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鸿斌

作品数:63 被引量:306H指数:10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缺损
  • 11篇基因
  • 10篇形态发生蛋白
  • 10篇骨形态
  • 10篇骨形态发生蛋...
  • 9篇坐骨
  • 9篇坐骨神经
  • 8篇手术
  • 8篇细胞
  • 7篇周围神经
  • 7篇脊髓
  • 6篇蛋白
  • 6篇神经损伤
  • 6篇节段
  • 6篇骨缺损
  • 6篇关节
  • 5篇血管
  • 5篇手术治疗
  • 5篇肌萎缩
  • 5篇骨折

机构

  • 63篇吉林大学中日...
  • 11篇吉林大学第一...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锦州医学院附...
  • 4篇温州医学院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锦州医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省军区门...
  • 1篇长岭县中医院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作者

  • 63篇孙鸿斌
  • 21篇崔树森
  • 19篇王悦书
  • 15篇韩冬
  • 15篇李春雨
  • 14篇李建军
  • 12篇杨光
  • 12篇李强
  • 12篇张巨
  • 9篇徐莘香
  • 6篇赵东波
  • 6篇吴广智
  • 5篇徐明珠
  • 4篇王国君
  • 4篇王健
  • 3篇王欢
  • 3篇刘建国
  • 3篇张为众
  • 3篇张展
  • 2篇赵敬国

传媒

  • 12篇中华手外科杂...
  • 11篇吉林大学学报...
  • 9篇东北地区第二...
  • 5篇中国实验诊断...
  • 5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医学会手...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肩肘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手多发先天性斜指畸形一例
2023年
患儿 女,5岁零9个月,出生后发现双手多个手指桡偏畸形并伴有示中指皮肤并指,并且畸形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加重而就诊。家族其他成员无类似表现。患儿智力发育正常。专科检查:双手多个手指明显伴旋转畸形,以右侧示、中、环指严重,并且示、中指掌指关节桡偏畸形,并且宽大,伴示、中指不完全性皮肤并指,环指远指间关节桡偏;左手畸形与右手类似,但程度较轻。各指指间关节僵硬,主被动活动均差,以示、中指近指间关节重。右示、中指近指间关节活动度分别为0°~30°、0°~50°,左示、中指近指间关节活动度分别为0°~45°、0°~80°。X线片见双侧示、中指近节和环、小指中节桡偏畸形。示、中指近节指骨形状不规则,呈开口朝向桡侧的"C"形,内见畸形的骨骺生长线;环、小指中节指骨为梯形畸形。各指中节指骨短小畸形,以双侧示指显著。患儿诊断为双侧多个手指先天性斜指畸形,在全身麻醉下右手行手术治疗。在右示、中指间指蹼设计十字皮瓣重建指蹼,切开分离指蹼后,纵行切开伸肌腱,显露示指近节指骨,C臂机下定位生长板位置后行开放性截骨,纠正手指偏斜和旋转,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中指近节指骨以同样方法截骨和固定。修整十字皮瓣后缝合重建指蹼。环指于中节指骨中部行闭合性截骨,以1枚克氏针固定。术后随访1年,右示指无明显偏斜和旋转,近节宽大较术前有改善,但仍较明显,中指桡偏15°,环指桡偏10°,右示、中指近指间关节活动度为0°~40°、0°~55°。指蹼颜色正常,家长对瘢痕情况满意(图1~9)。
华福三苏玉杰孙鸿斌杨光
关键词:近节指骨克氏针固定环指指蹼伸肌腱
大鼠断肢再植后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研究断肢再植后离断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方法 :建立大鼠后肢的断肢再植模型 ,再植前应用灌注液对实验组离断肢体进行灌注 ,然后进行再植。缺血再灌注组不进行灌注直接通血 ,于通血后 6h取材 ,测定骨骼肌丙二醛 (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线粒体ATP酶活性以及胫前肌含水量 ,观察骨骼肌损伤情况。结果 :灌注液处理组胫前肌含水量为( 77.86± 0 .75 ) %,ATP为 ( 0 .2 1± 0 .0 5 ) mmol· g-1· h-1 ,MDA为 ( 5 .62± 0 .35 ) μmol· g-1 ,SOD为 ( 2 7.41± 3.77) NU·mg-1 ,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断肢再植前应用灌注液对离断肢体进行灌注 。
王悦书孙鸿斌王国君李春雨韩冬李雄伟
关键词:断肢再植再灌注损伤骨骼肌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治疗与缓释载体修复骨缺损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治疗与生长因子缓释方法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效果。[方法]于兔双侧桡骨中段造成1·5cm骨缺损,采用4种方法修复:A组植入转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与PLA/PCL(聚乳酸/聚己内酯)支架的复合物;B组植入单纯MSCs与含重组BMP-2的PLA/PCL缓释载体的复合物;C组植入单纯MSCs与PLA/PCL复合物;D组植入单纯PLA/PCL。术后4、8、12周行X线、组织学、生物力学和骨密度等检测。[结果]A组体内植入4周后,成骨细胞和间质细胞呈BMP-2强阳性表达;其成骨速度及成骨质量均明显优于B组,12周时骨缺损完全修复。C组成骨能力较弱,而D组则无新骨形成,残留骨缺损。[结论]BMP-2基因治疗是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好方法。
李建军傅永慧孙鸿斌韩冬王海义徐莘香
关键词:基因治疗骨形态发生蛋白2节段性骨缺损缓释载体体内植入
大鼠坐骨神经移植术后BDNF在相应脊髓节段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
2010年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移植术后BDNF在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坐骨神经移植组),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应用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BDNF mRNA及其蛋白,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DNF mRNA在对照组脊髓节段运动神经元内有一定的基础表达,实验组术后1周BDNF mRNA表达开始升高,2周时达高峰,6~8周后逐步下降,至8周时仍高于对照组基础表达量.两组中BDNF蛋白与BDNF mRNA的表达规律具有一致性.结论 坐骨神经移植术后BDNF mRNA及蛋白在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增强,BDNF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后保护神经元及促进神经再生的过程.
徐明珠孙鸿斌李强崔树森
关键词:自体神经神经移植坐骨神经脊髓
肩关节手术的神经保护被引量:1
2017年
肩关节手术合并神经损伤时有发生,常损伤的神经有腋神经、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肩胛下神经等。为避免损伤到相关神经,手术医师应对肩关节周围的神经走形了然于胸。腋神经起自颈5/6神经根,从臂丛后束发出,在肩胛下肌前方走行,伴旋肱后血管向后外方走行,穿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主要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腋神经与肩胛下肌关系密切,在肩胛下肌下缘处易受损。肩胛上神经发自臂丛的上干,在冈上窝发两个分支支配冈上肌,在冈下窝支配冈下肌,同时有部分感觉支进入关节囊。肌皮神经发自臂丛外侧束,向外下方走行斜穿喙肱肌,后于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下行,沿途发支支配以上三肌。肱骨上中段骨折时可导致该神经的损伤,表现为屈肘无力以及前臂外侧部分皮肤感觉的减弱。肩胛下神经发自臂丛后束,主要支配肩胛下肌和大圆肌。术中损伤神经的原因有牵拉、挤压、挫伤、撕裂、无意缝合等。在选用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时,牵拉联合建时应避免过度用力,同时避免任何在联合建内侧的切割,以免损伤肌皮神经。在切开肩胛下肌时应保存期最下部的纤维,此处易损伤腋神经。内收外旋肩关节可以使腋神经相对远离术区。经三角肌入路注意保护腋神经,尤其是肩峰下5 cm处。在选用后侧入路行肩关节手术时应注意保护腋神经和肩胛上神经。术中如需切开下方关节囊时,尽可能在靠近盂唇1 cm的范围内操作,以免伤及肩胛上神经。
孙鸿斌
关键词:神经损伤腋神经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
转NGF基因3T3细胞在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中的修复作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了解微囊化转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3T3细胞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异体静脉桥接神经缺损,形成神经再生室,其内填充微囊化转NGF基因3T3细胞,修复大鼠的坐骨神经10 mm缺失。用微囊化3T3细胞作为对照组。术后12 w,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示踪实验。结果术后12 w,实验动物均未出现明显炎症及排斥反应。实验组脊髓灰质前角被HRP标记的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胶囊与周围神经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辅加转NGF基因3T3细胞对修复缺损的神经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神经生长作用。
赵敬国张巨马庆杰高凤彤孙鸿斌王为
关键词:周围神经转基因细胞神经再生
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寻找一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新方法。方法 :对 76例 91条神经损伤的病例分别采用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和神经外膜缝合的方法进行修复 ,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应用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方法修复的周围神经 ,功能恢复良好 ,优良率为 87.1 %;神经外膜缝合方法修复的周围神经优良率为 75 .7%,两种方法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张巨孙鸿斌刘浩宇刘学忠谢延祥苏文彪张屹阳
关键词:神经修复筋膜
生物可降解支架协同纤维蛋白凝胶运载BMP-2基因修复节段性骨缺损被引量:1
2007年
将BMP-2腺病毒载体(Ad-BMP-2)与纤维蛋白凝胶混合后复合PLA/PCL(聚乳酸/聚己内酯)支架,移植修复骨缺损。于新西兰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造成1.5 cm骨缺损,采用四种方法进行处理:A组:Ad-BMP-2+纤维蛋白凝胶+PLA/PCL;B组:重组BMP-2+纤维蛋白凝胶+PLA/PCL;C组:对照基因(Ad-Lacz)+纤维蛋白凝胶+PLA/PCL;D组:纤维蛋白凝胶+PLA/PCL。结果表明,术后12周A组缺损区在成骨活跃程度、骨再生量和再生髓腔结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B组,其骨缺损得到了较彻底的修复。C、D两组均不能产生骨性愈合。PLA/PCL协同纤维蛋白凝胶运载BMP-2基因修复节段性骨缺损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李建军王恩波孙鸿斌韩冬王欢白伦浩李雷刘学勇徐莘香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
改良切口的微型骨锚植入术修复指伸肌腱止点损伤
目的 近年来随着骨锚技术的引入,微型骨锚植入术重建指伸肌腱止点体现出较大的优势,但其疗效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术中及术后的处理技巧仍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本文的目的是评价并探讨采用改良的弧形切口微型骨锚植入术重建手指伸肌腱...
李强孙鸿斌王悦书赵国庆
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表达载体在成骨过程中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关系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表达载体(A recombinant adenoviral vector carrying the human BMP-2 gene,Ad-BMP-2)在成骨过程中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相互关系。[方法]应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载体体外感染兔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感染后观察BMP-2、VEGF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表达及钙结节形成。同时将30μl Ad-BMP-2行裸鼠左后肢肌组织内注射,术后20 d取材,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观察BMP-2与VEGF体内表达情况。30μlβ半乳糖苷酶腺病毒载体(Adβgal)右后肢肌内注射作为对照。[结果]BMSC被Ad-BMP-2感染后,向成骨细胞分化,上调VEGF的表达。在体内成骨过程中,BMP-2在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再生骨组织周围单核细胞表达阳性,VEGF在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表达阳性。[结论]BMP-2和VEGF两者协调一致,互为促进,完成了骨组织的发生。
韩冬李建军孙鸿斌李春雨王悦书
关键词:腺病毒骨形态发生蛋白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