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峰

作品数:92 被引量:220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张家口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5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细胞
  • 21篇涎腺
  • 17篇口腔
  • 14篇腺样
  • 14篇腺样囊性癌
  • 14篇囊性
  • 14篇囊性癌
  • 13篇肿瘤
  • 12篇涎腺腺样囊性...
  • 10篇血管
  • 8篇蛋白
  • 8篇腭裂
  • 8篇根管
  • 7篇样癌
  • 7篇黏液
  • 7篇黏液表皮样
  • 6篇血管内皮
  • 6篇增殖
  • 6篇内皮
  • 5篇预后

机构

  • 79篇河北北方学院...
  • 19篇河北北方学院
  • 6篇河北北方学院...
  • 5篇河北北方学院...
  • 5篇张家口学院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张家口医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医学高...
  • 1篇怀安县医院
  • 1篇涿鹿县医院

作者

  • 92篇安峰
  • 33篇胥爱文
  • 25篇李立恒
  • 23篇王芹
  • 22篇马赛
  • 17篇张利
  • 14篇王蕊
  • 14篇汪佳
  • 12篇谢丽娟
  • 11篇王钟华
  • 10篇刘春秀
  • 10篇王晓明
  • 9篇何薇薇
  • 9篇刘博
  • 8篇林媛媛
  • 8篇张凡
  • 7篇吴靖芳
  • 7篇任君旭
  • 7篇林维龙
  • 7篇张慧

传媒

  • 13篇河北北方学院...
  • 5篇现代口腔医学...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实用口腔医学...
  • 3篇天津医药
  • 3篇口腔医学研究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北京口腔医学
  • 2篇河北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皖南医学院学...
  • 2篇张家口医学院...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药
  • 2篇分子诊断与治...
  • 2篇神经药理学报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口腔材料器械...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1篇2022
  • 3篇2021
  • 9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对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作用的研究
胥爱文安峰张利谢丽娟王晓燕李瑞平张效云刘春秀李立恒王蕊
牙周炎是口腔最常见病,是人类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该研究在牙周洁、刮治的基础上,采用微波治疗,对比检测观察牙周袋内天冬氨酸转氨酶、弹性蛋白酶、碱性磷酸酶的改变,探讨微波对牙周炎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天冬氨...
关键词:
关键词:牙周炎微波治疗
机用镍钛器械根管预备39牙临床评价被引量:3
2008年
目前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首选方法,根管预备则是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作者对HERO642机用镍钛器械与传统手用不锈钢K型锉根管预备效果进行对比,为临床开展机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提供依据。
刘春秀谢丽娟胥爱文安峰
关键词:机用镍钛器械根管预备
螺旋CT三维成像及曲面断层片对颏孔位置的研究
2012年
利用螺旋CT对正常年青人进行下颌骨的横断面连续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后,测量并计算正常人颏孔在下颌骨中的实际位置。然后对上述人群拍摄X线曲面断层片,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并计算颏孔在下颌骨中的实际位置,并比较差异。结果显示在垂直方向,颏孔距下颌骨下缘比距牙槽嵴顶近;在水平方向,颏孔主要位于第一磨牙及其近中的位置。曲面断层片的测量数据比螺旋CT的测量数据大0.93~2.94 mm,在比值方面与螺旋CT测量并计算的结果差异不大,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胥爱文安峰李立恒张利王君琛董福生石小宁范玉宏
关键词:螺旋CT多平面重建曲面断层片颏孔
地塞米松对胎鼠腭突中嵴上皮融合的影响
2010年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胎鼠腭突中嵴上皮(Medial Edge Epithelium,MEE)细胞凋亡、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探讨地塞米松引起腭裂畸形的发病机制。方法:以醋酸地塞米松诱导胎鼠腭裂畸形,应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研究MEE细胞中bcl-2和p53基因在不同时期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在GD13.5~16.5(GD,gestation day)MEE细胞的bcl-2与p53表达总体维持增高趋势;GD13.5 MEE细胞的bcl-2与p53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别;GD14.5 MEE细胞的bcl-2与p5表达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地塞米松诱发腭裂出现MEE细胞凋亡减少,通过改变MEE细胞中bcl-2和p53基因的表达而实现对MEE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是地塞米松引起腭裂可能机制之一。
王浩宇安峰吴靖芳任君旭
关键词:BCL-2,P53腭裂细胞凋亡
miR-498靶向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miR⁃498靶向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1(PCK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150例OSCC患者肿瘤组织及OSCC细胞系HSC⁃3、SCC⁃15、SCC⁃9中miR⁃498表达;将miR⁃498 mimics和anti⁃miR⁃498分别转染于SCC⁃15细胞,qRT⁃PCR检测细胞中miR⁃49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CK1蛋白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498与PCK1的靶向关系;共转染miR⁃498和PCK1进一步验证miR⁃498和PCK1对SCC⁃15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与侵袭的影响。结果与人正常口腔角质细胞HOK(1.03±0.14)比较,人OSCC细胞系HSC⁃3(2.05±0.21)、SCC⁃15(2.75±0.31)、SCC⁃9(2.31±0.28)中miR⁃498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F=53.639,P<0.001),且SCC⁃15细胞中miR⁃498的表达量最高,因此,选择SCC⁃15细胞进行后续研究。与对照组和miR⁃NC组比较,miR⁃498 mimics组SCC⁃15细胞迁移与侵袭数目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和anti⁃miR⁃NC组比较,anti⁃miR⁃498组SCC⁃15细胞迁移与侵袭数目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miR⁃498 mimics组(0.23±0.02)SCC⁃15细胞中PCK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51±0.08)和miR⁃NC组(0.49±0.06,P<0.05);anti⁃miR⁃498组(1.03±0.05)SCC⁃15细胞中PCK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51±0.08)和anti⁃miR⁃NC组(0.48±0.07,P<0.05)。miR⁃498靶向负调控PCK1表达,上调PCK1表达可逆转过表达miR⁃498对SCC⁃15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论miR⁃498通过靶向抑制PCK1表达促进SCC⁃1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抑制细胞凋亡,可能为OSCC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分子靶标。
李立恒王蕊王芹张智轶安峰张璇王晓明张凡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细胞侵袭
CEACAM-1和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和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EACAM-1和VEGF在40例SACC和40例癌旁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阳性表达与SAC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在SACC病变中的相关性。结果 SACC组中CEACAM-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2.50%,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的12.50%;SACC组中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差异显著(72.50%vs 17.50%,P<0.001);SACC组中中低分化者CEACAM-1和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病者,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伴淋巴结转移、肺转移、脉管浸润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无肺转移和无脉管浸润者(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及病变部位的CEACAM-1和VEGF阳性表达率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CEACAM-1和VEGF在SA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45,P<0.001)。结论 CEACAM-1和VEGF与SAC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在SACC的演进中存在协同作用,相互影响。
马赛安峰胥爱文王芹刘博张利李立恒
关键词:涎腺腺样囊性癌VEGF
血清SOD、TGF-β1、Vasohibin-1对老年口腔鳞癌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生成抑制蛋白(Vasohibin)-1水平对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0例老年OSCC患者(OSCC组)和同期80例老年口腔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及8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SOD、TGF-β1、Vasohibin-1水平,分析其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OD、TGF-β1、Vasohibin-1对OSCC的诊断效能。结果OSCC组血清SOD水平低于良性组和健康对照组,TGF-β1、Vasohibin-1水平高于良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OD、TGF-β1、Vasohibin-1水平与OSCC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周围组织浸润等无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OD、TGF-β1、Vasohibin-1诊断OSC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95%CI:0.771~0.890)、0.803(95%CI:0.729~0.859)、0.622(95%CI:0.550~0.701),三者联合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其曲线下面积为0.915(95%CI:0.864~0.949);同样SOD、TGF-β1、Vasohibin-1诊断OSCC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7(95%CI:0.555~0.732)、0.700(95%CI:0.610~0.781)、0.604(95%CI:0.510~0.692),三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0.702~0.856)。结论血清SOD、TGF-β1、Vasohibin-1的检测,对于OSCC的早期辅助诊断和淋巴结转移评估等均有重要价值,且三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王钟华杨永超张智轶班晨马赛安峰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颌神经管颊舌向位置与下颌骨高度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下颌神经管在颊舌向位置与下颌骨高度的关系。方法利用螺旋CT对正常青年人下颌骨横断面连续薄层扫描并多平面重建后,测量并计算正常人群中下颌神经管在颊舌向的距离与下颌骨的高度,比较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下颌神经管距颊侧骨板的距离是下颌骨的高度0.00~0.23之间,下颌神经管距舌侧骨板的距离是下颌骨高度的0.08~0.37之间。结论在第一磨牙至颏孔之间下颌神经管偏向颊侧,第一磨牙远中开始下颌神经管偏向舌侧。
胥爱文王芹谢丽娟王蕊安峰
关键词:螺旋CT下颌神经管多平面重建
涎腺腺样囊性癌中微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涎腺肿瘤(salivary gland tumors,SGT)是人类口腔颌面部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之一,其主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在全球人类全部肿瘤中,SGT的发病率大约占到1%-4%,而腺样囊性癌(adenoid cvstic carcinoma,ACC)是SGT的常见类型,大概占到全部SGT的21%-24%。
王蕊李立恒朱晓龙张凡安峰申叶春
关键词:涎腺腺样囊性癌微血管密度CARCINOMA涎腺肿瘤口腔颌面部
涎腺肿瘤血管生成与多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安峰何薇薇胥爱文胡瑞利林媛媛李立恒王晓明马赛王芹汪佳
课题通过对涎腺恶性肿瘤浸润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SACC临床病理参数、血管生成的关系。寻找...
关键词:
关键词:涎腺肿瘤基因表达临床病理肿瘤治疗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