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红叶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胚乳
  • 3篇淀粉
  • 3篇淀粉粒
  • 2篇稻米
  • 2篇杂交
  • 2篇杂交稻
  • 2篇水稻
  • 2篇细胞
  • 1篇电镜
  • 1篇电镜扫描
  • 1篇钝节拟丽藻
  • 1篇盾叶薯蓣
  • 1篇性状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染色
  • 1篇杂交稻米
  • 1篇杂交稻亲本
  • 1篇扫描电镜
  • 1篇生长温度
  • 1篇石蜡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作者

  • 6篇常红叶
  • 3篇傅华龙
  • 3篇兰利琼
  • 3篇康海岐
  • 2篇唐薇薇
  • 2篇卿人韦
  • 2篇邓禹
  • 1篇许育彬
  • 1篇叶华勋
  • 1篇刘佳
  • 1篇周旭丹
  • 1篇莫英
  • 1篇邓丽娟
  • 1篇黎晓红
  • 1篇陈放

传媒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杂交水稻主要亲本材料的垩白性状及其胚乳结构电镜扫描被引量:10
2007年
【研究目的】针对杂交稻米品质问题,研究杂交稻亲本垩白形成与胚乳细胞形态结构和发育以及与淀粉粒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杂交稻米高垩白形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对几个应用面积较大的杂交稻主要亲本和两个米质对照品种,按GB/T17891-1999方法调查其垩白性状,对其米粒胚乳结构和淀粉粒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结果】亲本材料间垩白性状差异首先表现在垩白率上,其次为垩白度,最后为垩白面积。高垩白的保持系和桂朝2号垩白主要发生在中、腹部,而相对低垩白的恢复系主要在中部,腹白少或无。垩白度与垩白率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与垩白面积无明显相关性。淀粉粒在米粒横断面上分布的均匀性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较大的相关性,分布越均匀则垩白率和垩白度越小;而长方柱状细胞层数和多少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明显。5个恢复系和3个保持系垩白米粒的背部淀粉粒普遍发育良好而中部较差;保持系与恢复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腹部淀粉粒的发育形态上。【结论】杂交稻保持系与恢复系的垩白发生部位有所差异,垩白形成与其淀粉粒的分布有重要关系;中、腹部淀粉粒发育异常容易产生垩白,主要受胚乳细胞生理发育规律的影响。
康海岐常红叶
关键词:杂交稻亲本胚乳淀粉粒电镜扫描
生长温度对盾叶薯蓣POD活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研究了15℃、20℃、25℃、30℃和35℃五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盾叶薯蓣一些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盾叶薯蓣叶片的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呈V字形,其中在25℃时处于最低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呈M字形,可溶糖含量的变化呈W字形.在15℃、20℃、30℃和35℃下, 5d内,随着时间的延长,MDA含量增加,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下降;在25℃下,盾叶薯蓣的POD活性以及MDA、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较小,相对稳定,所以25℃是最为适宜的生长温度.
莫英傅华龙卿人韦叶华勋唐薇薇常红叶兰利琼
关键词:盾叶薯蓣POD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生长温度
水稻籽粒胚乳的石蜡切片方法改良及其结构发育观察被引量:15
2008年
以杂交水稻保持系‘岗46B’授粉后不同天数的籽粒为材料,利用PAS反应原理,通过对传统石蜡切片技术中材料固定、染色、脱水、浸蜡等环节的改进,即采用FAA和FPA相结合方式固定材料,先用热配法席夫(Schiff)试剂进行整染,再以稀释和氨水蓝化后的埃利希氏(Ehrlich)苏木精复染,中间以70%、83%、95%质量分数梯度乙醇进行脱水和复水处理,渐进式浸蜡与把握时间等实验环节,对水稻胚乳结构发育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授粉后第2~10天籽粒胚乳的石蜡切片完整,且染色分明,结构显示完整清晰。观察发现,随着授粉后天数推移,胚乳内部逐渐由游离胚乳核期向细胞化过渡,细胞层数增加并趋向充满子房,淀粉粒开始累积,胚乳细胞进一步增大。授粉后第5~10天是胚乳细胞淀粉粒从开始到大量累积的重要时期,同时胚乳细胞向无核化发展,不同部位胚乳细胞和淀粉粒的排列分布也逐渐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表明改良后的石蜡切片方法适合于授粉后第0~10天的水稻胚乳结构发育研究。
康海岐常红叶许育彬陈放
关键词:水稻胚乳淀粉粒石蜡切片
不同水稻品种(系)的垩白差异及胚乳细胞学结构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调查了18个水稻品种(系)的垩白度、垩白粒率和垩白大小,并对米粒胚乳横断面上的胚乳细胞和淀粉粒进行了电镜扫描.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存在显著差异,但垩白大小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系)在稻米胚乳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方式上有所不同,其横断面上淀粉粒的分布情况也有明显差异.不同品种(系)的垩白米之间,品种内垩白米与非垩白米之间,以及垩白米不同部位之间的淀粉粒形态具有差异.米粒横断面背腹径方向上长方柱状细胞群(细胞长度为宽度的两倍以上)与垩白发生有一定相关性,但不是垩白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淀粉粒在米粒横断面上分布情况与垩白发生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淀粉粒分布越均匀越不易发生垩白,而如果淀粉粒分布不均匀,则使得其排列疏松并最终产生垩白.本文还对垩白发生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常红叶康海岐傅华龙唐薇薇邓禹刘佳兰利琼
关键词:稻米淀粉粒扫描电镜
荧光染色观察钝节拟丽藻中无丝分裂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用DAPI荧光染色法对处于不同生长时期钝节拟丽藻(Nitellopsis obtuse)的节间,小枝,苞片,节部及假根中细胞的细胞核的分裂方式进行了研究,发现无丝分裂是钝节拟丽藻藻体细胞核的唯一分裂方式.在细胞核无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不发生浓缩,不形成染色体,核膜不解体,核的分裂部位不定,产生的子核大小,形状各异.
邓禹傅华龙卿人韦常红叶周旭丹邓丽娟黎晓红兰利琼
关键词:无丝分裂钝节拟丽藻细胞核荧光染色
系列杂交稻米垩白及胚乳细胞生长、发育特征的研究
垩白是稻米胚乳中的白色不透明部分,它是评价稻米外观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首先调查了18个水稻品种(系)的垩白度、垩白粒率和垩白大小等垩白性状,并利用扫描电镜对米粒胚乳横断面上的胚乳细胞和淀粉粒进行了观察。主要结果...
常红叶
关键词:稻米胚乳细胞细胞生长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