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腾发

作品数:13 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地电
  • 9篇地震
  • 8篇震前
  • 7篇地震前
  • 6篇地电场
  • 4篇M
  • 3篇日变
  • 3篇日变化
  • 2篇地电阻率
  • 2篇物理解释
  • 2篇S7
  • 1篇地电观测
  • 1篇地震预测
  • 1篇电场
  • 1篇电场变化
  • 1篇电磁扰动
  • 1篇电阻率
  • 1篇时频
  • 1篇视电阻率
  • 1篇数据研究

机构

  • 13篇中国地震局兰...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北京市地震局

作者

  • 13篇崔腾发
  • 9篇刘君
  • 8篇安张辉
  • 8篇杜学彬
  • 8篇范莹莹
  • 5篇陈军营
  • 4篇谭大诚
  • 4篇王建军
  • 3篇王丽
  • 2篇闫睿
  • 1篇刘小凤
  • 1篇张辉
  • 1篇高曙德
  • 1篇刘宝勤
  • 1篇朱石军
  • 1篇胡乐银
  • 1篇武震
  • 1篇章鑫
  • 1篇苏永刚
  • 1篇严玲琴

传媒

  • 4篇地震工程学报
  • 3篇地震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5
  • 6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芦山M_S7.0和汶川M_S8.0地震前地电场变化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应用四川芦山Ms7.0和汶川Ms8.0震中周围部分地电场观测台站的资料,主要利用地电场波形比较和极化方位变化两种方法,并结合观测台站的工作日志,对两次地震前地电场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得出:芦山Ms7.0和汶川M8.0地震前部分台站地电场波形出现变异现象,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日变波形的畸变(如盐源台和泸沽湖台)和相应时段地电场频谱特性出现变化,这些变异基本上出现在震前1~2个月内;利用两次地震前地电场观测的日均值计算了部分观测台站的地电场极化方位,发现在震前地电场的极化方位出现了大幅变化,最大变化幅度达160°,最小变化幅度也有10°;初步研究还发现,两次地震前夕,震中周围部分台站极化方位的正向或反向延长线,相汇集的区域与地震的震中有一定联系;对于研究所得结果,从地震电信号的产生机制和震源特性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理论解释.
安张辉杜学彬谭大诚范莹莹刘君崔腾发
关键词:汶川地震
子午链大地电场日变化时空特征及物理解释
本文应用中国大陆两条经度链和两条纬度链上近40个地电场台站2008-2011年每个台站6个测道的的分钟值观测数据,研究了地电场日变化在时间域、频率域变化的特征,即正常变化的时空分布规律。时间域研究方法主要为原始数据波形、...
崔腾发
关键词:地电场
文献传递
2013年芦山Ms7.0地震前地电场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7
2015年
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对2013年芦山Ms7.0地震前甘肃省平凉台、四川省成都台和云南省元谋台地电场观测资料进了分析研究.为增强对研究结果的说服力,还对平凉、成都和元谋地电场观测台站在正常时段变化情况,与地震发生前夕的处理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成都地电场观测台站在芦山Ms7.0和汶川Ms8.0地震前的变化情况也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①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能够对地电场观测资料进行有效处理,处理结果简单直观;②在芦山地震前1~2个月地电场时频图出现能量增强现象,出现变化的周期范围约为90~1400 h,能量最小变化幅度有3个数量级,最大变化幅度达到6个数量级;③通过上述三个地电场观测结果的对比,以及成都地电场观测结果的类比方式,大大提高了分析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在讨论部分,对地电场观测中能够观测到震前异常变化的可能性,从实验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论述.
安张辉杜学彬范莹莹刘君谭大诚崔腾发陈军营王建军
关键词:希尔伯特-黄变换地电场
芦山M_S7.0与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电磁扰动异常变化被引量:7
2015年
应用四川芦山MS7.0和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震中周围部分电磁扰动观测台站资料,主要利用电磁扰动原始波形比较以及电磁脉冲能量分析两种方法,对两次地震前电磁扰动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两次地震前4个电磁扰动台站原始曲线出现异常变化,主要表现形式为观测值脉冲信号频繁突跳、增大以及震前波形畸变、反复出现阶跃;2两次地震前,电磁扰动台站都记录到了明显的脉冲能量增大的异常现象,主要异常出现的时间在几天~2个多月;3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都在地震前记录到了异常变化,但反映出的异常时间及变化幅度不同步。对于研究所得结果,从地震电磁辐射的产生机制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理论解释。
刘君安张辉范莹莹杜学彬崔腾发
低频电磁信号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探讨
高曙德刘小凤杜学彬苏永刚狄国荣张辉安张辉崔腾发
以中国ELF电磁观测台站和长极距地面电阻率观测台站记录中强地震的电磁扰动为研究对象,从观测技术、观测环境、异常演变与地震关系等方面对2008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中强级地震前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为可能与地震活动有关的电磁...
关键词:
关键词:地震预测
北京市延庆地震台地电阻率长程观测数据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分析北京延庆台1988年以来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的可靠性,讨论归一化变化速率方法,用以处理该台地电阻率长程观测数据;结合北京及邻近地区近三十年来发生的7次中强地震,研究该台地电阻率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延庆台地电阻率观测对附近的中等以上地震和远距离大震有一定的映震能力,可为今后该台附近及邻近地区的地震提供中、短期预测预报参考依据;同时该台在中国大陆及周边远距离大震前也观测到了时间上对应的地电阻率异常。
闫睿朱石军胡乐银崔腾发
关键词:地电阻率地震
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变化被引量:21
2013年
应用富氏滑动、归一化变化月速率等方法处理了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震中400km范围内9个地电阻率观测台2002—2013年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本次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变化。结果显示,尽管震中周围的地电阻率台站存在环境干扰等影响,但在本次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仍然很明显,表现出震前以下降为主、大幅度异常的特点。最后初步讨论了本次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的可能成因。
刘君杜学彬范莹莹安张辉陈军营谭大诚崔腾发王建军
关键词:地电阻率
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平凉台地电场变化被引量:10
2013年
应用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263天及震后9天的平凉台观测数据研究了该台地电场在时间域、频率域内的变化,得到:(1)在岷县漳县M_s6.6地震以及在2013年四川芦山M_s7.0地震前平凉台地电场观测记录了显著的自然电场变化,在近距离的岷县漳县地震前自然电场变化更显著,异常变化的持续时间长;(2)平凉台地电场最大熵功率谱密度在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前发生连续增大的现象,并持续到甘肃岷县漳县地震后。最后讨论了本次地震地电场极低频成分异常变化的机理。
范莹莹安张辉陈军营刘君王建军崔腾发王丽
关键词:地电场
两次近距离大震前成都台视电阻率重现性、相似性和各向异性变化被引量:35
2015年
本文评价了四川汶川MS8.0、芦山MS7.0地震前后成都台地电观测环境,研究了该台视电阻率变化.结果为:(1)两次大震发生在该台以西的龙门山断裂带、震源机制和震源深度接近,是近距离大震,相应地,在两次地震前该台两个正交测道中的每一测道视电阻率变化均显示了中期异常及其变化过程的重现性和异常幅度的相似性;(2)在每次地震前,两个测道表现了异常变化形态、幅度和起始时间的差异性.其重现性、相似性证明这些异常与两次大震晚期孕育有关;差异性主要展示了与震源机制有直接联系的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揭示了震前该台地下介质经历了强烈的电性各向异性变化的过程.
杜学彬刘君崔腾发范莹莹安张辉闫睿王丽
关键词:重现性各向异性
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大地电磁视电阻率变化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用归一化变化速率方法处理,分析研究了兰州及附近地区2004—2013年共10年期间5个大地电磁测点视电阻率重复观测数据,得到:1在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这些测深点在穿透深度几~二十余公里范围内的连续频点显示了同步变化的视电阻率异常,时间上对应了本次地震。其中3个测点NS测向在几乎相同的深度范围内出现了异常变化,各测点的NS测向异常频点较EW测向多且连续性好。2 NS和EW测向的连续频点在归一化变化速率曲线上同步上升异常是测点原地地下电阻率变化引起的,反映了地下介质相应勘探深度范围内电阻率升高,NS测向的连续频点的归一化变化速率下降而EW测向上升的变化,反映了测点原地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变化。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了MT复测的地震监测能力。
陈军营刘君刘宝勤范莹莹崔腾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