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应凤博

作品数:13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博士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多发
  • 7篇脑梗
  • 7篇痴呆
  • 6篇多发性
  • 5篇梗塞
  • 5篇梗塞性
  • 4篇动物
  • 4篇动物模型
  • 4篇脑梗死
  • 4篇梗塞性痴呆
  • 4篇梗死
  • 3篇多发性脑梗塞
  • 3篇多发性脑梗塞...
  • 3篇多发性脑梗死
  • 3篇多发性脑梗死...
  • 3篇脑梗塞
  • 3篇脑梗塞性痴呆
  • 3篇脑梗死性痴呆
  • 3篇梗死性
  • 3篇海马

机构

  • 12篇承德医学院附...
  • 5篇承德医学院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中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13篇应凤博
  • 8篇米艳娟
  • 8篇高燕军
  • 6篇薛景凤
  • 5篇赵晓丽
  • 3篇陈志宏
  • 2篇王嗣欣
  • 2篇胡亚军
  • 2篇杨广成
  • 1篇陈启东
  • 1篇刘宝山
  • 1篇刘志华
  • 1篇刘岩
  • 1篇柴淑慧
  • 1篇王东
  • 1篇周丽红
  • 1篇张延红
  • 1篇杨广承
  • 1篇庞宗然
  • 1篇庞凤兰

传媒

  • 3篇承德医学院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山东医药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0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机微血栓的制作被引量:1
2008年
参照Kanekd、陈俊抛和陈衔城等人的方法,并加以改进,利用正常人血浆纤维蛋白,创造一种有机微血栓,进而制作一种有机微血栓所导致的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动物模型。
应凤博高燕军米艳娟薛景凤
关键词: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动物模型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前后脑灌注CT成像的变化被引量:7
2008年
应凤博胡亚军王嗣欣高燕军米艳娟
关键词:脑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
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的模型建立及评价
目的:建立一种有机微血栓所导致的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动物模型,模拟临床上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病的发生.采用Morris水迷宫的方法观察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变化,应用光镜观察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大鼠海马的形态学改变,评价...
应凤博
关键词: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海马学习记忆形态学行为学测试
文献传递
骨骼肌疑难病例的临床、光镜及超微结构分析
2008年
对20例骨骼肌活检标本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发现骨骼肌疾病类型繁多,临床症状相似,绝大多数缺乏特异性,但是结合光镜、电镜和临床特点综合分析可以鉴别。认为总结骨骼肌常见病变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
应凤博
关键词:骨骼肌活检光镜电镜
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对25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术前、术后3d及术后6~12个月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术后6~12个月血管再狭窄及无再狭窄患者的hs-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25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3d及术后6~12个月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术后3d血清hs-CRP水平与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术后6~12个月时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血清hs-CRP水平增高,出现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患者升高更显著。
王嗣欣应凤博胡亚军周丽红高燕军米艳娟刘志华陈启东
关键词:动脉狭窄再狭窄超敏C反应蛋白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模型的行为学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评价有机微血栓所导致的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动物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方法将60只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组大鼠于左侧颈总动脉的分叉处注入有机微血栓0.5 ml造成多发性脑梗死动物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观察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90 s内穿过原平台位置的次数和在原安全平台象限探索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减少,定位航行实验中学习记忆成绩较差(P<0.05)。结论有机微血栓导致的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动物模型是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基础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应凤博薛景凤高燕军米艳娟杨广成赵晓丽陈志宏
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血脂代谢异常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脂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脑出血与391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l(A poAl)、载脂蛋白B(ApoB)、ApoAl/ApoB之间的异同。结果:两组间TG、HDL-C、ApoAl/ApoB有显著差异。结论:脑出血与脑梗死血脂代谢异常有所不同。
俞久利应凤博
关键词:脑梗死脑出血血脂
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应凤博赵晓丽杨广承薛景凤高燕军米艳娟
课题利用正常人血浆纤维蛋白,制作一种有机微血栓,选择大鼠左侧为实验侧,于左侧颈外动脉逆行插管至左侧颈总动脉的分叉处后缓慢注入微栓子混悬液,使微栓子通过颈内动脉进入颅内至大脑各动脉,建立一种有机微血栓所导致的多发性脑梗塞性...
关键词:
关键词:痴呆多发性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模型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建立一种有机微血栓所导致的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动物模型,评价其可靠性和实用性。方法将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置)、模型组(于左侧颈外动脉逆行插管至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注入有机微血栓0.5ml,造成多发性脑梗死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于左侧颈外动脉逆行插管至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向颈内动脉内注入生理盐水0.5ml)。应用光镜观察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大鼠海马的形态学改变。结果造模后脑内存在广泛而多发的梗死灶,以海马区梗死发生率为最高。结论建立的模型与临床上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病人相似,是进行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应凤博薛景凤高燕军米艳娟赵晓丽陈志宏
关键词: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动物模型海马形态学
多发梗塞性痴呆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4年
应凤博薛景凤高燕军米艳娟
关键词:多发梗塞性痴呆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