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屠重琪

作品数:34 被引量:136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3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2篇肿瘤
  • 9篇恶性
  • 8篇切除
  • 8篇切除后
  • 8篇骨折
  • 8篇恶性肿瘤
  • 7篇岛状
  • 7篇岛状皮瓣
  • 7篇岛状皮瓣转移
  • 7篇软组织
  • 7篇软组织恶性肿...
  • 7篇皮瓣
  • 7篇皮瓣转移
  • 7篇皮肤
  • 7篇皮肤恶性肿瘤
  • 7篇切除后缺损
  • 7篇缺损
  • 7篇脊柱
  • 6篇融合术
  • 6篇外科

机构

  • 24篇四川大学华西...
  • 8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都江堰市第二...

作者

  • 34篇屠重琪
  • 15篇段宏
  • 14篇宋跃明
  • 13篇裴福兴
  • 11篇黄富国
  • 10篇岑石强
  • 8篇刘立岷
  • 8篇曾建成
  • 7篇胡云洲
  • 7篇项舟
  • 7篇易敏
  • 7篇龚全
  • 7篇刘浩
  • 6篇饶书城
  • 6篇李涛
  • 4篇孔清泉
  • 4篇修鹏
  • 4篇冉波
  • 4篇袁海峰
  • 4篇刘浩

传媒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骨与关节损伤...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华西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骨肿瘤骨...
  • 2篇四川省医学会...
  • 2篇第十届西部骨...
  • 2篇第二届海峡两...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西藏医药
  • 1篇第2届中国重...
  • 1篇第七届西部骨...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2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5篇1996
  • 1篇199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椎嗜酸性肉芽肿(附14例报告)被引量:3
1996年
报道经病理证实的脊椎嗜酸性肉芽肿14例的治疗结果。其中12例随访1~18年,平均4年8个月,9例不全瘫痪者中,7例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1例完全瘫痪者部分恢复。通过临床资料分析,着重阐述了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认为有神经根或脊髓受压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或化疗;而无神经根或脊髓受压者,以放疗为主,结合化疗。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是防止瘫痪发生的关键。
屠重琪胡云洲饶书城宋跃明刘浩
关键词:脊椎嗜酸性肉芽肿
38例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与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讨论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该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70年至2005年收治的3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无特殊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病变原发于骨骼而无其他组织起源的证据,通过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以B型细胞源性为主。结果:手术治疗19例,术后局部放疗9例,全身化疗7例,未行放、化疗3例。单用全身化疗6例,放、化疗结合者12例,未行治疗1例,住院期间死亡1例。出院后随访1~18年,获得随访结果33例,2年内死亡12例,5年与10年生存率分别为41.1%(14/34)和20.1%(7/34)。结论:病理检查,尤其是免疫组化是确诊和分型的重要手段,治疗以放疗结合CMT化疗为主。
孙永刚李文屠重琪
关键词: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
a-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反复粘接人胫骨皮质骨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在医用粘接胶固定骨折断端时,往往需要反复粘接固定才能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本实验将新鲜人胫骨干复温后,于胫骨中段横断,取前方的皮质骨制成规则的三棱形,仔细处理断端骨面及三棱形的侧面,测量其面积后用于抗拉强度、剪切强度和弯曲强度的测定。在37℃生理盐水中用细砂纸打磨粘接面去除残余于骨面的胶体后,拭干各粘接面,再次测定抗拉、剪切、弯曲等指标,观察其变化。结果显示,第一次粘接的剪切强度大于第二次的剪切强度,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第二次粘接的剪切强度大于第三次粘接的剪切强度,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抗拉强度随粘接次数增加而减小,但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胶体断裂前,其弹性模量和刚度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在本实验中,初次粘接的抗拉强度为5.93 MPa,剪切强度为9.11 MPa,剪切实验中,被粘接的骨面的微形态结构的变化对剪切强度影响较大。在剪切强度的测定中,每次测定应去除1~2 mm的粘接面的骨质,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而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中,由于粘接面微形态结构的变化对实验结果无显著影响,去除骨面残留的胶体后即可进行反复实验。在临床操作中,对于剪切应力较大的部位,应一次粘接固定,以免反复粘接后影响粘接的固定效果。
吕波裴福兴屠重琪刘雷
关键词:粘接抗拉强度剪切强度
新型α-TCP/多元氨基酸共聚物复合人工椎板恢复脊柱后路术后脊柱后部结构完整性、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椎板切除术是脊柱手术中进行椎管减压的手术方式之一,其减压效果明显,但术后容易影响脊柱后部结构的完整性及脊柱的稳定性。本实验旨在探讨新型α-TCP/多元氨基酸共聚物(α-tricalcium phosphate/mu...
冉波段宏孔清泉修鹏袁海峰宋跃明裴福兴刘浩刘立岷龚全李涛曾建成屠重琪
关键词:人工椎板后路手术
岛状组织瓣转移Ⅰ期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
目的 四肢邻近关节或者负重部位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对肢体功能影响较大,需要(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本文探讨了局部组织瓣转移I 期修复这类缺损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科从2004 年至2007 年收治的17...
岑石强黄富国屠重琪项舟段宏易敏
关键词:皮肤恶性肿瘤软组织恶性肿瘤岛状皮瓣转移
岛状组织瓣转移Ⅰ期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
目的:四肢邻近关节或者负重部位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对肢体功能影响较大,需要(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本文探讨了局部组织瓣转移Ⅰ期修复这类缺损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从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17例四肢...
岑石强黄富国屠重琪项舟段宏易敏
关键词:皮肤恶性肿瘤软组织恶性肿瘤岛状皮瓣转移
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早期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评价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n—HA/PA66cage)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对5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多孔n—HA/PA66cage支撑植骨融合固定治疗。术前、术后1周内、3、6个月、1年随访时进行随访,用Frankel法记录患者神经功能,并行X线片及三维CT检查:采用Cobb法测量后凸情况,并测量伤椎邻近上、下椎体间高度,采用Brantigan等描述的方法观察融合情况。结果术后无神经损害加重;除2例FrankelA级和8例D级患者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平均随访9.4个月(6~12个月)。术前平均矢状位后凸角14.4°±12.6°,术后为3.7°±8.7°,末次随访时3.9°±8.5°。术前平均伤椎邻近上、下椎体间高度为(96.9±17.2)mm,术后为(109.5±17.1)mm,末次随访时为(108.6±16.9)mm。随访期间末见cage移位、内固定断裂及神经功能损害加重。19例达到E级融合,10例达到D级融合,25例达到C级融合。结论前路减压多孔n—HA/PA66cage支撑植骨融合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安全可行,术后椎间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纠正明显,随访过程巾丢失少,并能获得满意融合。
宋跃明陈日高刘立岷龚全李涛曾建成刘浩裴福兴屠重琪段宏
关键词:胸椎腰椎脊柱骨折脊柱融合术
关节及负重部位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目的:关节或者负重部位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对肢体功能影响较大,本文探讨了局部组织瓣转移修复这类缺损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科从2004年至2008年收治的23例四肢皮肤软组织恶性肿瘤病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7例...
黄富国岑石强钟刚屠重琪项舟易敏段宏
关键词:皮肤恶性肿瘤软组织恶性肿瘤岛状皮瓣转移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物椎间融合器在山羊颈椎融合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物(n-HA/PA66)椎间融合器在山羊颈椎前路融合中的效果。方法:15只成年雌性山羊随机分成A、B、C组,每组5只,均行经前路C3/4椎间盘切除术,A组椎间置入n-HA/PA66椎间融合器植骨;B组置入钛网植骨;C组采用自体三面皮质髂骨块植骨。分别于术前、术后、术后4周、8周及12周拍X线片观察测量各组手术节段平均椎间高度(disc space height,DSH)、椎间角(intervertebral angle,IVA)及前凸角(lordosis angle,LA);12周时处死动物取颈椎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前三组DSH、IVA和LA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即刻及术后4周三组间DSH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8周及12周,A组DSH与B、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4周、8周三组间IVA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周,A、B组IVA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即刻及术后4周、8周三组间LA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周,A、B组LA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2周时,A、B组颈椎标本各向角位移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后伸外A组各向稳定性优于B、C组;平均刚度均强于B、C组;ROM均小于B、C组(P<0.05)。A组在植骨区和椎间融合器边缘可见大量成熟的骨小梁组织,材料交界处可见大量纤维骨痂及新生骨形成,骨组织与材料表面已发生嵌合;B组的植骨块与椎体间的新生骨小梁已改建为成熟的骨小梁,部分区域尚可见未完全矿化的类骨质;C组可见较多的纤维骨痂形成,在骨小梁表面有红色的类骨质,部分区域有成熟的骨小梁。结论:n-HA/PA66椎间融合器能有效维持椎间隙高度,促进山羊颈椎前路植骨融合。
陈日高屠重琪裴福兴段宏刘立岷宋跃明
关键词:椎间融合器颈椎融合术山羊
颈椎关节突交锁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被引量:3
1996年
本文报告从1988年12月至1994年12月诊治的14例陈旧性颈椎关节突交锁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平均3.9个月(1~1O个月).脱位节段:C_(3~4)2例,C_(4~5)例,C_(5~6)例,C_(6~7)例.单侧脱位9例,双侧脱位5例.本组患者均有被误诊、误治的病史.在交锁关节突切除.脱位节段植骨融合的基础上,分别采用4种复位固定方法.术后随访平均2年8个月(6个月~5年3个月),9例患者中有7例神经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本文还对该病的诊断要点,误诊误治原因及目前的处理观点等问题作了讨论.
刘浩李志铭屠重琪饶书城刘波
关键词:颈椎关节突交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