技巧.方法 分析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手术治疗的脑功能区41例肿瘤.使用神经导航和神经电生理辅助的有23例(辅助组),未使用18例(未辅助组).未辅助组直接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辅助组采用神经导航、皮层神经电刺激(MEP)、体感诱发电位(SEP)、术中唤醒麻醉等技术确定肿瘤和脑功能区,根据肿瘤和功能区的关系切除肿瘤.结果 未辅助组肿瘤全切4例(22%),3例(17%)次全切,11例(61%)大部切除.术后功能良好6例(33%),无变化2例(11%),10例(56%)功能障碍加重.辅助组肿瘤全切12例(52%),4例(17%)次全切,7例(31%)大部切除.术后功能良好16例(70%),无变化3例(13%),4例(17%)功能障碍加重.两组肿瘤全切率及术后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导航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辅助下,可以做到精确的病灶解剖和脑功能区定位,加上运用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脑功能区的肿瘤也能取得良好疗效.
廖晓灵黄光富刘进平张冠妮
关键词:神经导航电生理监测脑肿瘤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 比较两种微创手术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血肿清除情况。结果 两种方法均较安全 ,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大于72 % ;3~ 5天血肿残余率除穿刺组 1例≤ 5 0 %外 ,其余病例均 <10 % ,穿刺组清除时间较碎吸组稍慢一些。结论 幕上血肿大于 2 5ml ,或中线结构移位大于 5mm都可考虑微创手术 ,特别适合高龄、心肺肝肾功能差、不能耐受或不愿手术者 。
陈勇黄光富廖晓灵李志立陈隆益谭海斌袁利民刘卫东冯海龙赵冬冬
关键词:微创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适应证血肿清除神经功能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SjO_2持续监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研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中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 (SjO2 )持续监测脑灌注压的可行性。方法 测定 40例CEA病人颈动脉楔压 (SP)及连续监测颈动脉夹闭后 10分钟内SjO2和体感诱发电位 (SEP)的变化情况 结果 SEP波幅和SP之间无相关关系 (r=0 16 ,P =0 2 5 )。夹闭颈动脉后SjO2 从 70 %降到 6 4% (P <0 0 1)。SEP波幅同时从 2 0 μV降到 1 6 μV (P <0 0 1)。放开夹闭后 ,SjO2 从 6 5 %升到 70 % (P <0 0 1) ,SEP也从 1 6 μV升到 1 9μV (P <0 0 1)。SEP波幅变化比和SjO2 呈相关关系 (r =0 6 6 ,P <0 0 0 1)。结论 SjO2 的连续监测可用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而且在预测颈动脉夹闭所致脑的低灌注方面优于SP检测法。
廖晓灵冯海龙黄光富木矢克造谭海斌
关键词: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脑缺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第三脑室造瘘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多因素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第三脑室造瘘 (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手术指征和效果预测。方法 根据病因 ,将病例分为四组 :肿瘤组 2 1例 ,中脑导水管梗阻 18例 ,囊肿组 11例 ,颅内出血及感染组 8例。采用多因素统计方法研究 5 8例梗阻性脑积水致病原因、术后早期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发现在ETV手术效果预测中的作用。结果 Kaplan Meier分析显示ETV术后一年总有效率为 0 75~ 0 8。中脑导水管梗阻、肿瘤和囊肿手术有效率分别为 0 89、0 84和 0 82 ,颅内出血及感染仅为 0 5 0 (P =0 0 4 75 )。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术后2周内早期临床症状改善 (SigofLogLR <0 0 0 0 1)和磁共振电影相差成像显示造瘘口通畅 (SigofLogLR =0 0 0 0 2 )均为手术成功的预后指标。ETV术后 2周内侧脑室体积变化并无预测作用 (P =0 0 7)。结论 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要求适当选择适应证。
冯海龙木矢克造黄光富廖晓灵谭海斌陈勇
关键词:第三脑室造瘘手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手术指征
颅咽管瘤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分析总结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并探讨其正确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各种并发症,其中尿崩症32例,高钠高氯血症21例,低钠血症13例,高热13例。临床痊愈出院16例,好转出院28例,死亡2例。结论术后严密监测血电解质及尿量,手术前后补充糖皮质激素,积极处理尿崩症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与手术本身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术前即有明显下丘脑功能损害者,手术风险较大,预后差。
刘卫东黄光富袁利民陈隆益陈勇李志立冯海龙廖晓灵谭海斌唐健赵冬冬
关键词: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手术并发症
神经导航下小切口显微切除脑深部微小病变
目的探讨脑深部微小占位病变的手术经验。方法应用BrainLabVV2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下显微切除脑深部微小占位病变46(男28,女18)例,平均年龄46.6岁。分别利用神经导航系统定出手术切口、骨窗大小,指示手术入路。...
廖晓灵黄光富袁利民
关键词:神经导航显微外科手术脑深部微小病灶
文献传递
经鼻-蝶鞍区病变手术安全性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提高经鼻蝶鞍区病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蝶显微手术切除的196例鞍区病变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病变全切168例,次全切26例,2例未切除。术后永久性尿崩2例,术后出血3例,脑脊液鼻漏21例,脑膜炎8例。视力障碍加重5例。本组死亡5例(2.55%)。结论准确的术前诊断、细致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术中神经导航的应用、娴熟的显微手术技术以及术后并发症的积极防治可以大大提高经鼻蝶鞍区病变手术的安全性。
廖晓灵黄光富
关键词:经蝶手术鞍区病变安全性
鞍区肿瘤的显微外科
2002年
目的:提高鞍区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4例鞍区肿瘤选择翼点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其中垂体腺瘤17例,颅咽管瘤4例,异位松果体瘤1例,脑膜瘤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5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显微手术视野清楚,损伤小,选择翼点入路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
廖晓灵冯海龙黄光富赵冬冬谭海斌
关键词:显微手术翼点入路鞍区肿瘤
颅内动脉瘤三维CT血管成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评价和对比3D-CTA、MR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6例可疑动脉瘤患者行3D-CTA,MRA和DSA检查。结果 共发现129个动脉瘤。3D-CTA发现的最小动脉瘤大小为1.6mm×1.7mm×2.0mm。3D-CTA对动脉瘤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而MRA则分别为95.3%和97.6%,DSA为100%和97.7%;对载瘤动脉和分枝动脉的形态描述明显优于MRA和DSA(分别为P<0.05和P<0.01);在阐明动脉瘤颈的形态上明显优于MRA和DSA(P<0.01);对动脉瘤血栓化和钙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A和DSA(P<0.001)。3D—CTA在108例(83.7%)动脉瘤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提供了重要依据。结论 3D—CTA在动脉瘤检出及其特征描述上优于MRA和DSA。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冯海龙木矢克造廖晓灵佐藤秀树黄光富蒋万书谭海斌赵东东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