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芬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主题

  • 2篇小说
  • 1篇东亚同文书院
  • 1篇战争
  • 1篇清晨
  • 1篇著作
  • 1篇作家
  • 1篇历史叙述
  • 1篇抗日
  • 1篇抗日战争
  • 1篇抗日战争时期
  • 1篇长篇

机构

  • 2篇长江大学

作者

  • 2篇常芬

传媒

  • 1篇文学人类学研...
  • 1篇南开日本研究

年份

  • 2篇202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时代情境下的历史叙述——评大城立裕长篇著作《小说·琉球处分》
2021年
明治维新后,明治政府把侵略朝鲜、占领中国台湾作为既定方针,急于吞并独立主权国家——琉球国,作为进犯中国台湾的基地。1872年,明治政府将琉球国王尚泰降为“琉球藩王”,1875年7月,勒令琉球改藩制为日本的府县制;因琉球拖延,1879年3月派兵强行接管,废琉球藩,改为冲绳县,至此,藩属中国五百年的琉球国在日本的侵略下亡国。大城立裕的《小说·琉球处分》细致入微地讲述了这一段错综复杂的历史。在该作品中,大城立裕站在“日琉同祖论”的立场,描写了琉球国如何一步步沦为琉球藩、冲绳县,从而成为日本的一部分的全过程。“琉球属于日本”是50年代末作家创作该小说时抱持的信念,所以,明治政府如何处理琉球国,而非琉球国如何应对明治政府,成为该小说的核心主题。
常芬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冲绳人的青春体验与精神构造——浅析大城立裕《清晨,伫立在上海——小说东亚同文书院》
2021年
大城立裕(1925—2020),生于冲绳中城村一个世袭神女之家,1943年入读上海东亚同文书院,日本战败后退学,辗转回到美军托管下的冲绳。东亚同文书院的消失带来的“青春挫败感”和“祖国丧失”的创伤促使大城立裕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与朝鲜、中国台湾及日本本土青年共读于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的经历促使其对“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家认同”“文化认同”等观念展开了深刻的思索。《清晨,伫立在上海——小说东亚同文书院》是一部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告白小说,其主题兼具边缘性与普遍性:冲绳以此与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相联通。主人公集冲绳民族意识、“日本国民意识”于一身,海外异化空间促成了其琉球民族认同的觉醒,却亦由此陷入从边缘到封闭的境地。
常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