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友桂

作品数:115 被引量:1,347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6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4篇水利工程
  • 4篇农业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0篇黄土
  • 20篇盆地
  • 19篇古气候
  • 15篇古环境
  • 14篇伊犁盆地
  • 14篇气候
  • 12篇矿物
  • 12篇黄土高原
  • 11篇粒度
  • 9篇古土壤
  • 9篇磁化率
  • 8篇粘土
  • 8篇剖面
  • 8篇气候意义
  • 8篇隆升
  • 8篇古气候意义
  • 8篇冰期
  • 7篇气候变化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机构

  • 103篇中国科学院
  • 2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6篇中国科学院研...
  • 14篇兰州大学
  • 13篇南京大学
  • 6篇长安大学
  • 6篇西安科技大学
  • 6篇陕西师范大学
  • 5篇福建师范大学
  • 5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15篇宋友桂
  • 19篇安芷生
  • 18篇强小科
  • 13篇常宏
  • 12篇方小敏
  • 12篇曾蒙秀
  • 12篇李传想
  • 11篇符超峰
  • 11篇李越
  • 9篇朱诚
  • 7篇李云
  • 7篇李吉均
  • 7篇史正涛
  • 5篇艾莉
  • 5篇董红梅
  • 4篇孙有斌
  • 4篇李小强
  • 4篇千琳勃
  • 4篇陈涛
  • 3篇沈吉

传媒

  • 13篇海洋地质与第...
  • 13篇地球环境学报
  • 6篇第四纪研究
  • 5篇中国科学(D...
  • 4篇地质论评
  • 3篇沉积学报
  • 3篇干旱区研究
  • 3篇地理科学
  • 3篇地球科学与环...
  • 3篇东华理工大学...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地理学报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山地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帕纳科第13...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4篇2014
  • 10篇2013
  • 9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中盆地城市群发展中几个关键基础地质问题被引量:4
2019年
关中盆地属于断陷盆地,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动频繁,城市建设中面临一系列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在搜集分析关中盆地1 000多个各类钻孔数据的基础上,对关中盆地城市群1∶5万综合地质调查中实施的主要钻井和剖面进行研究,探讨了城市群发展中面临盆地形成演化与活动断裂规避、第四系下限与关中盆地三维地质结构重建、水系演化与城市发展、历史时期古洪水事件与海绵城市建设等基础地质问题。研究表明:①关中裂陷形成于中晚白垩纪,始新世开始成湖,经过多次断陷与隆起,形成2个沉积中心,到上新世时湖泊扩展达到最大范围,盆地第四纪以来仍处于持续、缓慢的下降接受沉积过程,受秦岭持续构造隆升的影响,沉积中心由南向北迁移,这将对城市群布局产生重要影响。关中盆地城市群建设要回避断裂交汇处、端点和断层运动的枢纽部位。②建议将绿三门组划为上新统,不宜划分到第四系,三门组的形成时代是穿时的,在关中盆地第四系与地下空间规划的时候需要进行关注和纠正。③城市规划建设要遵循河湖演化的自然规律和区域地质地貌特征,千年、百年一遇的洪水水位分别高于河漫滩7m和2.2m,最大年降水量超过900mm,但季节分布不均,可作为城市防洪水和海绵城市建设的设计依据。
董英宋友桂张茂省兰敏文付晓芬刘慧芳宁强强
关键词:关中盆地地质环境洪水
伊犁盆地黄土分布、年代及粉尘来源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本文根据最新的研究资料,结合野外考察对处于西风区的伊犁黄土的分布、年代和粉尘来源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探讨了伊犁盆地黄土堆积的空间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伊犁黄土主要分布在山前丘陵和高阶地上,这些地貌部位堆积厚度最大,黄土沉积受地形和气候影响明显;已有的剖面年代学研究表明伊犁黄土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期,与新疆其它地区黄土开始大范围堆积的时间大体一致,但还可能有比中更新世更老的黄土存在;粒度分布和矿物表面形态特征表明伊犁黄土可能是近源物质与远源粉尘沉积作用叠加的结果,不同地区黄土在堆积过程所受到动力条件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伊犁黄土中粘土组分可能主要来自中亚荒漠和伊犁河中、下游地区,西风带来的粉尘对伊犁盆地不同地区黄土的贡献率不同。
李传想宋友桂王乐民
关键词:伊犁盆地黄土粒度
西风区末次冰期以来昭苏黄土剖面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对新疆伊犁昭苏黄土剖面微量元素和粒度的测定分析,并与黄土高原黄土进行对比,揭示了西风区末次冰期以来黄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变化特征,探讨了其古气候意义。分析结果表明,伊犁黄土除Sr和Cr元素出现富集外,其他微量元素含量与黄土高原总体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可能表明末次冰期以来伊犁黄土形成环境较黄土高原干旱;伊犁黄土除Sr、Zn、Co和Ni元素含量分布变化比黄土高原稍大外,其他微量元素变化均比黄土高原小的多,可能意味着末次冰期以来伊犁地区环境变化幅度总体较黄土高原小的多。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伊犁黄土Zr元素主要赋存在粒径>20μm的粗颗粒中,暗示着黄土中锆石组分主要赋存于这种粗颗粒组分中;该剖面微量元素在风化成壤过程中,其迁移性由强至弱依次为Zr>Y>Sr>Cr>V>Ga>Rb>Ni>Cu>Ba>Th>Zn>Co>U,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富集,富集率均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小,可能指示末次冰期以来伊犁黄土沉积环境较为干旱且波动变化较小。
李传想宋友桂
关键词: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古环境
新疆昭苏黄土剖面色度变化特征及古气候意义被引量:21
2014年
对受西风影响的伊犁盆地南缘的昭苏波马剖面进行色度指标分析后发现,在黄土堆积期间,亮度L*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颜色分量a*、b*,同有机质含量关系密切。在S* 中亮度L*与碳酸钙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在L*中相关性极低。红度a*受赤铁矿含量的影响最大,其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可以很好地反映气候变干的过程。而黄度b*与针铁矿相关性较差,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气候转变的敏感性不高。
李越宋友桂王千锁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色度气候变化
六盘山东麓朝那剖面红粘土年代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96
2000年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之下的红粘土的年代和形成可为六盘山隆起、鄂尔多斯夷平面解体以及青藏高原隆升等构造事件提供重要证据。六盘山东麓厚达303m的朝那黄土-红粘土剖面的磁性年代地层学表明朝那红粘土开始堆积于8.1MaBP,是目前黄土高原上发现的最老的红粘土。8.1MaBP前后一次强烈构造运动使得鄂尔多斯夷平面解体,相对下沉地区接受红粘土沉积,六盘山地区开始隆起,这可能与青藏高原强烈的构造抬升事件有关。
宋友桂方小敏李吉均安芷生杨东吕连清
关键词:红粘土磁性地层黄土高原
全新世气候变化与长江三角洲史前文化兴衰被引量:13
2001年
来自长江三角洲的薛城遗址和金坛三星村遗址的孢粉和植物硅酸体鉴定或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史前文化的兴衰与全新世气候变化有一定的耦合关系。薛城遗址相当于马家浜文化晚期,它是南京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遗址,新仙女木冰期之后,该区进入明显的持续增温时期,直至全新世高温期,持续较长时期的暖湿气候使该区新石器文化得以发展。金坛三星村新石器遗址相当于马家浜文化中期至崧泽文化中期,崧泽文化是在暖湿气候条件下出现和繁荣的,但在5500a BP之后,气候极为冷干,加上当时人类活动剧烈,自然植被破坏比较严重,导致崧泽文化发生中断。
张芸朱诚戴东升宋友桂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全新世气候变化史前文化
新疆伊犁黄土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新疆伊犁黄土-古土壤序列记录了更新世以来中亚伊犁地区自然环境的演化和变迁。总结了伊犁黄土粒度、磁化率、碳酸盐和孢粉等各指标的环境意义及其黄土和古土壤地球化学风化特征、形成环境和空间分布的差异性。结果发现:磁化率和色度由于受到多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气候的指示意义较为复杂;孢粉组合和碳酸盐均指示研究区有些古土壤形成时期相对干旱,有些黄土堆积时期相对湿润;矿物和元素组成均表明伊犁盆地黄土形成于较干冷气候条件下;粒度对研究区气候的冷暖波动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此外,古环境研究表明伊犁盆地黄土和古土壤风化分异作用不明显,古土壤形成时期地面环流较黄土形成时强,黄土-古土壤堆积存在空间差异性。
李传想宋友桂王乐民
关键词:黄土古环境伊犁盆地
新疆伊犁盆地昭苏黄土剖面稀土元素特征被引量:10
2013年
对晚更新世以来,伊犁地区与典型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稀土元素(REE)特征差异研究表明,伊犁盆地黄土剖面的REE特征不仅在含量上与典型黄土区的相似,分馏特征也基本相似,呈斜"L"型的分布模式,均发生轻、重稀土分异,分布曲线为负斜线,表现出中度的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意味着晚更新世以来,不同地区黄土的物质来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研究还发现,伊犁地区与黄土高原地区的稀土元素特征存在细微差异,昭苏黄土平均的稀土元素总量略高于昭苏古土壤平均值,与典型黄土区不同,这可能是由伊犁地区粉尘来源及其沉积环境的差异所致,且晚更新世以来不同区域黄土剖面REE特征参数三角图解也证实了这点。
郭利成陈秀玲宋友桂贾丽敏
关键词:晚更新世黄土剖面稀土元素黄土高原伊犁盆地
云台山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被引量:1
1998年
作为国家级风景区的云台山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本文从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经济学角度出发,对合理利用云台山的生物资源作了初步探讨。
宋友桂朱诚
关键词:生物资源
新疆塔城黄土的形成被引量:3
2014年
中亚黄土是研究区域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的重要载体。但是对于受到广泛研究的黄土高原黄土来说,对中亚东部塔城黄土的报道较少。基于对塔城黄土粒度的系统分析,与伊犁盆地黄土、典型黄土高原的黄土对比,我们发现无论是粒度频率曲线、粒度结构散点图、还是三角图,塔城黄土与伊犁盆地清水河黄土较相似,而与黄土高原黄土不同,塔城黄土粒度频率分布曲线为三峰分布,粒度组成比较分散,分选较差,细、中颗粒含量较少,主要以粗颗粒物质为主,属近源风成黄土。结合当地地形和现代环流分析,我们认为中亚萨雷耶西克阿特劳沙漠为塔城黄土提供主要的物源,盛行西风为粉尘的搬运提供足够的动力,向西开口的山间盆地地形为粉尘的沉积提供有利的沉积中心,这三个条件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塔城盆地厚层黄土的沉积。
李云宋友桂晏利斌陈涛
关键词:黄土粒度形成环境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